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晚清才子的一首词,极具婉约风格,最后7个字更令人动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14 06:04: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晚清才子的一首词,极具婉约风格,最后7个字更令人动容                                                         

2021-03-13 23:09                    
                          

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品读那些经典的诗词作品,不仅可以了解各个时代的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还能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

每次吟诵李杜的优秀作品,都能感受盛唐时代灿烂辉煌的人文气息;每次朗读苏辛的不朽词作,也能体味宋代词人的豪放与豁达情怀。古诗词的描写范围很广,题材也众多,而爱情也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下面介绍晚清才子的一首词,极具婉约风格,最后7个字更令人动容。

南乡子

清代:王鹏运

斜月半胧明,冻雨晴时泪未晴。倦倚香篝温别语,愁听,鹦鹉催人说四更。

此恨拼今生,红豆无根种不成。数遍屏山多少路?青青,一片烟芜是去程。

王鹏运是晚清词人,自号半塘老人,同治九年举人,光绪年间曾担任过礼科给事中。他擅长填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

古人因为戍边、经商或求学等原因,不得不背井离乡,不仅自己感到羁旅疲惫,而且也让家人牵肠挂肚。王鹏运也经常听人诉说这种悲情,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南乡子。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位女郎陷入离情,却不能自已的神态。

词的开篇就描绘了一幅凄清的场面,同时也用景语抒写情语。斜月朦胧、半明半暗,天寒地冷、冻雨初晴,一位闺妇思念情郎,泪流不止。

虽然作者并未提她的情郎外出何事,但天下思妇的内心情感却极其相似。不求富贵逼人,不图长生不老,只愿恩爱余生。可是这简单的要求,却没有几人可以轻易实现。

闺妇独守空闺,神情恍惚,也许是因为思念过度,也许是因为劳累疲乏,她靠着香炉,支撑着身子,希望从中得到些许温暖,心中却不断地重温着与情郎离别时的话语。

她痴痴地想,毫无睡意,不知不觉就到了四更。鹦鹉好像也同情女主人公的遭遇,但更怜惜她的身体状况。“鹦鹉催人”四字极妙,作者没有述说闺妇的悲愁,也不发表自己的感受,却拟人化地用一个“催”字,展现出闺妇只能与鹦鹉作伴,寂寞之处境可想而知。

女主人公从斜月半明之时开始愁思,直到快要夜阑更尽,一直默默流泪,其离情深重,不言自喻。下片开始抒情,转头就充满悲愤情感,一个“拼”字,表达出闺妇虽然充满离愁别恨,但为了情郎,即使死去也在所不惜。而接下来的“红豆无根种不成”,更加强化了这种情感,她情愿为此拼了今生。

爱情真是一种奇妙的事物,有时候伤得越重,却爱得越深。有时候欢呼雀跃,有时候又痛不欲生。但调整情绪之后,却依然执着并无怨无悔。

请看,这位佳人刚才还泣不成声,现在又在屏风上的地图中寻找情郎的去路,虽然烟云缭绕、野草丛生,她却在上面不停地搜索,希望发现其情郎的踪迹。最后7个字的景物描写,更加烘托出这种无限离愁,她心绪茫然,情思缠绵,令人回味良久。

纵览王鹏运的这首南乡子,情感沉郁,语言工丽,更具婉约风格。这首词结构严谨,开篇先用朦胧的月色和冻雨的场景进行烘托,然而用“泪未晴”,含蓄地表达出思念之情。接下来鹦鹉的催促,既写出了作者对其遭遇的同情,也透出了闺妇的孤寂。

而“红豆无根”,也传达出她对情郎的执着与痴情,甚至希望找到其踪迹并追随而去。全篇层层递进,直到最后,佳人的悲怨情感也达到了高潮。作者虽然是一位晚清词人,填词水平却极其高超,不愧是词坛的大家。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18:21 , Processed in 0.00769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