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游记》中唐僧多次喝素酒,佛教戒律不可饮酒,为何可以喝素酒?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09:12: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西游记》中唐僧多次喝素酒,佛教戒律不可饮酒,为何可以喝素酒?                                                         2020-11-25 08:34                    
                          广东佛山有一种白酒叫“玉冰烧”,制作方法很特别,需要将蒸馏出来的米酒导入酒瓮内,再放入肥猪肉,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泡后猪肉里面的猪油像玉一样,摸上去凉凉的,因此得名“玉冰烧”。

将动物的肉放浸泡在酒中,制作出来的酒肯定就是名副其实的“荤酒”,相反的,没有放肉的酒是否就是素酒呢?
但实际上,佛教的荤并不是指肉,而是指具有刺激性气味的蔬菜:蒜、葱、韭菜等等,荤腥中的腥才是指肉类。因此荤酒的意思也不是指含肉的酒,那么素酒自然也不能只按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了。

何为素酒? 从释迦牟尼在印度开始传法开始,就规定出家人可以吃别人施舍的食物,包括肉,但不可以喝酒,也不能吃葱蒜之类的东西。
具体的原因没说,我个人认为,释迦牟尼修行的时候经历过艰苦的生活,深知最容易诱惑人的是哪些东西。食物如果加了刺激性的调味,如葱蒜类,味道确实会变好,但也会让味觉产生依赖,很难摆脱这种味道的诱惑。酒也是如此,酒的成瘾性比调味料更厉害。
佛教修行之人,就是要抵制一切尘世间的诱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

但有趣的是,《西游记》里的唐僧却有多次饮酒的经历,而且书中还给这种酒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素酒。这又是一种什么酒呢?
  《西游记》第八十二回:“孙大圣,他却变得轻巧,在耳根后,若象一个耳报,但……他知师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锺。”
这段话告诉我们,素酒就是葡萄酒。但细想一下也不对,葡萄是水果,其他酒是粮食酿造,同样属于植物,凭什么水果做的酒就是素的呢?
如果要区分这两种酒有什么不同,我能想到的就是添加酒曲。
酿酒离不开酒曲,因为这是一种具有发酵菌种的东西,酒的发酵完全靠酒曲。古代最早记载酒曲的时间是周朝,据《书经·说命篇》记载:“若作酒醴,尔惟曲蘖”。

酒曲是一种菌,最早从发霉的谷物中演变而来,酿造黄酒或者白酒都需要添加酒曲。但是制作葡萄酒不需要,因为葡萄本身就带有酵母菌,制作的时候只需要将葡萄捏碎,然后装进瓶里就可以发酵。
古人对细菌的认知有限,他们认为酒曲里面的霉菌也是生命,因此添加了酒曲的酒就有别于葡萄酒,所以称葡萄酒为素酒,这就是我对素酒一词的看法。
另外也有人认为,素酒和荤酒的区别是在效果上,喝醉了就是荤酒,没喝醉就是素酒。这一说法显然不合理,一个人喝不喝醉完全在量,并不在酒,不管有没有喝醉,酒的性质一直没有改变。

我的观点 小说《西游记》里描写喝酒内容的还真不少,除了唐僧多次喝素酒以外,还有天庭经常没事就摆酒宴。
猪八戒在天庭喝醉酒后调戏嫦娥,结果被贬下凡尘错投了猪胎;孙悟空在蟠桃园偷喝“琼浆玉液”(估计是当时的高度酒),喝得烂醉后跑到太上老君那里撒酒疯,吃了他的仙丹还踢翻了炼丹炉。

从这些内容描述来看,玉帝掌管的天庭属于道教,是可以喝酒的。但佛教却不允许,在整个《西游记》里,我们也从没有看到过如来佛祖在雷音寺摆酒宴开Party。
我认为,佛家既然要戒酒,那就没有素酒和荤酒之分,只要是酒就需要戒。
酒会使人成瘾,使人乱性,有时还会让人失去控制。修道之人戒酒,要从内心戒,不是因为戒律才不喝,而是发自内心的不喝。

素酒的存在就好像“素鸡”、“素鸭”这些食物一般,有些素菜馆用豆制器做成鸡鸭形状,这样的素菜虽然吃进去是素的,但内心想的却是肉。素酒更是如此,只要是含有乙醇的饮料都算是酒,又何来荤素之分呢?
因此,唐僧虽然喝的是素酒,实际上他已经算是破戒了!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04:48 , Processed in 0.00773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