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秘解放军北平入城式:毛泽东为何指示必须经过东交民巷?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20:16: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揭秘解放军北平入城式:毛泽东为何指示必须经过东交民巷?                                                         2021-03-01 07:13                    

   揭秘解放军北平入城式:毛泽东为何指示必须经过东交民巷?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月3日举行了入城式。这是北平市民在正阳门大街上夹道欢迎参加入城式的人民解放军。
(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如今的北京东交民巷。
2021年2月19日傍晚,北京东交民巷,在夕阳的掩映下, 显得安静、古朴且深邃。提起北京胡同,很多人的印象便是灰墙青瓦,古院民居。然而,东交民巷却有着规模较大、数量众多的西洋建筑群,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刻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记。
如今,道路两旁的西洋建筑,仍在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曾经的历史,而熟悉这段史料的人都知道,这条1500多米的巷子,实际上记录着中华民族半个世纪的屈辱历史。
元朝时,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因地处南粮北运要地,故得名江米巷。明清时期,东江米巷逐渐成为中央衙署聚集地和对外交往活动中心。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英、法、俄、美等列强纷纷在此设立使馆,东江米巷逐渐被称为东交民巷。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此,各国在此修兵营、造碉堡、设银行、建警署,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和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在中国的“巢穴”。
1928年后,各国使馆虽相继迁往南京,但东交民巷旧址未废。
自始至终,有一个人从未忘记这个“疮疤”。直到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时,他命令解放军入城时的路线,必须经过东交民巷,不仅要走出气势,还要走出军威,洗刷半个世纪以来的耻辱。
这个人就是毛泽东。他为何如此重视这条街道,为何要求解放军入北平城时必须从这里经过?一起去看看。
东交民巷
见证列强侵华的屈辱历史
在东交民巷入口处,立着一块醒目的标牌,标注东西方向。据附近的居民讲,这条胡同是北京市的文物保护街区。胡同不算宽,双向两车道,中间立着隔离栅栏,西洋小楼比肩而立,大槐树枝头摇曳。在胡同的一处灰墙上,立着一块木牌子,上面写着“1992年,这里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世纪之交,北京市制订规划,对东交民巷的历史风貌进行整体保护,警示世人勿忘国耻。
俗话说,在北京有名的胡同就有三千六百条,无名的胡同更是赛牛毛。可在这数不清的胡同中,为何偏偏是这条胡同独一无二,会受到如此重视?恐怕这还得从它身上的“洋”字说起。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英国、俄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奥地利11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辛丑条约》。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根据《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列强的势力范围,一下子囊括了整个东交民巷地区。《辛丑条约》签订前,列强所占地不到整个东交民巷地区的二十分之一,地方行政管理权仍归中国所有,但是条约签订后,东交民巷管辖区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和设立衙署,行政管理权完全归使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这就导致东交民巷直接改名为使馆大街,列强还迫使清政府给予了驻兵特权。一时间,东交民巷变成了列强兵营。当时的场景,整个东交民巷其实就是一个“使馆区”,四周建起了高约6米的围墙,围墙上建有8座碉堡,并设铁门。世人眼看着它起高楼,却一点法子也没有。
而到了1919年5月4日,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集会抗议,会后游行队伍义愤填膺,向东交民巷的各国使馆提交抗议书。东交民巷再次成为了风暴集中点。
史料记载,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1928年后各国使馆相继迁往南京,但东交民巷旧址未废。
枪炮与战火
毛泽东对北平文化的保护
历史古迹的保护与重生,在东交民巷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要说到保护,有一个人的名字不得不提。
1948年11月底,平津战役打响,战火已经烧到了北平城边上,要解放北平这样的著名文化古都却是新课题、新挑战。毛泽东深知北平历史文化的价值,在平津战役前后为保护和传承北平文化倾注了大量心血,最终使北平文化免于战火损毁,而且在随后的城市接管中又采取措施积极稳妥地接收和管理,为中国、为世界留下了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平津战役打响后,远在西柏坡的毛泽东密切关注着平津战局的发展变化,频频给平津前线部队发电报,要求注意保护好北平的教育机关和文物古迹。
当时,一份被截获的情报曾令毛泽东深感不安,于1948年12月15日凌晨亲笔批示,急电平津前线司令部:“请你们通知部队注意保护清华、燕京等学校及名胜古迹等。”平津前线部队严格执行毛泽东的电令,在北平城郊的大学和古迹区作战时不用炮击,而用步枪、刺刀和手榴弹,同敌人展开近战和肉搏……
至1948年12月17日,北平城郊基本解放。1948年12月18日晚,两名解放军干部深夜造访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清华大学的寓所,请梁思成在地图上标出北平重要文物和古建筑的方位,以防止炮击损毁。正在为古城安危心急如焚的梁思成欣然从命。1949年1月初,清华大学学生朱世玉等10余人,被解放军攻城部队某部请去。他们在北平地图上标注国民党军政机关的位置及应该重点加以保护的古建筑和文化教育设施的方位,并应允在攻城时为突击部队担任向导。
就在此时,一份重要的敌方情报传出城外。情报称:“北平市内的炮兵阵地,东单机场有野炮阵地,炮7至8,广安门内西北中学操场为十六军山炮阵地,东交民巷有重炮阵地,各种炮二十余门,各面城墙上多为各军师之迫击炮阵地。”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员在国民党军队中开展策反工作,等待解放军攻城时里应外合,解放北平。
军心涣散,人心思变,国民党军队未战已败。1个月之余,3次和谈,最终傅作义宣布北平城内国民党守军接受和平改编。
滚滚铁流、猎猎旌旗,中国共产党人用著名的“北平方式”化干戈为玉帛,保全了这座3000年古城珍贵的历史建筑,也保证了200余万老百姓的幸福安宁。
解放军入城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1949年2月3日举行盛大的入城式,红旗引导下的威武之师走过前门箭楼,忽然向右拐了个弯,挺进东交民巷。现场百姓顿时雀跃欢呼。在制定解放军入城仪式行进路线时,毛泽东只提了一个简单但是却非常郑重的要求:解放军的入城式路线,必须要经过北平的一条重要道路——东交民巷。
百年屈辱,一朝雪洗。
为何是东交民巷?后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特别指出:“北平入城式是两年半战争的总结;北平解放是全国打出来的,入城式是全部解放军的入城式。”
他说,东交民巷是长在中国人脸上的一个疮,是到了根治的时候了。因此,解放军入城,必须大大方方地从东交民巷走过去,实际上是对民族精神的一种宣扬,也是在宣告当初那段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东交民巷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从备受欺凌到独立自主,中国人民展开百余年的不懈抗争。对于亿万中国人民而言,北平的和平解放预示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宋潇
参考资料:
1.共产党员网《平津战役前后毛泽东对北平文化的保护》
2.《东交民巷的变迁》中国地名杂志,董良
3.《一定要经过东交民巷》北京日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6 17:49 , Processed in 0.00777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