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懂李渔,读懂生活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18:11: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读懂李渔,读懂生活                                                         2021-02-15 08:57                    

                          

读懂李渔,读懂生活。

在中国文化史上,悲剧和天才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些天才生前受到悲剧命运的摧残,死后还遭受着世俗的曲解,明末清初的文化奇才李渔就是这样的人物。

放在今天,李渔是一个集写作、编剧、导演于一身的自由创作者。一个休闲文化的倡导者,和文化产业的从业者。他是清代知名出版社芥子园的老板,他倡编的《芥子园画谱》流传至今,被齐白石、潘天寿视为经典范本。

他写成的《闲情偶寄》深谙生活之道,被林语堂称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他留下的《笠翁对韵》是儿童熟悉对仗、用韵的启蒙读物。他的戏剧作品《凤求凰》、《风筝误》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且影响了18世纪的日本。他说:一艺即可成名,农圃负贩之流,皆能食力。

读懂李渔,读懂生活

文 | 誰最中國

来源 | 誰最中國(ID:shuizuizhongguo1)

摄影 | 小白funny

他写成的《闲情偶寄》深谙生活之道,被林语堂称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他留下的《笠翁对韵》是儿童熟悉对仗、用韵的启蒙读物。他的戏剧作品《凤求凰》、《风筝误》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且影响了18世纪的日本。他说:一艺即可成名,农圃负贩之流,皆能食力。

李渔之所以不被后世看好原因有三:

其一没有考上科举,转头做了卖赋糊口的末流商人(卖赋被当时的人称为贱业),不符合中国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

其二是寄情声色,按照现今的标准,有点不思进取,把自己的风花雪月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与板着脸孔不苟言笑的中国君子差别实在太大。

其三是写了一本“风流”小说《肉蒲团》。其实,对这本书的评价绝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淫者见淫”的问题。

今天我们不谈畅销书作家李渔,不谈成功的文化商人李渔。只想谈谈“听到杨梅就两眼放光,抓到大闸蟹便吃得欢喜”的李渔。谈谈一个嗜花如命,为买水仙典当了家中首饰”的李渔。谈谈“一手摇着折扇,一手拎着给妻妾发明的箱式马桶,走在金陵街头”的李渔。因为,读懂李渔,就读懂了生活。

无论富贵还是贫穷,李渔的内心始终丰富多姿。他懂得悦纳生活,也懂得取悦自己。他可以为生活中的小事乐此不疲,也能对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无限坚持。他可以在平凡中锤炼诗意,亦可在俗雅间放纵自己,他有成堆的癖好,并且每一个都做到了极致。

摄影 | 小白funny

李渔是重度大闸蟹上瘾者,号称“蟹仙”。每到吃蟹的季节,筐载而归。几乎把家里七七四九个大缸全都装满了蟹,每天都要抓出来吃。他说:“独于蟹螯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之,无论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

李渔虽好美食,但并不主张大吃大喝,不加节制,他推崇的是“止崇俭啬,不导奢靡”的饮食观。基于这种认识,李渔认为“饮食之道,脍不如肉, 肉不如蔬”。李渔极爱食笋,他说笋是“蔬中第一品也,肥羊嫩猪,何足比肩。”他常常把笋和肉一起炖煮,最后只吃笋。

摄影 | 小森映画

生活中,李渔深谙烹饪之道,他认为烹饪要使食物调融各种味道。

以“面”为例,李渔说:“南人食切面,其油盐酱醋等作料,皆下于面汤之中,汤有味而面无味,是人之所重者不在面而在汤,与未尝食面等也。而他的理念是:“以调和诸物,尽归于面,面具五味而汤独清,如此方是食面,非饮汤也。”如此纤毫之处都不落粗糙的饮食艺术,背后则是李渔对生命的珍惜与品咂。

图片 | 来自网络

生逢于明清易代的李渔,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之乐,发现生活之美的人。他认为世间万物在给人快乐、让人忘忧的同时,也在造就人们独特的精神品格。

李渔曾将四季中的水仙、莲花、秋海棠、冬腊梅比作自己的四条命——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有一年春天,李渔没有富余钱财过年,等到水仙花开的时候,没钱买。家人说他要自己克制,一年不看水仙花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李渔却说:难道你们是要夺去我性命么?我宁可少掉一年的寿命,也不想一个季节没有花的陪伴。况且我从他乡冒着大雪回到南京,就是为了看这水仙花。如果看不到,岂不是不如不回来南京,就呆在他乡过年算了?家人劝不过他,就给了他玉饰去点换水仙花了。

宋·赵孟坚《水仙卷》

李渔不仅爱花,也精细地研究各种花卉竹木的种植美学。在《闲情偶寄》中他这样论柳:

柳贵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姿,徒长无无益也。此树应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间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

无论落魄还是富贵,李渔一生都寄情于他的生活。他热爱生活的点点滴滴,懂得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和享受快乐。

他常常赋予周围的人事以明确的美学意义。在他的心目中,无论是一栋房屋、一种器皿、一棵树,乃至睡梦中闻到的一阵花香,都能给人带来特殊的审美趣味,而这种精神上的娱悦,难道不就是人生在世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东西吗?

生活在改朝换代、兵荒马乱的世道中,李渔并没有归隐深山。相反,他努力生存,认真生活。他写书、做出版、排戏、造园、设计家具、烹饪美食,把自己的深情活在了一件一件作品之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17:57 , Processed in 0.00803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