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2-6-2
- 最后登录
- 2024-11-24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25162
- 精华
- 0
- 帖子
- 8151
|
诗词创作中,关于化用,黄庭坚说有夺胎与换骨二法 2021-02-27 03:18
前言 宋朝诗僧释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说到黄庭坚关于化用前人诗意的两种手段:
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关于夺胎和换骨,前人有不少解释。
今天在飞机上,看到刘衍文先生《雕虫诗话》中,对此解释比较详细清楚。刘衍文先生说,葛立方《韵语阳秋》中误以夺胎为换骨,杨万里《诚斋诗话》、刘埙《隐居通议》中把夺胎换骨混为一谈。但是这两种化用,其实有明显的区别。
一、何为换骨 实际上,夺胎与换骨是对立的两种方式,按照黄庭坚的解释: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
就是还用原来的诗意,但是用来表达这种诗意的语言词汇等,有些变化。
刘衍文先生举例说:
山谷《戏呈孔毅父》诗中之名句云:“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似亦从杜陵《天末怀李白》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变化而来,皆谓文士怀才,终归蹭蹬,亦《易》“高明之家,鬼瞰其室”之意也。惟杜语沉郁之至,亦悲愤之至。而山谷多用典实拼凑斩合。 黄庭坚的两句诗,应该是化用了杜甫的这两句诗。诗意完全一样,都表示文士怀才不遇,生活与命运坎坷。
而杜甫的诗,其实也和《易经》中的“高明之家,鬼瞰其室”而来。这三种表达方式,有四言诗、有五言诗、有七言诗,所用的词云和修辞方式都不同,但是诗意基本一样。
这就是换骨法。
二、何为夺胎? 关于夺胎法,黄庭坚是这样说的: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夺胎相对于换骨,可以理解为,诗意有变化,但是使用的意象和词汇、修辞等手法相同。
刘衍文先生举例说:
觉范所举夺胎之例稍善者:“乐天诗曰:‘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身。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东坡《南中作》诗曰:‘儿童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误喜在儿童,其情始洽。 同样用了喝酒后脸红这个现象,白居易和苏轼表达了两种诗意和情感。白乐天把红脸比作秋叶,有点悲观。苏轼则是个乐天派。
又如:
若《孟子尽心》章有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元微之《离思诗》五首之四则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龋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同样的沧海之水,孟子赞颂圣贤,元稹在悼亡诗中,用来表达失去的爱情。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三、夺胎与换骨 看了刘衍文先生的诠释,对于夺胎和换骨的区别。老街觉得,有点像主题与材料的变化。
换骨,主题思想不变,但是诗料有变化。如同盖了两个房子,外观一样,但是建筑材料有区别。
夺胎,主题思想变了,但是用了不变的诗料。也如同两个房子,外观不一样,但是材料相同。
夺胎和换骨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刘衍文先生说:
窃思换骨之举,骨虽换,而所换之骨,或有胜似原骨者,或亦有不如原骨者,且亦有未能尽换者,非骨一换,即能去旧生新也。观上举各例可知。 换骨是否优于原骨,尚可商量。
而夺胎则非优于原胎不可,不然,夺之又何为哉!或有模拟以成者,则当视其是否拟议以成其变化;或有沿用、应用甚或变用、化用典实者,则又另当别论,不得浑言夺脱也。 但是夺胎一定要优于原胎,否则就没有必要夺胎了。
我的理解是,夺胎,诗料不变,但是诗意一定要有变化,这才是“点铁成金”。而换骨,如同命题作文,主题思想不变,看你怎么发挥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四、既夺胎又换骨 这就有点难以理解了。卢照邻有《长安古意》诗中有警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刘衍文先生,找了陈云伯的一首《忆春词十首和青荃》之九云:
“伤春伤别总曾谙,心自玲珑态自憨。皓齿艳歌花十八,明娥淡写月初三。不逢佳耦生何益,得遇同心死亦甘。愁绝画楼天样远,牵牛西北雀东南。”
刘衍文先生说,这首诗的第三联:,即是夺胎,也是换骨:
颈联充类至尽而激切以号,是夺胎也;而又变易其用语,是换骨也。 充类:推究同类事理;至尽:到极精密处。指就事理作充分的推论。 不逢佳耦生何益,得遇同心死亦甘。这两句诗把爱情写到了极致,情感也抒发的激切,所以说诗意有了变化,有夺胎的特点。
但是呢,词语(意象)也有了变化,把鸳鸯、比目,换成了藕,诗意虽有变化,但还是写的爱情。
这一段听起来有一点点费解。夺胎和换骨并没有对立,而是都有了一些变化。
结束语 夺胎与换骨都是对于前人的化用。唐朝诗僧皎然有三偷的说法:偷字、偷句、偷意。
夺胎有点像偷语,换骨有点像偷意。
既然有个“偷”字,自然会有些不光彩,因此王若虚在《滹南遗老集》中,就贬低黄庭坚说:
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 不管贬低也好,夸奖也好,古诗词中的化用是最常见的诗人创作手法。而且很多人以此为荣,因为化用往往显得诗句更加厚重。
@老街味道
黄庭坚诗咏猩猩毛笔,后人评价,这是猜谜不是作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