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撩妹、妈宝男、为杨超越作词——鲁迅比你知道的好玩一百倍 2021-02-02 11:29
本期《今天读了吗?》的说书,继续说鲁迅。鲁迅你熟吗?我真不熟。一较真儿,都不熟。 比如说,鲁迅的什么书卖得最好?不是杂文,而是情书! 《两地书》是鲁迅所有著作中几乎唯一没有被禁的书。而且卖得相当好,出版半年就卖了6500册,仅版税就高达1625元。当年《呐喊》出版,半年也不过卖了5500册。翻看鲁迅和许广平的往来书信,称呼变化真是过分可爱。从一开始的“小学生”“广平兄”到“小鬼”“愚兄”,再到“小刺猬”,还有鲜为人知的“小白象”......甚至创造出了算术等式的称呼:“小刺猬=小莲蓬=小莲子”。 鲁迅听妈妈的话,习惯性报喜不报忧,甚至有点“妈宝男”。比如,他的母亲非常喜欢读张恨水的小说,所以鲁迅经常四处搜集张恨水的小说寄给母亲。有几次,母亲看到这个书比较贵,就不再让他寄了,他专门给母亲写了信解释道,“托熟人去买可打对折,其实不贵的”“此次所寄五种,一看好像要二十元,实则连邮费不过十元而已”,为的就是让母亲放心看她喜欢的小说。 为哄孩子,鲁迅自编摇篮曲,没错,就是让杨超越再次大火的《小红象》。带海婴看电影,都看什么电影呢?儿童片、卡通片、冒险片、战争片。甚至“三刷”米老鼠,这在鲁迅的观影史上并不多见。 文|向阳 小白象——鲁迅不为人知的昵称 许广平是个大个子,身高接近1米7,却总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课上坐在第一排。她经常举手提问,想要引起鲁迅的注意。终于在上课一年半后,1925年3月11日,许广平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请教革命运动的事情。由于担心收不到回信,许广平甚至用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样的激将法。文末还附言几句,有意提示自己是个女生: 他虽则被人视为学生二字上应加一“女”字,但是他之不敢以小姐自居也如同先生之不以老爷少爷自命,因为他实在不佩〔配〕居小姐的身分地位,请先生不要怀疑。 鲁迅觉得许广平活泼可爱,肯动脑子,也有才气,收信当天便以“广平兄”相称,给她写了封回信。自此开启了俩人的故事,许广平的每封信,鲁迅必认真“秒回”。 ![]() 许广平回忆第一次听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课,“首先惹人注意的便是他那大约有两寸长的头发,正当得‘怒发冲冠’的一个‘冲’字……手弯处,衣身上的补丁则炫着异样的新鲜色彩,皮鞋的四周也满是补丁。人又鹘落,常从讲坛跳上跳下,因此两膝盖的大补丁也掩盖不住了。” 第三卷的《两地书》可以说是《两地书》中最像情书的情书,是鲁迅和许广平在北京上海的通讯,里面都写了什么呢?这第一封信,当然是许广平写的。鲁迅出门一天后,人还在火车上,许广平就已开始写信了。 小白象:今天是你头一天自从我们同住后离别的第一次,现时是下午六点半。 “小白象”是谁呢?是鲁迅。“白象”这个典故来自于林语堂,林语堂认为鲁迅是白象,大象里的珍稀品种。所以许广平用小白象来称呼鲁迅。 这个“小白象”在鲁迅编辑的《两地书》里头,消失了。变成了什么呢?变成了B.EL,就是英语“兄弟”和“大象”的缩写,意思是象兄或者是大象哥哥。说象兄,今天是我们到上海后,你出门去了的第一天,原版说是“我们同住后离别的第一天”。我们还是读读原版吧。 小白象:今天是你头一天自从我们同住后离别的第一次,现时是下午六点半,查查铁路行车时刻表,你已经从浦口动身开车了半小时了,想起你一个人在车上,一本文法书不能整天捧在手里,放开的时候,就会空想,想些什么呢?复杂之中,首先必以为小刺猬在那块不晓得怎样过着,种种幻想,不如由我实说罢。……昨夜晚饭后我稍稍读书,九时便睡在平常的床上,我总喜欢在楼上,比较心里舒服,睡至今早六时半醒,还是假寐,八时多才起床,日间看看书,谈谈天,三时午睡,到五时多才再起来,充分的休养,如你所嘱,人甚舒服,没甚毛病,患处似乎好多了,勿念。只是我太安闲,你途中太苦了。共患难的人,有时也不能共享一样境遇,奈何?小刺猬五月十四下午六时三十五分”( 1929年5月14日信) 许广平14号写这封信。鲁迅在北京很奇特的,18号就收到了。因为最快本来应该是6天就能收到,结果4天就收到了。 但鲁迅的第一封信是15号夜里写的。许广平写信的第二天,鲁迅在北京也在给许广平写信,他怎么称呼许广平呢?“乖姑”,“小刺猬”。这“乖姑”是个什么来历?我没搞清楚。小刺猬我们是懂的。 家里一切如旧,母亲精神形貌仍如三年前,她说,害马为什么不同来呢?我答以有点不舒服。其实我在车上曾想过,这种震动法,于乖姑是不相宜的。 首先“害马”是什么?因为当年许广平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会主席,学生领袖,所以报纸上称她、称他们这拨人是“害群之马”。鲁迅就调侃,把许广平称为“害马”。这鲁迅的母亲已经知道,鲁迅身边有许广平了。但是这时候母亲还不知道,许广平已经怀孕了。鲁迅呢,又不想把消息一步到位地告诉老母亲,所以遮掩了一下。 鲁迅写道,“此刻是十二点,却很静,和上海大不相同。我不知乖姑睡了没有?我觉得她一定还未睡着,以为我正在大谈三年来的经历了。其实并未大谈,我现在只望乖姑要乖,保养自己,我也当平心和气,渡〔度〕过豫〔预〕定的时光,不使小刺猬忧虑。”这个“豫〔预〕定的时光”就是快快度过在北京的这段时间。 鲁迅怎么署名的呢?鲁迅当然应该署“小白象”,但是鲁迅画了一只象。画的这东西,你说是恐龙也行,是一个翘着鼻子的大象。 ![]()
《柔石日记》:“鲁迅先生说,人应该学一只象。第一,皮要厚,流点血,刺激一下了,也不要紧。第二,我们强韧地慢慢地走去。” 鲁迅隔了两天,17号终于告诉老母亲,许广平,您这个儿媳妇要生产了,您会有一个新的孙子了。 小刺猬:午前,我就告知母亲,说八月间,我们要有小白象了。 这个“小白象”是鲁迅这个小白象的小白象,就是将来的周海婴。 她很高兴,说,我想也应该有了,因为这屋子里,早应该有小孩子走来走去。这种‘应该’的理由,和我们是另一种思想,但小白象之出现,则可见世界上已以为当然矣。不过我却并不愿意小白象在这房子里走来走去,这里并无抚育白象那么广大的森林。北平倘不荒芜下去,似乎还适于居住,但为小白象计,是须另选处所的。这事俟将来再议。 就鲁迅自己还是有些心思想回北京,但是觉得养孩子回到北京这个环境不合适。为什么?因为鲁迅的夫人朱安还在北京,他担心对夫人是不是还是有刺激。 鲁迅的信从5月15号一直写到6月1号,这中间鲁迅继续抒情,写报告扩展。这是5月23号的信: 小刺猬:此刻是二十三日之夜十点半,我独自坐在靠壁的桌前,这旁边,先前是小刺猬常常坐着的,而她此刻却在上海。我只好来写信算谈天了。 鲁迅西三条的故居,许广平是经常来的。他们俩的爱情也是在西三条发生的。鲁迅说这个“靠壁的桌前”,指的是西三条鲁迅故居的“老虎尾巴”那个房子。 ![]()
鲁迅在西三条的堂屋后边又接了个房子,是鲁迅的写作间,很多稿子是那里写出的,包括著名的“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北京、上海两地书的许广平和鲁迅。不仅是恋人情人,而且那个时候是彼此的准爸爸准妈妈。所以他们的情书中有很多眷恋和依靠。 许广平特别担心鲁迅从北京回上海的安全,所以鲁迅一再的缜密的计划。说如果火车不安全,我就坐船,但坐船,坐日本轮船从天津要折到大连,再回上海。会拖延一下。但总之鲁迅跟许广平保证,说: 小刺猬:总之,我当择最稳当而舒服的走法,决不冒险,使我的小莲蓬担心的。现在精神也很好,千万放心,我决不肯将小刺猬的小白象,独在北平而有一点损失,使小刺猬心疼。你的小白象 鲁迅先生和许广平的“两地书”,有一部分是没有被编入《两地书》。鲁迅的第二次北京省亲之旅,是因为听闻母亲生病了,鲁迅积极的赶回去,虽然老太太的病不重,鲁迅这次北京之行,大概有半个月的时间。1932年11月11号乘车北上,30号返回上海,一共是15天。这15天中的鲁迅许广平“两地书”没有被收入《两地书》,但是很有意思,大可一读。 首先写信的当然还是许广平,鲁迅一上车,当天晚上许广平就开始写信了,她说“哥”,许广平称呼鲁迅先生为“哥”。 哥:此刻夜九时了,你已经离开浦口向山东去了,但这是我执笔时你的情形,待收信时,你又到平多天了。今午寄出当天的报,狗屁昨日一针,大有效果(这狗屁是谁啊?就是海婴),狗屁也问爸爸几次,同他说(我想直说好)去看娘娘病了,他问:娘娘在那〔哪〕里,我说:个远个远的地方叫北平,他说:啥晨〔辰〕光回来啦,是弟弟困困醒个晨〔辰〕光吧,我说:勿是的,要多多晨〔辰〕光的,他也就不响了。 许广平的落款是“姑”,姑娘的“姑”。“姑,11月11日晚写。” 鲁迅回信怎么称呼许广平呢?“乖姑”。自己的落款,有时候是迅,有时候是哥,他不过在“哥”上还打了个引号,则是顺从许广平的,对他的称呼。 昨得十五日来信,我相信乖姑的话,所以很高兴,小乖姑大约总该好起来了。我也很好;母亲也好得多了,但她又想吃不消化的东西,真是令人为难,不过经我一劝,也就停止了……她和我们的感情很好,海婴的照片放在床头,逢人即献出,但二老爷的孩子们的照相则挂在墙上,初,我颇不平,但现在乃知道这是她的一种外交手段,所以便无芥蒂了。 “二老爷”指的是周作人,这周作人的孩子们的照片是挂在墙上的,大老爷鲁迅的海婴的照片是放在床头,老太太经常拿着海婴的照片给来客得瑟,但是周作人的孩子们挂在墙上,鲁迅说她是外交手段,因为二老爷周作家人是经常过来照顾老太太,所以经常看着照片在,当然会很高兴。 鲁迅究竟有多溺爱儿子? 鲁迅先生是一个非常好的父亲,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溺爱孩子的父亲。他有时写作,海婴会跑过来,在他笔头上拍一下,毁坏了他的稿子。鲁迅也就是假装生生气。 鲁迅也会体罚海婴,很少的几次,用纸卷成一个筒,拍打海婴,打得并不痛,但是海婴很怕。许广平打海婴打得很重,但是海婴不怕妈妈。打过之后,海婴抢过父亲手里的纸筒,打开一看发现里头是空的。 海婴跟鲁迅交流过,将来如何做父亲,说他将来要做父亲,不会这样打孩子。他会怎么样?他会好好教给他,给他买点心。鲁迅笑了,海婴的方法显然是一种更好的方法。 ![]()
客人认为海婴会闹,是鲁迅溺爱所致。鲁迅作《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1936年春天,鲁迅先生就狠狠地病了一场,几十天都长居楼上,甚至楼上都单开了一桌吃饭,幼小的海婴不知道父亲病得很重,他每天晚上,他每天晚上跟父亲告别都要说“爸爸,明朝见,明朝见”,但是鲁迅先生因为嗓子里有痰,病重,说不出话来。海婴就一声一声地说“爸爸,明朝见,明朝见”。许广平上来呵责小海婴,小海婴就哭着跑上了楼,他不知道鲁迅先生已经病得很重了。 鲁迅故居三楼那间房子,阳光最好,光线充足,是海婴的卧室。旁边有个露台,鲁迅、许广平有时也会吵架,然后两个人闷闷地不说话。鲁迅有一次闷闷地跑到露台上去,独自躺下。海婴也走过去,默默地躺在父亲身边。这一幕把许广平看笑了。 海婴还是婴儿的时候,鲁迅是敢于值夜班的,他主动要求负责12:00~2:00那一班。许广平记得鲁迅先生抱着海婴,给他唱儿歌。“小红,小象,小红象。小象,小红,小象红。”这个“小红象”的典故来自于鲁迅的外号,“小白象”。相形之下,小海婴就成了小红象。 一楼是餐厅、客厅,这个柜子实际上不是碗橱,是海婴的玩具橱,里头塞满了毛猴子、橡皮人、火车、汽车,塞得满满当当。 鲁迅给海婴看片子,儿童片、卡通片不难理解。但冒险片和战争片,目的却是对海婴开展“警示教育”。 我这里的海婴男士,却是个怎么也不肯学习的懒汉,不读书,总爱模仿士兵。我以为让他看看残酷的与战争影片,可以吓他一下,多少会安静下来。 ![]()
鲁迅最喜欢“兽片”,看了有四十多部,大约占他观影总数的三分之一。 鲁迅为“吓他一下”而选择的影片,确实恐怖。比如《兽国寻尸记》,一个根据考古学家在巴西被当地人杀害的真实事件改编的探险故事。当时《申报》的广告这样介绍“一部荒蛮的怪异志,黑人如厉鬼,火烤活人头。极度残忍,极度恐怖,极度野蛮,极度惊人!” 当时周海婴只有6岁,鲁迅这一剂“警示教育”药下得确实过于生猛了,不过,药效似乎并不好。鲁迅说“不料上星期带他看了以后,闹得更起劲了。真使我哑口无言。”甚至海婴在看后,还萌生了探险的念头,“想上非洲去,旅费已经积蓄了两角来钱。” 鲁迅为什么和母亲错过最后一面? 鲁迅都和母亲聊哪些家常?一般是敬问起居,关心健康,以及报告上海一家三口的生活情况。在致母亲的最后几封信中,关于病情,鲁迅并未全盘如实相告,而总是强调复原和好转。那些信中的亲切、温暖、幽默,勾画了另外一个可敬、可爱的鲁迅。 ![]()
鲁迅最常提及的就是儿子海婴,占到了80%以上,并多次随信寄去海婴的照片、海婴写给祖母的信。 1936年鲁迅给母亲写了11封信,第一封信是在2月份,最后一封信在9月份,鲁迅过世是10月份,我先读第一封信。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一月二十七日来信,昨已收到。我的一切朋友和同学,孩子都已二十岁上下,海婴每一看见,知道他是我的朋友的儿子,便奇怪的问道:他为什么这样大?言外之意,海婴很好奇,他的同辈都那么大,自己小。男及害马均好,海婴亦好,整日在家里闯祸,不是嚷吵,就是敲破东西,幸而再一礼拜,幼稚园就要开学了,要不然,真是不得了了。专此布达,恭请,金安。男树,叩上,广平海婴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上海这几天暖起来了,我们都很好,男仍忙,但身体却好,可请勿念。海婴已上学,不过近地的幼稚园,因为学生少,似乎未免模模糊糊,不太认真。秋天也许要另换地方的。余容后禀,专此,恭请。金安。男树,叩上,广平海婴同叩,二月十五日。 三月份鲁迅先生就病了,就是1936年的第一场大病。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多日不写信了,想身体康健,为念。上海天气,仍甚寒冷,须穿棉衣。上月底男因出外受寒,突患气喘,至于不能支持,幸医生已到,急注射一针,始渐平复,后卧床三日,始能起身,现已可称复元,但稍无力,可请勿念。至于气喘之病,一向未有,此是第一次,将来是否不至于复发,现在尚不可知也,大约小心寒暖,则可以无虑耳。害马伤风了几天,现已愈。海婴则甚好,胖了起来。但幼稚园中教师,则懒惰而不甚会教,远逊去年矣。专此布达,恭请。金安。男树,叩上,广平海婴随叩,三月二十日。 到五月份鲁迅先生的病看来是复原了。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五月二日来示,昨已收到。海婴很好,每日上学,不大赖学了,但新添了一样花头,是礼拜天要看电影;冬天胖了一下,近来又瘦长起来了。大约孩子是春天长起来,长的时候,就要瘦的。男早已复原,不过仍是忙;害马亦好,可请勿念。上海虽无须火炉,但仍是冷,夜里可穿棉袄,这是今年特别的。专此布复,恭请,金安。男树,叩上,广平海婴同叩,五月七日。 鲁迅先生的病好了没几天,半个月后重新复发,写信一度中断。7月6日,他向母亲告知“病已向愈,万请勿念为要。”8月是鲁迅先生的身体的相对平和期,他安慰母亲“病比先前已好得多,但有时总还有微热,一时离不开医生,所以虽想转地疗养一两月,现在也还不能去。到下月初,也许可以走了。” 到了9月,鲁迅先生再次病重。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八月三十日信收到。男确是吐了几十口血,但不过是痰中带血,不到一天,就由医生用药止住了。男所生的病,报上虽说是神经衰弱,其实不是,而是肺病,且已经生了二三十年,被八道湾赶出后的一回,和章士钊闹后的一回,躺倒过的,都是是这病,但那时年富力强,不久医好了。男自己也不喜欢多讲,令人担心,所以很少人知道。初到上海后,也发过一回,今年是第四回,大约因为年纪大了之故罢,一直医了三个月,还没有能够停药,因此也未能离开医生,所以今年不能到别处去休养了。肺病是不会断根的病,全愈是不能的,但四十岁以上人,却无性命危险,况且一发即医,不要紧的,请放心为要。专此布复,恭请,金安。男树,叩上,广平海婴同叩,九月三夜。 鲁迅先生给母亲的最后一封信。 母亲大人膝下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九月八日来信,早已收到。男近日情形,比先前又好一点,脸上的样子,已经恢复了病前的状态了,但有时还要发低热,所以仍在注射。大约再过一星期,就停下来看一看。海婴仍在原地方读书,夏天头上生了几个小疮,现在好了,前天玻璃割破了手,鲜血淋漓,今天又好了。北京今年这样热,真是意料不到的事。上海还不算大热,现在凉了,而太阳出时,仍可穿单衣。害马甚好,请勿念。专此布达,恭请,金安。男树,叩上,广平暨海婴同叩,九月二十二日。 母亲再接到鲁迅的消息,就是鲁迅过世死亡的消息。 更多内容,请关注【南瓜Pi】微信公众号 在 南瓜Pi(yiyinyizhuotv)中,我们还讲了:
- 杜甫比李白更喜欢喝酒
- 叶嘉莹一生经历了哪三次重大打击?为什么叶先生被称为“诗文中国传灯人”?
- 离我们最近的古代女诗人是谁?为什么李清照冒着入狱的风险也要离婚?
- 重温《傅雷家书》:棍棒教育“打”出来的钢琴家傅聪
- 贝多芬的人生是个大写的惨,但他一点都不丧
- 被苏东坡点赞的那条狗,究竟是什么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