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鲁迅《呐喊》针砭时弊,为何没唤醒麻木国民?因为他们故意装不懂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01:28: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鲁迅《呐喊》针砭时弊,为何没唤醒麻木国民?因为他们故意装不懂                                                         2020-10-27 12:41                    

   在旧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不少爱国人士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改变人们陈旧思想,进而将广大劳苦大众从苦难中解救而出。鲁迅作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一直致力于文学创作。面对当时的社会现状,鲁迅迫切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最后达到改变国家现状的目的。但最终的效果却不太明显,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鲁迅
一、鲁迅《呐喊》传播范围有限
《呐喊》作为鲁迅的短片小说集,创作完成于1922年,于1923年出版于北京新潮社。它真实形象地描述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社会现状,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对旧社会的传统观念和社会陋习以及社会制度进行了深刻剖析和批判,表现出鲁迅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急切改变社会现状的迫切希望。现在看来,《呐喊》表现得非常深刻,发人深省,如同一个洪钟在人们耳旁敲醒。但对于旧社会,鲁迅的作品只是在文学上和知识界产生了影响,引发共鸣。

《呐喊》小说
当时的知识分子读了《呐喊》后,对鲁迅作品引发的思想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认同。但对于广大普通老百姓来说,鲁迅对时代的发声并没有引起他们的觉醒。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值得人们深思。那时候正值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在军队中的人们在军阀的影响下,对他们言听计从,思想比较单一,只想着通过不断地作战来获得他们的利益,这样的人也早已被军阀所奴役。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他们为了能够更好的活下去,对时代所产生的新思想根本不屑一顾。

民国军阀
二、社会现状导致效果不佳
由于战乱,普通老百姓则生活得更加艰难,更别提读书受教育接受新思想了。缺乏读书机会,甚至很多百姓都不识字,如何有机会读到鲁迅的作品呢?此外,鲁迅的作品意义深刻,特别是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这对于了解他作品的人来说存在很大的难度。《呐喊》通过对当时社会中的人物描写,以特殊的手法将传递不一样的思想。即便是现在,不少人依然很难读懂鲁迅的作品,甚至有人建议将鲁迅的文章从课本中移出。

民国百姓生活
从这一点来看,鲁迅的作品在当时传播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很难达到传播新思想的目的,因此他的作品在当时的影响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进而很难达到社会改革的目的。鲁迅受五四时期新思想的启发,与大多数的爱国知识分子一样,他们都想通过文学创作来改变中国的社会面貌,但鲁迅的作品表现得更为深刻,意义也更深。鲁迅非常了解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对社会中各阶层的矛盾和问题看得非常清楚,而要想从根本上做出改变,只能从改变人们的思想入手。

民国百姓
三、结语
一个人思想上的领悟才是真正的觉醒,而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实用主义来实现,文学所表现的意义大多为象征主义,并非实用主义。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有一些人非常深知鲁迅的想法,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因时代所迫,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他们故意装作不懂,因为懂了对于他们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对于军阀混战的年代,枪杆子中出政权已成为大多数上层人物对社会改革的看法,只有通过不断地武装斗争才能达到改变社会现状的目的。因此,鲁迅的《呐喊》在当时影响力有限,所以没能达到他预期的效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30 11:57 , Processed in 0.00794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