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将唐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样改填成宋词,挺好!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3 04:20: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将唐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样改填成宋词,挺好!                                                         2020-12-20 08:10                    
                          

大家对贾岛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最有名就是其对于诗句“推敲”用心琢磨的典故.
而《寻隐者不遇》是唐朝诗人贾岛的诗作,寓问于答的形式将寻访高人不在的心情描写的淋漓尽致。
全诗看似写“寻人”,实则表达作者内心的思虑。
我们不妨将这首唐诗改填成词,上阕仍写“寻人”,下阕将想表达的意思说出来。

先看原诗: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再看填词:
采桑子.寻隐者不遇
闲寻隐者东篱下,童子知行?采药山中,只见云深不见峰。
功名利禄经常在,偶遇真诚,遥指人生,别有桃源痴念逢?

释义:
“闲寻隐者东篱下”,取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隐居生活,指此行的目的是寻找是高人隐士。
“童子知行?采药山中”,用对话形式将原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换个角度表达其意。问:“你可知道老师哪里去了吗?”,童子回答:“老师到山中采药了”。
“只见云深不见峰”,有深山旅游经历的人都知道,山中云雾多时,往往遮住了山峰的顶端,更别说寻找山中的人了,远望就似一幅山水画。也指向往隐士神秘随性的生活.
按照词的惯例格式,上阕写景叙事,下阕抒情表达思想。
“功名利禄经常在”,人这一生遇到最多的就是功名利禄,并为其所累。而这些都是身外之物.
“偶遇真诚,遥指人生”,而内心深处真正的声音,却很少去倾听,偶尔有这样的声音,就能给迷雾中的自己指出道路,也暗合上阕的“童子指路”含义。
“别有桃源痴念逢?”,但是,别有洞天的世外桃源、世外高人,哪有那么容易遇到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7 05:24 , Processed in 0.00739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