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蒲华绘画高清赏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 06:31: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蒲华绘画高清赏析                                        2020-12-31 19:20                    

   蒲 华(1832年-1911年),原名成,字竹英,后改为作英,号胥山野史,浙江嘉兴人。近现代著名画家,海上画派代表人之一。在近现代画坛中,蒲华是继虚谷之后又一位生时淡泊,死后大名的“尘封”型画家。当他辞世已半个世纪之后,才逐渐被书画界中越来越多的人所赏识。特别是他在中国画最古老的题材之一--墨竹及梅、菊、牡丹花等题材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现已受到书画和鉴藏界专家以及学者的一致推崇。

蒲华 竹石图 设色纸本
现流传于世的蒲华作品,有花鸟画、山水画和书法作品。竹石绘画是他最擅长的和最常创作的题材,占据其所有传世作品的一半左右,余下的份额就是其他题材,如花卉、山水,以及他的书法作品。
蒲华的造型能力超强,组织画面章法极为娴熟,在吸收传统文人画的精华之后发展成具有自身随意、简捷、取意遗型的个性风格;他的作品样式也极为众多,有幅式、中堂或屏条、横披、册页以及扇面等,丰富多样;其作品的用笔也较为稳重,他总是用长锋羊毫笔作中锋的点或长短或粗细的线,运笔速度偏快,因而点线潇洒恣肆;谈及其用墨,特点尤为突出,概要地说就是:贯用淡墨、宿淡墨与涨墨(笔中含水特多,有意让其渗化)。从艺术质量上看,蒲华笔中的点线委婉而圆润,接近柔中带刚的艺术效果,常常呈现一派酣畅淋漓、情意交融的恬人境象。他作品中的造型有不少可以说是对传统表现做继承后的提高,如墨竹画中竹叶组织结构的“结顶”处理,梅花作品里梅枝的“出梢”表现,都是对古代精髓的发场光大,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收录蒲华绘画书法精品,铜版纸高清印刷

原价598, 跨年狂欢,限时特价298


蒲华 山水轴 纸本设色
蒲华作画之余还常创作书法作品,结体以行楷、行草居多。他书法的用笔、用墨特点和造型形态与其画作相通相近,艺术质量也旗鼓相当,鉴定时很有利于做相互间的印证和比照。当然,由于创作、生活环境的不尽人意,画外因素多多少少制约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聪明才智,使他部分作品沾染了一些习气,有的则过于草率或雷同,只能说这是他个人艺术生涯中的遗憾。
作为晚清“海派”画坛具有创造精神的代表画家。蒲华画气势磅礴,可与吴昌硕媲美。一生勤操笔墨,画笔奔放,纵横满纸,风韵清隽,所作山水大轴构思布局新颖,在传统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风格,笔力雄健奔放,善用湿笔,水墨淋漓,线条流畅凝练,柔中寓刚。吴昌硕、黄宾虹等均极推重之。

蒲华 湖山寻梦图册 纸本设色
从一些作品来看,蒲华生前与吴昌硕多次合作,或在画中互题,或濡笔合画,然而更耐人寻味的,是他们的风格极为相似,都不拘泥于形似,着意于气势,以书入画,金石味甚浓。
画法上蒲华喜用粗笔、湿笔,一山一水,一树一石,皆纵放恣肆,水墨淋漓,胎息于李流芳、石涛,而上追元人。画面虽然不大,却能以微见着,以小观大。蒲华以其看似不经意的笔墨,得山川之真、石林之秀。“宁拙勿巧”,实乃山水之真境界。
蒲华绘画作品鉴赏

山晴水明图144×77.5厘米 1893年 蒲华
《山晴水明图》在经营位置方面与吴镇画风相似,而笔墨技法与风格则呈现出蒲华个人之心性,并无太多“梅道人”之画法痕迹。
画面近景描绘了一位素衣文人挟琴而至,与之相应的是立于小桥那端正恭候友人到来的主人。画家用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人物之形态,衣着简洁素雅,予人一种“高古”之感。画面右前方的竹林,顶处以焦墨绘出几簇竹叶,以浓破淡,层次尽显,足见蒲华作画之细腻。
画面题款为蒲华的自作诗:“山路苍茫风日晴,相逢溪上话幽情。地多水竹琴宜鼓,水气空明竹气清。”文词朴实自然,与诗画意境融为一体;书法亦铿锵有力,浑厚豪迈。

天竺水仙图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工整、含蓄,不同于常见的豪放不羁、水墨淋漓的风格。一块崚嶒怪石,拖笔烘托,坚实稳重,天竺、水仙、腊梅、万年青环绕四周,花叶纷披,枝干纵横,各尽其致,整幅构图严密,繁而不乱,疏而不漏。设色鲜丽,令人醒目,沉着端庄,艳而不俗,明媚的春光夺纸而出。右自题七绝诗一首,诗画交融,情意俱佳。

红蓼荷花图立轴 设色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构图奇绝,以下半幅之墨叶白荷与上半幅之碧荷红莲相对比,又以红蓼、浮萍将全画统一协调。荷叶以湿笔写出,墨彩淋漓,线条洗练流畅。设色淡雅,却有气势磅礴之感。笔力奔放雄健,如天马行空,有徐渭、陈淳的风骨。款识:“高士有洁癖,美人无冶容。抚白阳山人大意。蒲华。”

收录蒲华绘画书法精品,铜版纸高清印刷

原价598, 跨年狂欢,限时特价298


四季花卉屏四屏 设色纸本 1866年作
《四季花卉屏》以他最擅长的屏条形式创作,并且作为他少见的早期佳构,体现出了他所多方取益的几个重要画家。他在《月明池上纳凉时》、《老圃秋容》和《寒依疏影萧萧竹》三屏的题跋中分别写道:“摹白阳山人诗意”、“效天池生大意”、“白玉蟾曾有此本”,《红杏枝头春意闹》因为题写受赠人的姓名并未署明所本,但疏石红杏、画面甜美,却是最典型的李复堂画法,也是四屏之中与效仿本面貌最为接近的。当然仅从其笔墨与设色技法来具体比较,蒲华的画法与陈白阳、徐天池、白玉蟾、李复堂并不是十分相像,不可否认,他的画法更多地是学习同代画家并融入进了自己的独特气质——即使写明临摹、仿效某家,作者的个性依然喷薄而出,而有别于匐伏在古人脚下者。
作为蒲华的早期作品,四屏各具一体,仍然较成熟期的恣肆、苍劲、烂漫、华滋有所不同。如果晚期作品因为粗头乱服、逸笔草草的“不经意”而给人以“蒲邋遢”的印象,那么《四季花卉屏》则是蒲华以理性、严谨自控下创作的精心之作。
此作上款署“湘生仁丈大人雅属即正之”,“湘生”者史料记载不详,因此仅能推知是应前辈长者的嘱咐而创作的。年款署有“丙寅中秋后二日”,可知此四屏条作于清代同治五年(1866),是年蒲华年仅35岁。这一年龄与画作中所表露出的早期画风特征也是相符合的。

收录蒲华绘画书法精品,铜版纸高清印刷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0-7 09:29 , Processed in 0.00784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