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克诚:开国大将,毛泽东领他干革命,建国后钦点他为后勤部部长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 06:51: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黄克诚:开国大将,毛泽东领他干革命,建国后钦点他为后勤部部长                                                         2020-12-26 13:27                    
                          在开国将领中,黄克诚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之所以讲黄克诚将军比较特殊,是因为黄老总是毛主席的学生,毛主席也是黄老总革命的引路人;黄克诚将军多次在人前夸赞毛主席,他饱含深情地说:

  “  如果没有毛主席当初为我们指明革命方向,或许现在的我还像无头苍蝇一样,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毛主席对黄老总也是十分信赖,两人都是湖南人,都和湖南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有着不解之缘。最开始,毛主席在湖南地区发展革命事业时,就曾经以这所学校作为自己革命的根据地,因此,毛主席在这里有着许多回忆。
1922年,当时20岁的黄克诚考入了第三师范学校,原本来到这里学习,只是为了毕业后在家乡某个老师的职业做着,毕竟在民国时期,教师行业工资极高。然而到了第三师范学校,黄克诚很快就感受到了这个学校里有着极为浓厚的进步思想和革命氛围。
“救国救民、自由民主”的口号,时常在校园里到处呼喊着,而同学们也经常聚集在一起大谈国事和革命思想。在这样氛围之下,黄克诚也渐渐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感染,他开始改变志向,他想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用的人,而不是碌碌无为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黄克诚积极加入校内各种革命群体,并跟随他们参与许多游行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黄克诚能经常听到一个名字“毛泽东”。那么,同学们口中的毛泽东究竟是何许人也?黄克诚十分好奇。
为此,黄克诚专门去研读毛泽东发表在刊物的一些文章,当他初次阅读毛泽东的文章时,黄克诚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以及思想的启发,他开始收集毛泽东相关的文章和言论,也因为这样,黄克诚没见到过毛泽东,却受到了毛泽东思想的洗礼
20多岁的黄克诚还是太过年轻,他认为学生应该多去游行,军阀政府是不敢拿学生怎么样的,怕事情闹大了,不好收拾,所以政府是无法忽视学生的力量;另外,学生游行还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人群思想的觉醒,毕竟,中国在黑暗中已经度过了那么多年,如果光青年们思想觉醒,而其他群众思想没有丝毫变化;那么,革命依旧是失败的。
不过,现实的打击狠狠抽了黄克诚一巴掌,他饱含信心地认为只要学生游行规模够大,那么,军阀政府就一定会妥协,如果能够让政府彻底地觉醒,那么,这个国家就有救了!

然而,当黄克诚和同学们联系了湖南众多青年一起搞起游行时,游行还没进行到一半,湖南军阀政府就派遣了大量的军警,把学生们围着水泄不通,湖南政府官员表示,如果学生乖乖回去上课,那么就既往不咎,如果再继续进行闹事,就别怪政府不客气。
看到湖南军阀政府如此嚣张霸道,学生们群情激愤,一些血气方刚的学生直接扔出手中的东西砸向军警,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军警就是在等待学生们先动手,这样他们才有理由动手。
于是,湖南军警拍下了学生动手扔东西的照片当作证据,之后,军警手持警棍冲入游行队伍中,狠狠地抽打着学生们,学生们都没有见识过如此大的场面,一个个都吓得四散而逃,这次的游行最终以失败告终。
经过这次游行的失败,黄克诚有些迷茫了,他认为,政府再霸道无理,也是会照顾学生们的感受,舆论的压力,然而,湖南军阀政府的举动让他有些不知所措,谁能晓得他们连学生都敢打。
在这之后,黄克诚开始慢慢变得成熟许多,对于游行示威,他依旧参加,但他不再是盲目地参加;他认为不管学生们怎么闹,政府是绝对不会妥协的,除非游行影响范围很大,能够带动全国都发起游行示威的浪潮,不然,这种小打小闹的游行是撼动不了军阀政府的。
在第三师范念书的日子里,黄克诚每天除了和同学们一起集会畅谈国事和革命理想之外,其余的时间就是学习和阅读名著、刊物和一些进步书籍;同时,黄克诚对毛泽东非常关注,毛泽东每次发表文章,他一定会专门裁剪下来阅读。
受到毛泽东思想的影响,黄克诚也坚定想跟随毛泽东的脚步,1925年,黄克诚受到湖南中共同志的引荐,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之后,他走上了一条不平凡的革命道路。

在加入中共之后,没多久,黄克诚就接受了湖南党组织的派遣,来到广州的国民党中央政治讲习所上学,很有意思的是,这个讲习所的学员绝大多数都湖南老乡,这也使得独身来到异地的黄克诚感受到了家乡的味道。
让黄克诚感到意外的是,这个讲习所就是毛泽东领导的,黄克诚的第一课,就是毛泽东给他上的。当毛泽东缓缓的走入课堂,黄克诚就感受到老师身上有一股豪气,并且还有一种异于常人的感觉。
毛泽东走上了讲台,在黑板上写下毛泽东三个大字,然后转过身来说道:“大家好,我是毛泽东,今天就由我给你们上课。”当听到老师自我介绍,黄克诚整个人都惊呆了,这么多年来,他总是在报纸周刊上看到毛泽东的文章和言论,却一直不知道毛泽东的具体面貌。
有时候,报纸上刊发的黑白照片,那时候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从照片中根本不能看清毛泽东的具体面貌,为此,黄克诚一直想见一眼毛泽东;而自己来到广州的第一课,竟然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毛泽东为大家讲课,这对黄克诚来说,绝对是意外之喜。
在这堂课上,毛泽东讲的主题就是农民运动,在课上,毛泽东所讲的对农民运动的新观点、新思想,让黄克诚耳目一新,这些都是他从未听过的,也是从未想到过的,他没有想到农民对国家也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当时,在共产党的内部,一部分人一直在排斥农民运动,但是毛泽东却公然支持农民运动,并拿出大量的调研结果来讲授,这堂课让黄克诚大开眼界,也让毛泽东形象在他心中再一次伟大起来。
在广东的三年,黄克诚和毛泽东相处时间越来越长,毛泽东也知道自己是眼前这个青年的革命引路人,他对黄克诚的印象也越来越深,有时候黄克诚带着许多问题来找毛泽东讨教时,毛泽东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为他细心地解释,渐渐地这一师一徒结下了很深的情谊。

1928年,黄克诚参与永兴暴动,并带着800多人的起义军跟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这时的黄克诚也渐渐从一个学生蜕变成了一个成熟的革命家
在跟随朱老总上井冈山的路途上,当黄克诚得知自己的恩师毛泽东也在井冈山时,他十分兴奋,已经好久没见到恩师了,这一下能够相见,既给黄克诚许多期待,同时心中也忐忑不安,他期待与恩师相见,却担心恩师的安危。
等到了井冈山,恩师毛泽东和朱老总胜利会师,他们深情地握着手,而在一旁的黄克诚也心情澎湃,这一路革命走来,遭受了许多打击,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但革命的种子也顽强地在民间扎根生长了,这让黄克诚感受到,革命虽然艰辛,但是他们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也为了全国老百姓而革命的,即便付出再大的牺牲也在所不惜。
黄克诚在井冈山待了一个多月,之后他被任命为三十五团团长,开始在根据地周边的区域领导起义活动和开展游击战争;后来,中央决定长征后,红军坚守几年的井冈山根据地只能无奈地放弃。
黄克诚对井冈山也有一种别样的感情,他对井冈山恋恋不舍,他认为,这里是共产党的圣地,是红军发家的地方,如今要放弃这里转战陕北,这对黄克诚而言,有些不能接受。不仅黄克诚接受不了,许多红军将领都接受不了红军离开井冈山,许多红军将领甚至要留在井冈山与国民党奋战到底。
但是,一切要以中央的大局为重,以全党的战略思想为主,既定的战略无法更改,黄克诚和其他将领即使不愿意,但他们仍然遵守党中央的指示,这一点是无容置疑的。

红军经过艰苦漫长的“万里长征”后,来到贫穷的陕北,在这里共产党开始了抗日战争;黄克诚在抗日战争中,也得到了历练并立下了许多功勋,他成为朱老总和彭老总手中的爱将。
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政治委员;他和徐海东一起转战晋冀豫边区,参加反“九路围攻”,参与指挥町店战斗,后来,他所在的部队与彭雪枫部队在苏北会师,整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黄克诚任政委,彭雪枫任司令员。
皖南事变发生后,黄克诚所在的部队统一改编为新四军,他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1943年,日军集结2万重兵,在海军、空军的配合下,对盐阜区发动大“扫荡”;黄克诚领导苏北人民,采取灵活战法,与敌人反复周旋,浴血奋战,最终粉碎了日伪军的“大扫荡”。
黄克诚性格刚正不阿,他在打仗中,不为上,不唯书,只为实;1943年,日军集结日伪军共1.7万人,在200多架飞机和上百艘舰艇的掩护下,对我新四军军部盐城展开夏季大“扫荡”。刘少奇、陈毅召开紧急作战会议,时任参谋长赖传珠分析当时的形势是:
  “这次日军扫荡,一改以前单线长驱直入的战术,而是采取拉网式的战术,兵分三路向盐城阜宁地区进行包围合击;我军总共不到3万人……我们是撤退还是固守,请大家拿意见。”
陈毅代军长首先发言:
  “保卫盐城,保卫苏北根据地……保不住盐城,我们不好交代!我们一定要打好盐城保卫战!”
政委刘少奇首先表达了赞同的意见后,大家都表示要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盐城,捍卫我军根据地的大本营。这时候,黄克诚却站起来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不赞同军部的作战方案,不同意“保卫盐城”,反而主张“放弃盐城”。
黄克诚说: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敌强我弱,我军不宜与日军发生正面阻击……我建议军部尽快撤离盐城,转移到阜宁农村地区,跳出敌人的包围圈,部队应该实行分散游击战术,待机反击!”
刘少奇和陈毅见到黄克诚有不同意见,便做起了工作,希望黄克诚能改变自己的观点,但黄克诚依然保留自己的意见;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下,盐城保卫战开始了,由于敌强我弱,新四军伤亡很大。

此时,黄克诚见到前线形势十分危急,就将自己的意见电告党中央、毛泽东;毛泽东接到电报后与刘少奇商讨对策,最终决定采纳黄克诚的建议,从盐城撤军,使新四军避免了更大的伤亡。
在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参与指挥了多场重大战役,也使自己在战争中得到了历练,到了日本投降之时,黄克诚成为了新四军中最年轻的师长
在解放战争中,黄克诚晋升为西满军区司令员,后来,又担任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黄克诚利用抗战前后的有利时机,率先向中央提出进军东北的建议,毛泽东接到黄克诚的电报后,经过集体商讨,决定派10万部队和2万干部挺进东北。
此后,黄克诚和洪学智率领新四军三师从淮阴出发,日夜兼程抵达锦西地区与东北野战军会合。后来,黄克诚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任后勤司令员,东北解放军的后勤工作在黄克诚的领导下,井井有条,保证了解放东北等各大战役的军备供应。
在黄克诚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不仅是黄克诚的领路人,也是他的伯乐恩师,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以及后来的军队建设中,毛泽东曾经三次点将黄克诚。
第一次点将是新中国成立前夕,1948年11月18日,中央军委决定发起平津战役,第二天,中央就指示东北局,请黄克诚准备担任天津军管会主任并兼任天津市委书记。黄克诚接到通知后,迅速地交代手中的工作,并火速率领一批干部入关。
其实,黄克诚的这次任职,是他的老师毛泽东“钦点”的,毛泽东认为,解放天津是东北的部队,在东北部队中选一个有威望的干部来主持军管会工作,有利于在天津开展工作;黄克诚在东北军,并且他沉稳、老练,有丰富的开创新局面的经验,因此,黄克诚是接管天津的最佳人选。
黄克诚没有给老师毛泽东丢脸,天津解放后,在黄克诚的领导下,迅速地完成了各项接管和交接工作,天津市很快地从战争中走出来,全面恢复生产,开始了城市建设。在这次城市接管中,黄克诚不仅开创了新局面,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针对在交接中所存在的问题、经验以及所要注意的事项作了总结,并向中央作了汇报。
毛泽东对黄克诚的报告很感兴趣,认为这个报告对以后开展城市工作很管用,于是,毛泽东邀请黄克诚到香山的双清别墅来作工作汇报。黄克诚来到双清别墅后,毛泽东先是赞扬了他主持天津的接管工作的成绩,然后,又告诉黄克诚,由于工作的需要,中央已经决定让黄克诚去湖南主持工作。

黄克诚深刻感到这个使命重大,这是毛主席和党中央对自己信任的结果;黄克诚知道湖南有湖南的特点,不能照搬接收天津的经验,工作怎么做,黄克诚在不断地沉思,他对主席说“还请中央和主席作指示”。
毛泽东对黄克诚说:
  “是我点名让你去的,你有天津的经验,又是去我们的家乡,你又熟悉风土人情,你去我放心”。
毛泽东又强调:
  “遇到事情要多思考,多商量,多请示汇报,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探出一条路子来,总之,你只管放心大胆地干”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很晚了,毛泽东邀请黄克诚一起共进晚餐,饭菜很简单,两菜一汤,外加一小碟霉豆腐,这些都是湖南菜风味,就连汤里也放了辣椒。吃饭时,毛泽东谈到为何把黄克诚调到湖南的原因?湖南地处中南腹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近代以来就有“得湖南以挽天下”之说,这里是近代革命、革新的主战场,接管和改造工作十分繁重,急需一个既能开创新局面又能独当一面的人。
而黄克诚不仅是开创新局面的一把“刀”,也能统揽全局,独当一面的“刀把子”人物,中央派黄克诚来主政湖南是再合适不过了。
1949年10月底,黄克诚任湖南省委书记,他没有辜负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期望,在之后的三年里,黄克诚按照中央的部署,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并完成了剿匪、土改、抗美援朝等一系列工作,此时的湖南已经消除了封建势力,杜绝了匪患,百姓能安居乐业,社会能稳定发展。
黄克诚成了新湖南事业发展的奠基人。
黄克诚正准备带领湖南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取得更大的成绩时,1952年,毛泽东又亲自点将黄克诚,这次黄克诚的职务是军委副总参谋长,兼任总后勤部部长。

这个调令来的太突然了,黄克诚心里没有一点准备,他舍不得离开湖南,更不想离开湖南,内心十分矛盾。在经过一番纠结后,黄克诚接通了毛泽东的电话,直言自己比较适合地方工作;毛泽东听后,却笑道:
  “黄克诚,我知道你湖南的工作干得很起劲,舍不得离开湖南!你适合干地方工作,并不等于你不适合做军队工作,你本来就是从军队调到地方的,现在军队更需要你!”
黄克诚申辩道“能做军队工作的人,大有人在!”
  毛泽东说“现在总后勤部刚组建不久,是一个很大的摊子,需要加强领导。”毛泽东又加强语气说“中央已经决定,你是最佳人选,黄老,你不要再留恋湖南了,现在军委更需要你这个人……”
听到主席坚决的态度,黄克诚说道“既然这样,请主席放心!”
1952年9月,黄克诚离开湖南来到军委总后勤部任职。
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解放军总后勤部面临着打仗和建设的双重任务,正处于历史性的变革时期,工作内容千头万绪,十分棘手;黄克诚上任后,全面主持军委后勤工作,对后勤体制建设、基础建设、统一供应等一系列新任务作出了贡献。
在随后的几年中,黄克诚又出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第一副部长,总后勤部部长等职务。他在军委的职务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他都能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打开新局面,他在主管后勤工作的5年中,提出“为国家负责、为部队负责”的思想,为实现后勤部的现代化建设,完善后勤工作的规章制度奠定了基础。
黄克诚在军委工作了7年,他还常常协助彭德怀、聂荣臻等领导,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和总参谋部的日常工作。
黄克诚主持和参与了军队精简整编,朝鲜前线战勤保障;在军队政治工作上,他还提出了“首长分工负责制”,为党和军队的政治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此外,黄克诚还是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聂荣臻等人的助手,参与了“两弹”基地选址和初建工作和军队的改革工作。
毛泽东不仅是黄克诚革命的领路人,是他的老师,更是黄克诚的伯乐,正是有了毛泽东对黄克诚的三次“点将”,黄克诚才得以发挥自己的才华,为人民军队做出巨大的贡献。
黄克诚,1955年获得大将军衔,并且排名第三的大将。
多年来,每每想起自己当初得到毛主席的思想影响,而加入共产党并走上了革命事业,黄克诚都会十分激动,他多次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黄克诚的今天。
黄克诚将军一辈子坚守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一直到去世都从未动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6 13:06 , Processed in 0.00876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