残缺,是一种天然美 2020-10-24 22:02
![]() ▲墨客君 © 编辑|易向
人间深秋,清荷已残。 尤记得《红楼梦》中,有一年秋天,大观园里的荷花都谢了。
宝玉嚷着要叫人来收拾,黛玉却说别忙,“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宝玉一听,果然好句,转头就叫人别摘了。
残是残缺,残荷是败落的荷花,是破败之物,已经过了最好的花季,即将走向覆灭,归于池水。因此宝玉说要拔去,以免坏了园景,影响人的朝气。但就如春去秋来,万物都避免不了由盛转衰,人也终究有红颜老去年华将逝的时候。青春靓丽固然美好,年老虽色衰,但并不代表就没有了价值。
![]()
而黛玉的人生诸多遗憾,不能圆满,再加上诗词上过人的领悟力,所以她能体悟到枯荷身上的这种残缺美,并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这些遗憾所带来的美感。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就像黛玉的一生一样,纵美好时光过得太快,一生还泪无数,但才情过人是她,聪慧机敏是她,巧笑嫣然也是她,她就如这残荷一般,在不圆满中活出精彩。
而"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原句用的并非是"残荷",而是"枯荷",即"留得枯荷听雨声",来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这首《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通过描写了诗人所在地竹坞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怀思念之情,尾句以"留得枯荷听雨声"做结,延长了情感,深化了意境。
李商隐由于身世幽曲的原因,惯爱写那些迷离杳渺、残冷偏僻的事物,以表达细腻幽微的情感。这句"留得枯荷听雨声"是较为人们所熟知的名句,让人从不圆满中也体会到美感。曹雪芹将"枯荷"改为"残荷",改动了一个字,在意思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在给人的感觉上倒有些微的不同,因此也是后人常常争论的对象。枯荷是枯败的荷叶,而残荷是残败的荷叶,表现的都是已经失去了生命力的花木凋零之象,皆让人联想到人生的跌宕。而"残荷"落脚在"残",直接点明了"残破"的感觉。"枯荷"着重在荷叶的枯萎之象,更显朴然枯涩,虽未写明"残破",但在意象上仍是不圆满,是一种更扩大化的"残"。因此这两句其实说不上什么高下之分,只是各有风趣罢了。
![]() ▲闲置的镜头 © ![]() 宋朝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便是典型的残缺美。
与平时光洁无痕的瓷器不同,哥窑的表面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开片。
夜深人静的时候,会听见“啪”的一声,那是哥窑在开片。这样的过程,一般要花三四年。其开片的缝隙,随着空气的氧化,渐渐显露成金丝一般的纹路。
哥窑的美,浑然天成,独一无二,若是人工刻意为之,便流于矫情了。所有人都只能静待窑火,一起等哥窑在岁月中的自我绽放。
![]() ![]() ▲南宋 哥窑五足洗 上海博物馆(动脉影- 摄) © 有人猜测,哥窑的出现是个意外。是某次烧制中的残次品,但被浪漫的宋人一眼相中。从此,流芳百世,成为残缺美的传奇。
有人说:“ 万物皆有缝隙,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接纳生命当中的不完美,方有可能发现残缺的美。
![]() ▲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莲瓣五管器残件(清波门藏品提供) ![]() 五大名窑中的钧瓷,虽属青瓷,它却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宛如落日晚霞。
而且在釉面上,会出现一条条流纹,有的如蚯蚓走泥,有的像栩栩如生的兔毛,有的如暗夜里的星河点点。
![]() 据考古发现,那时候的钧瓷是由两次烧成的。第一次烧时,釉层会开裂,形成不一样的裂缝。于是,人们再施上一层厚釉,再继续高温烧制。
釉水随着温度熔融,“上善若水”,它们会流淌进那些缝隙,互相交融,渐渐“契合”成走泥纹、菟丝纹等等。
釉层开裂,本就是残缺。但人们 顺应了自然,就发现了美。
![]() ![]() 在日本静嘉堂美术馆,藏着一只宋朝时的曜变建盏。
它叫稻叶天目,又被称作“天下第一碗”。俯视碗底,宛如在海边仰望的幽深星空。
![]()
后世有不少手艺人都想烧出那样的曜变。但是,再如何努力,也抵达不了那样的美。
有学者推测,曜变天目可能本是残次品。它的蓝色光斑,是经两次甚至两次以上的高温窑烧,跟当时气候、火候、釉料种种因素相袖关,是一种奇妙的窑变现象,因而才如此之难。
可被预设的完整之美,远不及真实的残缺来得动人。
![]() ![]() ▲宋 建窑曜变天目盏(残)(动脉影- 摄) © 想起南宋林椿(传)的画作《枇杷山鸟图》。画中,山鸟栖息在枇杷枝上,望着颗颗饱满的枇杷果子。旁边的叶子却被虫咬得坑坑洼洼,惟妙惟肖。
虽然叶子有所破败,画面里却生机盎然。因为在宋朝人的美学中,比起人工雕琢,自然才是真正的美。
他们深信,真实是不完美的,但真实也值得赞美。
![]() 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深信“半半”哲学,曾国藩甚至在家中为书房取名“求阙斋”。
因为月有阴晴圆缺,花有开放凋零,本就是人生常态。若固守完美,势必缘木求鱼。
残缺,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
看见残缺美,是中国人对生命的一种退让。不对峙,不强求,在习以为常中发现生命的价值,方能懂得珍惜无常中的喜乐。
![]() ▲NEHCOAH © THE END 所有图片来源网络收集,投稿转载 易向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