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长烟落日孤城闭 2021-04-13 09:23
范家大院范仲淹铜像 范仲淹的美名千古不衰,这多少得拜赐于《岳阳楼记》那句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既是一个完全彻底为朝廷社稷鞠躬尽瘁之人,也是一个杀伐果敢、手段超群之人。尤其是他在中年时分西出边塞,经略陕西,前线御敌,表现出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为西域党项人和羌人所惮服。范仲淹这种杀敌边关、叱咤风云的行为和唐代那些在边镇节度使帐下任掌书记或判官的文人出塞行为有天壤之别。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如果只许在范仲淹为数不多的词作中选一首代表作的话,大多选家都会选这一首《渔家傲》。范仲淹还有一首《苏幕遮》广为人熟悉,词中“碧云天,黄叶地,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也是经典名句,但相比起来,这首《渔家傲》更能代表范文正公的胸怀和志向。 起句“衡阳雁去无留意”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在古代,北雁南飞过冬,据说通常飞到衡阳就会停歇翅膀,栖息于此。因为衡阳已经足够暖和,大雁不用再往南飞去避寒了,所以后来许多诗人都爱用“衡阳雁”来比喻至远而思归的心情;“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容易想到王昌龄的“孤城遥望玉门关”。但这只是有关落日和孤城的词汇之间的联想,而唐圭璋先生说,“千嶂落日,孤城自闭,其气魄之大,正与风吹草低见牛羊同妙”。这就妙了,这种联想不是意象关联的联想,而是一种词句的构造和词句的风度引发的感慨了。“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是风吹出来的景致,“长烟落日孤城闭”是太阳余晖遮蔽下的景致。牛羊和孤城都是这景致中最见生动的所在,一个亮点在“见”字,另一妙处却在“闭”字。 全诗景致凄凉,雁归而人不归,边声四起,羌笛悠悠,千嶂云烟,家国万里。这是在写边塞寒苦,但也在写朝廷政治环境的险恶。我们切不可小看了最后“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同是夜不能寐,征夫因为思乡而浊泪千行,但“将军白发”几个字却掷地有声,它和征夫的浊泪区别开来了。这里,既有白发而未能为国靖边的悲壮,同时也强化了身为将军的职责和使命之所在,这是绞尽脑汁的殚精竭虑,也是为国尽忠的抱负和忧患,同时,更潜藏了一种沉痛的挫败感和悲剧感。 如果能了解范文正公气质中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担当和政治上、军事上的一腔热血怀抱,大概能更深地理解将军白发这几个字所蕴含的甘苦风霜、鞠躬尽瘁的意味。人不寐,燕然未勒寻归计。满地霜华,无边无际。 ◎本文原载于《中国青年报》(作者郭彦),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