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万尊佛像验收时少一尊,小工匠为拯救众人假扮充数,再也没出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05:02: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万尊佛像验收时少一尊,小工匠为拯救众人假扮充数,再也没出来                                                         2021-03-16 20:15                    
                          

导语:
佛教,是舶来品,它起源于印度。佛教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只有在现世中完成苦修,才能换回下辈子的幸福
“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古代,信奉佛教成为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活动,直到现代,人们一看到佛像,就会不约而同地在心中带上虔诚的信仰。
佛教,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穿越古代,来到现代。这股神秘的力量并非空穴来风,还是有依据的。古代的某一天,当时的人来验收一万尊佛像时,发现少了一尊。有一个小工匠,为了蒙骗过关,假扮充数,结果被封印成真的佛像。
辽宁锦州万佛石窟
锦州万佛石窟,建于魏晋南北朝,是辽宁省内现今为止发现数量最多的石窟。
距今已经一千四百多年,是辽宁省重点的文物保护对象。

万佛石窟中下有菩提树,在梵音的浸润下,菩提树也具备了“佛性”。它下面有一口井,人们从那里取水喝,清甜无比,是别的地方的水望尘莫及的。
原来,菩提树的脉络,已经深入到了地下水中,人们喝到的不仅是沁甜,还能感受到佛教的神韵与灵性。于是人们叫这里的水
“菩提圣水”

相传,清朝皇帝咸丰在承德避暑山庄的时候,厌弃了那里带有碱味的水,官员们天南地北地找,终于在离皇帝故乡不远处的锦州找到了“菩提圣水”,皇帝一喝,味道不错,就命令官员每一年都从这口井打水,送至京城。
“被封印成佛的小工匠
东三省的辽宁,对于魏晋南北朝来讲,是一个少数民族与汉族聚居的地方。北魏孝文帝时期,统一了北方,为了稳定民心,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万佛石窟建成的时候,孝文帝已经去世了4年了,可是,汉化并没有停止,继任的北魏宣武帝着手开始了万佛石窟的修建工作。

他找来中原高超的工匠,一批批地将他们送到锦州。北魏宣武帝年纪轻轻,就带领军队攻下了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
他很自信,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仅仅占领了土地,但是被民众爱戴更加重要。
他发现,中原地区的人民喜欢礼佛,不仅下层民众喜欢,连归顺的大臣们也喜欢,看来,巩固自己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的是佛教啊!
佛教在大混乱的魏晋南北朝也显得格外出众,甚至一度超越了儒家、道家的地位。天天打仗、民不聊生,“入世”显得格格不入,人们渴望寻找一个精神寄托,佛教念经礼佛正好适合,生在乱世,谁不想要一处安静歇息啊!

皇帝抓住了这一点,为了能让百姓更快速地归顺,他命令工匠们在限定时日修成一万尊佛像。
工期紧、任务量大,工匠们日夜赶工,精神几经崩溃。等到完工的那一天,他们紧张地数数,
“数目一定要正确啊!”
但是,好像怎么数都好像少了一尊,没办法了,要短时间里再做一个已经很困难了。
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妙计,在工匠中挑出一个长得很像佛像的小工匠,让他涂上泥浆假装“佛像”一天,等到验收的官员走了,再过来救他。

验收日那天,来自皇宫的验收的官员们四处走动,东点点数目,西核对着工匠们是否在偷工减料。经历了漫长而又紧张地清点,官员们没有发现什么破绽。建造工作完满地结束了。
喜欢佛教的皇帝很满意,给了工匠们很多赏赐。工匠们沉浸在荣华富贵中,似乎忘了“假扮”佛像的小工匠了。等到觉悟的时候,发现已经找不到了。
也许是当时过于匆忙,时间紧张,人心惶惶,也没注意去做印记、标志,或许那个小工匠是在泥浆里活活憋死了。
还有人说:“会不会佛祖不高兴了,让他自己变成佛像了。”

这个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是真的还是假的,谁都不清楚。我们也从侧面看到,古代每逢新建工程,耗费的精力都很大。
昙花一现的北魏
北魏宣武帝前期兢兢业业,守住了父皇的基业,可是后期,他猜忌忠臣,被有心人利用,本来根基不深的北魏王朝瞬间陷入了黑暗。
大哥政权不稳,作为亲兄弟的元雍、元琛也不帮忙。
高阳王元雍,拥有比皇宫更华丽的府邸,女眷、童仆过六千,一天花费达数万钱。他不在乎自己的国家现在怎样,他只在乎河间王元琛是否比他还要有钱。
这个时候不用动脑子,似乎比跟哥哥议论国事更轻松。朝廷官员也不问政事了,纷纷搜刮民脂民膏,连太守、县令都随意更改度量衡,想尽办法拿到更多的钱。这些官员,正如当时民众所说,与强盗没有区别了。

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失去了土地,沦为豪强地主下的苦农;尚有资产的人,纷纷逃窜到更加安定的地方;对这个社会愤愤不平的人,召集广大群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人民起义。厉害的时候,把好几位显贵拉下马。
绕来绕去这么多,和万象石窟有关吗?
实际上,北魏宣武帝喜欢佛教,命令多地开展开凿石窟的工作,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上征战,也减少了对门阀世家的关注,引发了门阀世家的不满。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门阀世家”著名的时期,很多地方,我们都能够看到门阀的影子,北魏政权也是如此,于是门阀渐渐不听信于中央,年轻的宣武帝又不怎么会安抚,朝廷的危机,早已出现了。

北魏还是一个少数民族专政的国家,虽然后期有汉化政策,但是一直都是在打压汉族的,上战场也让别的民族先上,鲜卑人在后面坐收渔翁之利。这引发境内很多汉族人,包括其他民族的不满,积怨已久,随着北魏政权不稳,民众也顺势推翻了这个王朝。
结语:
正如张养浩说的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个国家,若不至此至终地安抚好人民,又怎么能谈强盛呢?北魏有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但后期迅速腐败,失去民心,终究昙花一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2 09:07 , Processed in 0.00738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