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贾岛: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7 16:58: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贾岛: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2021-02-07 09:24                    

    中唐诗人贾岛是范阳人。范阳虽也有世族大家,但毕竟地处古幽燕之地,距离权贵中心和艺文繁茂之地甚远。出身僻地也就罢了,贾岛还出生于清寒之家,家贫,且考试不第,遂出家为僧,后因不堪寺院戒律又还俗,但一切依然不尽如人意。这位法名无本的前僧人经历了无数次考试的失败,终于在接近45岁时得一小官,为遂州长江主簿。这主簿相当于正九品或从九品的官阶,几乎属于唐代官制中最为卑微的官人了。后来,贾岛得迁普州司仓参军,算是上了一个台阶。再三年,再迁普州司户参军,未任而逝。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这首《题兴化园亭》是贾岛跟随韩愈来到当时宰相裴度家新落成的院子时,即兴所为。相传,这首诗还题写在别人新修好的院子的墙壁上。裴宰相家那个刚刚修葺一新的大庭院规模形制奢华到了极致,引得贾岛浑身上下不舒服,遂怒发冲冠,作诗发作,大骂其占用土地,穷奢极欲,满庭荆棘刺眼锥心。

贾岛像(贾岛,字浪仙,或写作“阆仙”)

有人也许会把这首诗理解成贾岛蔑视权贵、痛恨骄奢的平民思想,其实不然。贾岛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仇恨权贵。事实上,为了自己的声名,他从不吝惜奔走于权贵之家,包括在韩愈家、令狐宰相家的奔波也不能完全归结于他只是满足于和他们唱和诗歌的要求。对权贵豪门,他有着明白的向往、羡慕和隐约的嫉妒、愤懑在心中堆积纠结,而自己大半生飘泊无定、屡试屡败的经历也加深了他对豪门权贵且怨且慕的复杂情感。
贾岛还有一首诗广为人知: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这首诗更甚,剑气凌厉,锋芒毕露,让人心生寒意。
“(贾岛)做诗为什么老是那一套阴霾、凛冽、峭硬的情调呢?”这是闻一多先生的提问。继而闻先生自问自答:“我们该记得贾岛曾经一度是僧无本。我们若承认一个人前半辈子的蒲团生涯,不能因一旦返俗,便与他后半辈子完全无关,则现在的贾岛,形貌上虽然是个儒生,骨子里恐怕还有个释子在。所以一切属于人生背面的,消极的,与常情背道而驰的趣味,都可溯源到早年在禅房中的教育背景。”(《唐诗杂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也说“贾岛衲气终身不除”。但是,如果佛教对贾岛的影响真有那么大,贾岛就不是贾岛,而只是僧无本了。
贾岛有个堂弟叫无可,早年二人一起出家。贾岛还俗时与无可有约,说自己最终还是会回归释家。过了一段时日之后,无可写诗提醒贾岛不要爽约。贾岛回诗一首《送无可上人》,其中有句:“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终有烟霞约”,多好的句子,遗憾的是,这不过是贾岛为自己设定的一个想象中的去处,事实上,对尘世的眷恋和欲望从未在他生活中有过片刻的藏匿和隐埋。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这首诗想来很多人都能背诵。贾岛对诗歌写作近乎走火入魔,如痴如癫,炼字炼句,越刁钻古怪越出奇制胜就越能满足自己。满足自己够了吗?满足自己是远远不够的。知音如不赏,才归卧故山秋,这是关键。这样苦苦推敲、用破一生心的目的是希望获得知音的激赏,是希望获得更为广泛的读者的认可,以此获得一种惊世骇俗的成就。
说穿了,无非是希望通过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出人头地而已,做官不能,换成写诗了。就像一个农民,今年种玉米没换成钱,明年改种土豆了。人们不能因为写诗是一种带有精神性的高贵行为,就把有些人写诗的动机也一并称颂了。至少,贾岛这种逃离尘世、走火入魔的写诗态度,不过是一种曲折达到目的方法,无论如何也不能纳入佛家六根清净的范畴,它和烟霞之约的境界也是截然不同的。
◎本文原载于《中国青年报》,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5 08:23 , Processed in 0.00802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