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梁武帝萧衍倡导节俭,官场却腐败成风,毛主席一语道破真相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3 19:06: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梁武帝萧衍倡导节俭,官场却腐败成风,毛主席一语道破真相                                                         

2021-01-13 16:09                    
【毛主席点评历代皇帝之萧衍】
在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王朝,开国皇帝是萧衍,亡国皇帝也是萧衍,共当了47年皇帝,最后竟然被活活饿死了。
更有趣的是,萧衍虽然丢掉了江山,但心态还是很好的,坦然说:“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意思是说,这个国家是我一手建立起来的,也是在我手底下没的,我没有什么遗憾的,挺好。

其实,萧衍在历史上还算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历史上对他的正面评价也不少,比如欧阳修评价说:“梁萧氏兴于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
康熙皇帝也评价说:“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
毛主席在读《南史》的时候,也对萧衍的记载多有圈画和批注,曾经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总体上看,梁武帝萧衍这个人在建国之前和初期还是很有作为的,挺有魄力的,也是有思考的。”
可见,萧衍在早期还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比如,萧衍在哥哥萧懿被齐和帝杀了以后,当时他手里握有重兵,有人建议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接走齐和帝,可是,萧衍坚决不同意,说:“若前途大事不捷,故自兰艾同焚;若功业克建,谁敢不从?岂是碌碌受人处分!”
毛主席在读到这段的时候,在每一句话下面都重重地画了圈,以此表示对萧衍的赞同。

还有,萧衍在刚刚建立政权的时候,便察觉到了齐国的弊端,比如“皆口擅王言,权行国宪”,“而政出多门,乱其阶也”。在这句话下面,毛主席也是画了曲线,并画上了圈,流露出对梁武帝这个见解的赞赏。
1956年,毛主席读《南史·梁高祖本纪》,看到书中描述萧衍派人离间齐军,交待要诀时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次之;心战为上,兵战次之。”毛主席在这句话上面重重地画了三个大圈。
这说明,毛主席非常认可萧衍的这种战略战术,实际上,在后来毛主席领导的人民战争中,“攻心为上”的战术也被他运用得炉火纯青,成为我军屡屡克敌制胜的法宝。
在读到梁武帝争夺郢城的战斗时,对于萧衍重点围困、打击援军的战术,毛主席更是在这页的天头上引出一条曲线,批注了两个字:“打援”。意思是说,萧衍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是“打援”起了关键作用。
熟悉我军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军有一个重要的战术就是“围点打援”,比如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就是我军“围点打援”的经典战役。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是最善于调查研究的,他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这句话,他在点评梁武帝的爱将韦睿时,也有表述。
《南史·韦睿传》记载:梁武帝天监四年,韦睿率兵攻打北魏小岘城,在久攻未拔的情况下,韦睿便“巡行围棚”,亲自带人侦察敌情,围绕小岘城,细心察看了解地形和敌情,亲自制定作战方案。
攻克小岘城后,继而进讨合肥,又是久攻不下,韦睿再次亲临前线,“案行山川”,把作战方案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实,都要核对一遍,确认准确无误后再攻城,最终大获全胜。
而韦睿能够在大战关键处做到如此细致观察,其实也是梁武帝指导的结果,《南史·梁高祖本纪》就讲到说,韦睿是梁武帝征伐四方、平定天下的得力助手,每到重要战役的关键时刻,萧衍必与其研究破敌办法,而“巡行围棚”、“案行山川”这些战术要求,都是萧衍给韦睿提的具体要求。
所以,当毛主席读《南史·韦睿传》时,特地在这两处分别加了旁圈,地角天头分别批注:“躬自调查研究。”

应该说,萧衍在建国初期还是很有作为的,连康熙皇帝也评价说:“梁武帝亦创业英雄。”但是,到了后期尤其是晚年的时候,梁武帝就完全变了,怠于政事,崇尚空谈,妄自尊大,而且沉溺佛教,最终爆发了“侯景之乱”,让南梁分崩离析。
梁武帝临终前,嘴里发苦,想吃点蜂蜜,侯景没有同意,最后萧衍凄惨而死。
毛主席对萧衍的晚年,也有过发人深省的评价,最著名的有两句。
第一句:“萧衍善摄生,食不过量,中年以后不近女人。然予智自雄,小人日进,良佐自远,以至灭亡,不亦宜乎。”
毛主席写下这段评语,是因为他看了《南史·贺琛传》,书中说,梁武帝晚年时,有一位叫贺琛的正直的大臣,看到官场风纪败坏,小人登台,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上书萧衍,谈了四件事:

一是人民生活不好,各级官员没把老百姓放在心上;
二是现在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找不出一个清廉正直的了,奢侈靡烂之风盛行;
三是有些人为了当官,不择手段,什么招数都用上了;
四是现在国家实在没有钱了,陛下应该反思了。
结果,萧衍看到后气坏了,逐条进行批驳,特别是针对第二条,萧衍说:我一直带头倡导节俭,三十年了没有找女人,每天三更起来处理政务,住的地方只有一张床,没有什么摆设,也从来不喝酒,一天只吃一顿饭,腰围原来十尺,现在只剩下两尺,难道我做得还不够吗?
按理说,皇帝这么节俭,在他的示范作用下,大臣们应该也都形成节俭之风才对,但实际上呢?当时的梁朝腐败成风,正如贺琛所说,已经找不出一个清廉正直之人了。

什么原因呢?毛主席一语道破:“然予智自雄,小人日进,良佐自远,以至灭亡,不亦宜乎。”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萧衍虽然自己节俭,但这个人太过自作聪明,结果被手下的小人蒙蔽,导致贤能的大臣都离他而去,最终走向了灭亡。
毛主席的第二句评价,是:“‘专听生奸,独任成乱’,梁武有焉。”
针对贺琛的第三条意见,梁武帝更生气,直接说:你说小人用不正当手段向上爬,我也知道古人说的“专听生奸,独任成乱”,但是,这些人也得用啊,国家也不可能不要官员啊,那样不就失控了吗?
毛主席看到这段后,批注道:“‘专听生奸,独任成乱’,梁武有焉。”
毛主席认为,萧衍最后丢了国家,实际上就有“专听”、“独任”这样的大错,以致“小人日进”,渐渐的国家就乱了。

但是,萧衍对自己的错误完全不在乎,在亡国的时候还自欺欺人地说:“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在《南史》中,作者李延寿对萧衍有这样的评价:“自古拨乱之君,固已多矣。其或树置失所,而以后嗣失之;未有自己而得,自己而丧。追踪徐偃之仁,以致穷门之酷,可为深痛,可为至戒者乎!”
意思是说,自古开国之君,许多都犯有错误,以致于后来继任者丢了国家,但是,像萧衍这样的,天下自己打下来,又由自己丢掉的,还真是少见!
毛主席在看到这段评价后,用红笔批注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表达了对梁武帝萧衍的惋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6 15:41 , Processed in 0.00799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