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丈夫曹操的“遗嘱”让人瞠目结舌,这是伟人欣赏他的原因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4 06:53: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大丈夫曹操的“遗嘱”让人瞠目结舌,这是伟人欣赏他的原因吗?                                                         2021-01-29 18:04                    
                          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笔下,他拿秦皇汉武等五大帝王任意调侃,唯独对曹操充满敬意。毛泽东一生对《三国演义》爱不释手,三国英雄荟萃,毛泽东最心仪的是曹操。在评价历代帝王时,毛泽东格外看重曹操,他说:“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毛泽东为何这样欣赏曹操?笔者认为曹操《遗令》所表露的大丈夫的真性情也不能忽视。

在人们的心目中,曹操一直是被看做同殷纣王、秦始皇一样,是个杀人如麻、权倾一时的暴君、奸雄。而毛泽东认为曹操不仅是乱世枭雄,也是乱世中的领风骚者,更是天下大乱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是“代表正义一方的。”总之,他认为曹操“不坏”。如果把殷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不正确的。”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临终前颁布《遗令》:
“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病,自先著帻。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下施繐帐,朝脯设脯糒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馀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履组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我在夜里觉得有些不舒服,第二天喝了粥就出了汗,又喝了当归汤。我早上去军队中指挥,至于我的大小愤怒的表现以及过失,你们不应当效仿。天下还没有安定,不能遵从古人。我有头风症,最初的时候戴头盔,我死里以后,就像我在世时一样把持大事,切勿忘记。在殿中的文武百官,十五天后停止哀悼,丧葬以后都要脱掉孝服。率领军队驻守边关的人,都不能离开屯兵的地方。有司应担当起职责。死后,把我葬在邺城城西的小山上,和西门豹的坟墓相靠近。不要陪葬金银、玉器、珠宝等。
接下来说:爱妻爱妾们平时都很勤劳辛苦,我死了以后让她们住铜雀台,不要亏待她们。后面的话更加“婆婆妈妈”:余下的熏香分掉,不要用来祭祀,免得浪费。各房的女人闲着也是闲着,可以学着编丝带、草鞋卖钱。
曹操的《遗令》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遗嘱,是古今帝王将相当中最人性、最坦率的一篇表白。有清峻通脱之气,实用性强,直白理性,这就是曹操大丈夫的性格。

曹操对自己做事风格的省思、丧事的细节安排、后宫婢妾何去何从、子弟如何谋生,等等,就有考虑。由此可见曹操性格里仁厚、体贴、细腻的一面。这才是真正的勇气和品德,这就是通透洒脱,无与伦比。
历代遗令中,这样坦率直白而富于生活感的,曹公之外,觅无他人。
在笔者看来,毛泽东欣赏曹操,还有着欣赏曹操真性情,不虚伪,不做作,不矫情的一面。这方面从曹操临终所留下的《遗令》可见一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 23:03 , Processed in 0.00882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