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参观李清照故居,发现一首郭沫若的题诗,一不寻常之处令人不解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12 04:37: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 于 2021-4-12 04:39 编辑

参观李清照故居,发现一首郭沫若的题诗,一不寻常之处令人不解                                                         2021-04-10 16:19                    
                          李清照已经离世800多年了,但在词作爱好者心里,才女中至今仍没有人能超越她。近些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做过《宋词排行榜》,不管他们以什么标准排,李清照的《声声慢》、《醉花阴》都没有跌出前10。
而更令人赞叹的是,李清照的才华并非仅受今人欣赏,她在世时就已然名满天下了。近日,笔者和几个同行带着孩子一起去了趟山东,目的是看一看李清照和辛弃疾的旧居。不得不说,山东人真的是很爱这两位的,纪念之处都建得很有特点,确实是花了钱,也花了心思。

特别是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中的李清照纪念堂,小园清幽、亭台楼阁,很有味道。其中参观人数最多的当属漱玉堂。还没进门,大家就会被门前的“漱玉堂”3个字所吸引,这是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所题。门两旁,有一副这样的对联: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不得不说,这副联写得确实是很有水平的。上联先点清楚地点,下联写的是李清照的作品及特点。《漱玉集》是李清照的词集,因故居前的漱玉泉得名,据说当年李清照曾在泉边洗漱。《金石录》则是我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赵明诚离世后,李清照花了多年时间帮丈夫整理完成此书。
在这副对联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后主遗风”这5个字。文坛一直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的说法,指的就是李清照的词作是对李煜词的一种传承,两人都是词坛的扛把子。

看完这副对联后,笔者走进漱玉堂,看到的是一尊李清照的雕塑,立在堂中间。而在其后,则有一首郭沫若亲题的诗作。郭沫若如此欣赏李清照,给她题诗本是很正常的事,但笔者却发现了一个不寻常之处:此诗的摆放位置似乎不太对。
此诗摆在了李清照雕塑的后面,也就是说游客只有从侧面才看得到它,一不小心就容易错过此诗。笔者先声明,我绝没有说此诗要摆在雕塑前面。毕竟如果真放在前面,那岂不是抢了李清照的“风头”了。只是觉得没有必要被挡着,可以放在纪念堂的其它地方,比如放在侧边,或者干脆挂在墙上某个位置。

跟笔者同行的几个游客,也有这样疑问。难道是郭老的这首诗水平不太好,所以刻意把它挡着吗?我们来读一下: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秋是著书。
说实话,这首诗如果和古人相比,确实是有很大差距的。首先,平仄格律上不算非常工整;其次,通篇写得有些太直白了,少了些诗的意境之美。不过,此诗也仍然是有优点的。比如“冷清”二字,点了李清照《声声慢》里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而且,郭老的书法写得是非常好的,既大气又讲究。可以说,这种书法水平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

至于诗本身的问题,其实真的不能怪郭老写得太直白。郭老是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他不是写不来古体诗,只是为了更好的发扬以白话文为主的新诗。其诗作真实的水平,大家可以看郭老的诗集就能得出结论,他绝对是那个年代诗坛真正的高手。
虽然不解为何此诗要这样摆放,但笔者相信应该不会是诗作水平的问题。大家觉得,应该把这首诗摆放在哪里好呢?欢迎讨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7 02:52 , Processed in 0.00749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