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墙缝中52年的杨开慧家书,让人泪目! 2021-01-03 13:14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这是毛泽东 《蝶恋花·答李淑一》其中的一句 寄托了对杨开慧的无限追忆 志同道合的革命情结 苦难岁月的伉俪情深 时至今日依然直抵人心 1月2日 CCTV经典咏流传 带我们重温了 这段革命伉俪之间的红色浪漫 ![]()
1982年3月 工人们在修缮杨开慧烈士生前卧室时 于后墙离地面约两米高的泥砖缝中 发现了一沓藏匿了52年的手稿 被厚重泥灰包裹着的整齐的手稿 陈迹斑斑,笔迹娟秀 这份细腻的情感 字字情深,如泣如诉 沉寂了半个世纪 在此次《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的舞台上 一曲《蝶恋花·答李淑一》 带众人重温抗争年代之下 革命伉俪之间的红色浪漫 过去披肝沥胆的苦思忧虑付诸笔端 搁置于不起眼的墙缝 如今将其一一拾起 再次赋予了它新的温度和生命 舞台上,经典传唱人谭维维几度哽咽 强忍着眼泪将这份深情大义缓缓倾吐—— “我要是能忘记你就好了” “只要他好好的,属我不属我都在其次” “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
这是毛主席从未收到过的缱绻家书 彼时战事紧急,时局凶险 通讯阻塞,丈夫音讯全无 杨开慧便用信纸包裹住思念的火烛 未曾想,这一“烧”便是五十二年 志同道合的革命情结 苦难岁月的伉俪情深 艰苦斗争中的生死相伴 杨开慧在字里行间里所袒露的 是对丈夫刻骨铭心的爱与思念 对膝下三儿的深深眷恋 对亲人的日夜牵挂和对革命情谊的动情追忆 ![]()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 “念我远行人,何日重相逢?” 身为人妻 她挂念着在外杳无音信的丈夫 字字泣血,情真意切 “说到死, 本来, 我并不惧怕 而且可以说是我喜欢的事 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 我有点可怜他们!” 身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和杨家的女儿 她割舍不下血脉相连的至亲 大爱真情,一览无遗 ![]()
敌人的魔掌最终落在了她的头上 狱中的她受尽折磨 却咬紧牙关绝不遂敌人的愿 宁死也不肯出卖丈夫、与丈夫脱离关系 敌人软硬兼施无果,便转为精神施压 但杨开慧自始至终都不为所动 反而破口大骂敌人痴心妄想 坚决不在脱离书上签字 “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身为一名革命战士 她用宝贵的生命守护党的秘密和尊严 1930年秋 年仅二十九岁的杨开慧于长沙识字岭英勇就义 红日就此陨落 生命在刹那定格 至臻情义却丝毫不减半分 这份深情大义在战火连天的革命年代里沉淀 牢牢缠绕着至死不渝的情丝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 闪闪发光,永垂不朽 ![]()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悲痛万分的毛主席 深受杨开慧的大爱与大义所动容 提笔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 如今再读,仍能感受到词中扑面而来的深情挚爱 这既是一首悼亡词 也是一曲忠魂颂 是一段浪漫的感怀与追思 更是一场超越时空、直击灵魂的对话 身处风雨如晦、风刀霜剑中的革命者 他们彼此之间有着扯不断的牵挂和羁绊 除去儿女情长 还存在着对价值信念的共同坚守 同舟共济,甘苦与共 这份在风雨飘摇中愈来愈烈的情义 深深地打动着经典传唱人谭维维 这也是她演唱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的原因之一 将深情大爱附曲而唱 动人的情感穿肤刺骨 如今所有的理想都成为了现实 即使天人永隔 胜利的告慰也足以穿越生死 ![]()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 是亘古不变的 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 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胸怀远大理想与坚定信仰 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无情未必真豪杰 英雄铁骨铮铮也柔情万丈 怀着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他们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日子 现代青年人应运时代脉搏 重拾革命先辈信念 肩负崇高理想和历史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来源丨CCTV经典咏流传 编辑丨刘鑫宇 校对丨谭啸宇 审核丨杜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