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史中的慈安太后并不优柔,与慈禧相处过程中,基本以她为尊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4 06:12: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正史中的慈安太后并不优柔,与慈禧相处过程中,基本以她为尊                                                         2021-02-03 19:47                    
                          受传统文化影响,与西方相比女君主的数量要少得多,武则天是唯一一个广为人知的女皇。相对于女君主,历史上临朝称制的实权太后却不少,战国时期的宣太后、西汉的吕雉、北宋的刘娥、高太后、辽朝的萧燕燕、西夏的梁太后、明代的李太后、清代的孝庄、慈禧等都是鼎鼎有名的存在,甚至武则天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

慈禧太后,图片来自网络
比起慈禧,“两宫太后”的另一位,与同共同垂帘听政的慈安则要默默无闻地多。长久以来,慈安被慈禧的光环所遮掩,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慈安为人敦厚老实,与慈禧相比如同萤火与皓月之别,在“两宫太后”组合中就是个打酱油的存在。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慈安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物,她的政治才华绝不逊于慈禧。无论咸丰在位期间还是去世之后,两人相处过程中,慈禧始终是处于弱势一方,慈安才是同治时期的实际主宰,也是“同治中兴”的重要缔造者。

慈安太后,图片来自网络
咸丰时期的实权皇后
慈安,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生于1837年,比慈禧小两岁。咸丰二年(1852年)二月,慈安、慈禧同时通过选秀入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两人的竞争在这一刻已经展开。
咸丰在世时,身为后宫嫔妃,比的是地位、是受宠程度。先看慈禧的晋级之路。
咸丰二年选秀入宫时,慈禧被赐号兰贵人;四年二月二日(1854年),晋封懿嫔;六年(1856年)三月,诞下皇长子载淳(即同治皇帝),晋封懿妃;七年正月(1857年),晋封懿贵妃。
要知道清代后宫嫔妃等级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九个等级,慈禧从第六等的贵人,晋升到第三等的贵妃足足用了五年,还是在皇长子这个超级大礼包助攻下才达成的,即便如此还与皇后差了一个“皇贵妃”。

慈禧太后,图片来自网络
反观慈安,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刚成为备选秀女,就被指定为贞嫔,使她成为同一批入宫秀女中起点最高的两个人之一。四月二十七日,正式入宫;五月二十五日,入宫刚满一个月,还没有举行贞嫔册封礼的慈安,就以一个漂亮的二级跳,越过“妃”这个等级,直接晋封为贞贵妃;六月初八,离晋封贵妃的上谕发出仅仅过去十三天,再次越过“皇贵妃”衔,被咸丰帝正式立为皇后。从册立为嫔到母仪天下,用时仅仅四个月,这晋封速度,在清朝堪称第一。
这说明早在选秀之初,慈安的容貌气质等各方面都比较令咸丰帝满意,本身就是作为皇后候选种子入宫的,因此才能如此快速的入主中宫。“贞”这个封号,本身有“正”的意思,这也变相表明了咸丰的潜意思。
民国时期的清代掌故遗闻汇编《清稗类钞·宫闱类》,也称慈安“工文翰,娴礼法,容色冠后宫”。对好色的咸丰而言,“文翰、礼法”可以不在乎,但“容色冠后宫”这个条件,绝对是重大加分项。这也说明慈安的姿色,绝不在慈禧之下。

慈安太后,图片来自网络
成为皇后的慈安,没有将自己定义成一个靠容颜吃饭的后宫花瓶,而是尽着身为皇后规劝皇帝、总理后宫的责任。《清稗类钞·宫闱类》中有“文宗几暇,偶以游宴自娱,婉言规谏,未尝不从”,“妃嫔偶遭谴责,皆为之调停,旋蒙恩眷”等记载。
1860年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咸丰带着老婆孩子仓惶逃到热河避暑山庄。对糜烂的国事深感无力的他,更加怠政,直接打起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念头,手书“且乐道人”挂于行宫自娱自乐。
面对时常陷入暴走状态的咸丰,无人敢对此进谏。关键时刻慈安挺声而出道:“天子一日万几,安有自求逸乐之理?今虽蒙尘,尤不宜由此。”随即亲自命人把咸丰的这份御笔撤掉。
《清稗类钞·宫闱类》还记载了她与慈禧之间的一场矛盾:
“丙辰(1856年)春,文宗宿孝钦所,数日不视朝。孝贞谂其故,乃顶祖训至宫,正跪,命人请皇帝起,听训。文宗亟止之,曰:‘予即听朝,勿诵训。’逮出朝,少时即退,问后何在。或对御坤宁宫,坤宁宫者,皇后行大赏罚之所也。文宗至,则孝贞坐于中,孝钦跪于下,孝贞历数其过,将杖辱之。文宗大呼曰:‘皇后免责,渠已有娠矣。’”
这是说因咸丰流连于慈禧处,多日不上朝,惹得慈安大为光火,拿祖训当面对咸丰进行规劝,咸丰见状直接落荒而逃。随即慈安又将慈禧这个狐媚子带回坤宁宫准备对其进行惩戒,慈禧靠着有孕在身才逃过一劫。

咸丰皇帝,图片来自网络
按封建社会的标准,慈安是一个德言容功俱全,温良恭俭皆备的贤后。咸丰帝也称赞她“质秉柔嘉,行符律度”,对她礼敬有加。故咸丰在世时,面对慈安这个有皇帝撑腰的实权皇后,慈禧根本翻不起天来。
同治时期的话事人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在避暑山庄驾崩。临死前册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任命载垣、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授予皇后“御赏”印章,授予载淳“同道堂”印章(由生母懿贵妃保管),顾命大臣的拟旨,要加盖“御赏”、“同道堂”两道印章,才能生效。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咸丰精心构建的权力平衡,被肃顺的一顿王八拳砸得稀巴烂。恭亲王奕䜣、品尝到了权力甜头的慈禧,与肃顺一方决裂。慈安成为双方对决的关键。
慈安本人虽然并不嗜权,但在做一个没权没势要看辅臣脸色的皇太后,和做一个掌握实权的皇太后之间,如何选择,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于是,辛酉政变爆发,摆脱辅臣掣肘的两宫皇后成为清帝国的真正主宰者。
在野史及人们的印象中,两宫并尊时期,慈禧凭着自己高超的政治手腕,及同治生母的优势,在话事权上一直都凌驾于慈安之上,甚至慈安只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隐身人。

慈安太后,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事实上,慈安凭着先帝嫡妻的正统身份,地位和权力待遇都在慈禧之上。慈禧虽然是同治生母,但小老婆出身这个劣势,使她不得不在慈安面前低一头。清宫档案中的一个细节无疑昭示了这一点,影视剧中慈禧常被人称为“老佛爷”,但在同治时期,这个称呼最开始是用来称呼慈安的,慈禧获此称呼要晚于慈安一两年。
《清稗类钞·宫闱》提到:“当是时,天下称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错,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裁决庶务,及召对时谘访利弊,悉中窍会。东宫见大臣,呐呐如无语者。每有奏牍,必西宫为诵而讲之,或竟月不决一事。然至军国大计所关,及用人之尤重大者,孝贞偶行一事,人皆额手称颂。”
简单来说就是,慈安的权力欲并不重,因此在小事上乐于放权给“优于才”的慈禧去做主,以落个轻松自在。可一但涉及军国大事,就得先禀告慈安,由她来拍板做决定,对此慈禧从来不敢越雷池半步。而且慈安做出的决断往往很贴合实际,因此出于她之手的政策,“天下莫不额手称颂”。
譬如1869年,山东巡抚丁宝桢诛杀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一事上,就获得了慈安的支持。丁宝桢在拿下招摇过市的安德海后,迅速向朝廷上奏此事,请求圣裁。当慈安做出“立命诛之”的决断后,本有意袒护的慈禧不得不退缩。于是安德海在山东被就地正法。对此朝野上下,无不拍手称快。
薛福成在他的《庸盦笔记》中提到,1862年诛杀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1863年下狱赐死骄奢淫逸的胜保,以及赏给清末中兴四臣之三,洋务派主要成员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爵位,都是在慈安太后的授意下完成的。
可以说慈安对“同光中兴”有重要贡献。从洋务运动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恭亲王奕䜣的政坛沉浮中,也可以看到慈安对这场“师夷长技以制夷”运动的贡献度。

恭亲王奕䜣,图片来自网络
辛酉政变后,奕䜣被任命为议政王,主持朝政,他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搞洋务运动,中国的近代工业从此起步。出于权力纷争,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与慈禧的政治合作蜜月期走向瓦解。
1865年,奕䜣遭受弹劾,说他揽权纳贿,徇私骄盈,太后命令查办,最终在慈禧的力主下被免去议政王职务,但保留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职位,继续主持洋务运动。
1884年,慈禧借口奕䜣“委靡因循”免去他的一切职务,并将他的人马统统逐出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此后奕䜣再无大作为。
之所以或有如此大的差异,是因为慈安已经于1881年去世,奕䜣在宫中失去了最大的靠山,而获得独自垂帘的慈禧则少了一个最大的掣肘,可以为所欲为。
慈安在两宫并立期间,能成为清帝国的实际主宰,除占据了嫡妻的优势外,还与她跟同治融洽的关系密不可分。慈安对同治视若己出、慈爱备至,同治也非常孝顺慈安,什么事都以嫡母为先。

同治皇帝,图片来自网络
1872年,同治年介17,已到了立后成婚的年龄,两宫太后着手为他选后。但在立谁为后上,慈安、慈禧发生了冲突。慈安看中了淑静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绮之女阿鲁特氏,而慈禧则看中了年轻俏丽、姿性敏慧的凤秀之女富察氏。两人各执己见,最后决定由同治自己决定。结果同治采纳嫡母的建议,册封阿鲁特氏为皇后。此事表明了慈安在宫中、在同治帝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不是慈禧所能轻易撼动的。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选后也成为同治皇后阿鲁特氏悲惨结局的导火索。
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初十,慈安突然驾崩,享年年45岁。对于她的死因,历来多有猜测。
总体来说,历来被人们所忽视的慈安太后,并非影视剧中所展示的那么软弱无能。她只是身体比较病弱,但性格处事绝不软弱,她在世时,慈禧在她面前往往都得选择退让。种种资料表明,两宫并立期间慈安才是清帝国的实际主宰者,在政治上颇有建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9 16:17 , Processed in 0.00792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