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免职、判刑、入狱……那些年被吹捧的神医后来都怎么样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14 17:54: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免职、判刑、入狱……那些年被吹捧的神医后来都怎么样了?                                                         2021-03-13 20:10        来源:北晚新视觉            

              

原标题:免职、判刑、入狱……那些年被吹捧的神医后来都怎么样了?

               
         

“神医”违背祖训?其中一人兼多重身份 其曾出诊医院:已停诊         

“违背祖训的神医”张文荣被免职了。3月10日,国家中医药局回应称,目前正在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进行调查。
近些年来,随着各类医疗广告的不断深入,“神医”们层出不穷,他们多宣称产品可以“包治百病”,“药到病除”……然而在被公众揭穿和质疑之后,这些所谓的“神医”总难逃脱“救不了自己”的宿命。

视频截图 “ 神医萧宏慈海外治死人被判刑
萧宏慈真名肖洪驰,他将一种“拍打拉筋自愈法”,以“包治百病的神功”的名义,在世界各地推广。
从起初的北京、广州、武汉、台湾,发展到英国、德国、新加坡、南非、澳大利亚等各国。
2015年,一名患有1型糖尿病的6岁男孩在父母的陪伴下,参加了萧宏慈在澳大利亚举办的“拍打拉筋自愈法”体验班。治疗期间,男孩被禁止吃东西、不能用胰岛素。几天后该男孩失去意识,最终不幸去世。
尸检报告显示,芬顿死因为糖尿病并发症“酮症酸中毒”,这是糖尿病患者在未使用胰岛素的情况下,体内酮症酸积累所导致。
2019年12月,“拍打拉筋神医”萧宏慈因过失杀人罪被悉尼唐宁地区法院判处10年有期徒刑。
“当代华佗”胡万林:一生多次入狱
2014年11月,“神医”胡万林因“非法行医”获刑15年。
胡万林1949年出生,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创造“五味疗法”和“吐故纳新疗法”,号称不用打针吃药,就能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白血病、艾滋病、心脑血管病、各类癌症,看病也很神奇,一不号脉,二不问病人病因,三不开药方,引发众人追随。甚至被一些追随者鼓吹为“当代华佗”。
在他多次非法行医过程中,多名患者因服用他的含芒硝药物而死亡,胡万林也因此多次入狱。可以说人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监狱中度过的。
“克癌神医”李之焕: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自称有治癌之技,李之焕从1982年开始用草药给人治病,擅自配制“抗癌”药水,自行定价出售,从原来定价5元一瓶,现涨至300元一瓶。
卫生部门多次对其私制的“抗癌”药水进行抽样检验,鉴定为:有毒、无抗癌作用。卫生部门对李之焕违反《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和无证行医等行为给予了多次行政处罚,他仍屡教不改。还用心包装自己成为“克癌神医”。非法行医近20年,李之焕非法谋利1200多万元。
2000年8月14日,李之焕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检察院以涉嫌非法行医罪批准逮捕。
3年9身份活跃电视台:刘洪斌被查
2014年以来,一位叫“刘洪斌(滨/彬)”的银发老太太,竟以9个不同身份,无缝切换出现在河南、西藏、青海、东南、吉林、黑龙江等多个省级卫视上,推荐了近10种药品、保健品,成了炙手可热的当红“神医”。
她的多重身份让人晕头转向,在西藏卫视她是祖传苗医传人,在内蒙古卫视她是蒙医第五代传人,在河南有线电视她是北大糖尿病专家,在甘肃卫视又成了高级营养师。
然而对于这一情况,北京大学、吉林省人民医院和北京地坛医院等均表示:刘洪斌(滨)查无此人。在国家卫计委网站执业医师查询系统中,也未查到名为刘洪斌(滨)的人。
有律师认为,如果专家身份证实为假,且其从虚假代言中获利达到法定数额,其行为从刑法角度上讲,也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药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该《通知》对医疗资讯、医疗养生类节目明确规定,医疗养生类节目只能由电台电视台策划制作,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医疗养生类节目需报备;严禁医疗养生类节目以介绍医疗、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发布广告、推销商品和服务。
在代言不同药品、保健品的广告推广中,40多名“神医”均使用了“一家几代专治××病,违背祖训献出药方”的雷同话术,被网友戏称为“神医宇宙”。1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监督处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目前正在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进行调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通过调查落实手中的证据,依法行政。
延伸阅读
长期以来,一些虚假广告屡禁不绝,与处罚力度过轻、执法不严有关。几百元、几千元的处罚,相对违法广告的获益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难以形成有效震慑,更让少数人铤而走险。俗话说,重典治乱,猛药去疴。面对虚假广告这个沉疴痼疾,必须整合力量、重拳出击。近年来,相关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例如“医药广告演员”胡祖秦就被刑拘。类似因虚假广告入刑的案例越多,相关执法越严格,广告市场就会越清朗。
处罚力度是一方面,处罚对象是另一方面,要让处罚达到应有效果,这两方面都是应该关注的重点。此神医被查、彼神医登场,高压之下虚假广告的死灰复燃,值得深思。现实中,广告出演者、当事企业常被追责,而广告刊播平台往往只是被处以罚款。事实上,虚假广告借助于大众媒体传播,依赖的是大众传媒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消费者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广告宣传也一样。无论是报纸、电视台等传统媒体,还是社交网站、客户端等新平台,都必须坚守媒体的社会责任,不能见利忘义、违背事实。当好内容把关人,畅通群众举报渠道,真正杜绝刊播虚假广告,才能封堵住虚假广告的传播路径,使其彻底淡出百姓生活。
虚假广告的伎俩不难识破,为什么却有不少人上当受骗?我们常说“不看广告看疗效”,但经过电视广告等大众传播的演绎,一些人误将广告特效当成产品疗效。应该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愈发关注生活质量,愈发关心健康问题。然而,与之相应的,则是健康素养还有待提升。一项调查显示,2016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1.58%,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当强烈的需求遭遇知识的短板,不少人难免被夸大其词的虚假信息遮蔽双眼。因此,在加大监管力度、收紧执法尺度的同时,还需以“健康科普”不断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才能让虚假广告失去生存空间。
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基石,回应公众的健康需求,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多管齐下,补齐监管短板、释放治理效能、落实平台责任、加强健康普及,消费者才会远离虚假广告的危害,更加快乐、舒心、健康地生活。
(原标题:那些年被吹捧的神医后来都怎么样了?)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健康时报、人民日报
流程编辑 :tf020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1-3-29 04:26:12 |只看该作者
喜欢!精彩!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3 07:20 , Processed in 0.00878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