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抗美援朝初期,林帅为何不顾兵家大忌,坚持换掉十三兵团司令员?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2:22: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抗美援朝初期,林帅为何不顾兵家大忌,坚持换掉十三兵团司令员?                                                         2021-01-24 12:44                    
                          1950年,经过认真研究,最高层终于做出了一个迄今具有影响的决定:那就是展开抗美援朝运动,出兵半岛。并且开始筹备组建东北边防军,用来做下一步的准备。在关于东北边防军组建的会议上,林帅提出了一个建议:第十五团团长邓华、第十三团团长黄永胜。按照原计划,第十三团将是早期反美援军的主体。那么,在抗日援助朝鲜的初期,林帅为何不顾更换将领的风险,坚持主张更换第十三团司令?

林帅之思
解放战争期间,林帅是东北野战军的最高统帅,黄永胜和邓华在这段时期都是在林帅的指挥下,所以林帅对两个人的战斗方式了如指掌,同时由于他与苏联红军有过接触,他的视野比较广阔,对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形势也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林帅推荐邓华为第十三团司令,根据这一分析,苏军的情况与美军的情况相似,据苏军了解,林帅认为邓华适合作为反美、援朝的主力。因为邓华的战斗风格是:整体观念强,也善于灵活处理突发问题。黄永胜的特点是敢于进行艰苦的战斗,并决心执行上级的命令。相比之下,黄永胜的性格无疑适合具体的作战任务,邓华可以想出自己的应对方案。中美两军的对抗绝不能面对许多前所未有的紧急情况。因此,像黄永胜这样的人成为第十三团的最高负责人无疑是最合适的。林帅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邓华的能力
事实上,林帅对邓华的才华也印象深刻。尤其是在1947年,邓华给林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林彪帅指挥东北军队在四平与敌人作战,当时邓华在研究和判断了他过去的作战风格,并精确计算后,认为四平有大约三万名卫兵,因此建议林帅增派一支纵队进攻四平,然后等待沈阳的增援工作。

林帅对邓华提供的资料不以为然,坚持说四平市大约有两万名敌军,所以在部队协调方面没有采纳邓华的建议,导致长期无法攻打四局,我军和四平卫士分道扬镳时,沈阳增援部队到了沈阳,在来来回回的进攻下,林帅的部队为此损失了八千多人,林帅认为已经很难攻打四平,只好指示部队撤退。

林彪事后了解到,四平市卫兵估计的情况与邓华估计的大致相同,根据事后审查和时间表计算,如果采用了朝鲜的计划,战争的结果很可能是另一种情况:第一,我军集中优势部队夺取四平,然后在四平设防,在四平周围的要塞道路上与尘土飞扬的敌军增援作战。这可以消耗敌人的许多生命力。所以这件事使林帅长期感到愧疚,也给邓华的才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邓华打美国人是明智的
邓华并没有让林帅等人失望。到达半岛后,邓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作战计划。其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是著名的上干岭战役。当时,邓华比较自己的实力,认为客观上说,无论是坦克还是大炮,敌人在数量上都能完全压制我们,所以我们不能硬对付敌人。结果,邓华通过隧道战动员了四万名士兵保卫自己的阵地,拖垮了六万多名敌军。在43天的战斗中,它消耗了敌人的力量。我们不仅钦佩这种高度开明的战术,而且美国人也认为中国有太多的想法。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7 21:54 , Processed in 0.01035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