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55年,军委连开两天会议敲定元帅11位,为何后来缺一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25 06:29: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55年,军委连开两天会议敲定元帅11位,为何后来缺一人?                                                         

2021-04-14 13:44                    
              1955年9月27日,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是值得铭记的一个特殊日子,在这一天,由毛主席亲自主持,于中南海举行了元帅授衔典礼,这便是十大元帅的由来。

而获得元帅的这十位解放军将领,无一不是为新中国成立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更是耳熟能详。当然此次授衔,在解放军建军历史上更是一件大事,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话又说回来,虽然此次授衔是一场数百万人参与并且规模极其庞大的授衔,但是最让人们记住的,还是这十大元帅。这也不是说元帅军衔有多么可贵,与之相对的是,被授元帅的这十人,他们足以担得起元帅的盛名,因为他们是这支部队的缔造者,更是革命成功新中国建立的顶梁柱。
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主题,却不是十大元帅的事迹,因为这里面的每一个人,他们的名字大家都是如雷贯耳,可谓非常熟悉。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则是十大元帅的具体由来,以及敲定十大元帅人选时,发生的一些故事。
众所周知,解放军的军衔制度是从苏联红军借鉴过来的,在此之前,解放军一直没有军衔,包括土地革命战争鼎盛时期,全国虽然有二十多万红军,但也没有军衔制度。当然这种情况之所以产生,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解放军的诞生得从南昌起义说起,而那时候国共分裂,形式非常混乱,所以就取消了起义部队时原有的军衔,后来南昌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而红军又主张人人平等,所以军衔制便未采用。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解放战争胜利后,当然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也给八路军将领授过衔,不过人数并不多。而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一些高级将领就发现,部队要想正规化,必须得授予军衔,这无论在具体作战还是外交谈判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授衔一事被提上了日程。
当时普通将领的授衔,其实很好办,由总干部长罗荣桓等人,协助主持军委工作的国防部长彭德怀评选,但到元帅包括大将这一级别,就很难去评选了。而元帅的最终敲定,也是经过不少波折的,直到1955年1月14日至15日这两天,一众军委领导在连开两天会议后,才初步敲定了元帅的人选。
而经过这两天的商议,大伙一致决定还是给军委委员授予元帅军衔,当然毛主席也是军委委员,所以就有了大元帅的提议,但毛主席对于当这个大元帅是很反感的,他不愿意做,所以此项决定就成为,除毛主席之外的所有军委委员,都被授予元帅军衔,
在当时,军委委员共有十二人,除去毛主席之后,就变成了十一人,后来彭老总便依据此项决定,起草了著名的“总干衔字第561号”文件,这项文件清楚的记载了这件事情,上面写道:
“中央已决定现任军委委员之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1位同志均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从这封文件大家不难看出,除邓小平同志之外,其他人便是后来的十大元帅,那么军委已经敲定元帅人选共有十一位同志,为何后来到正式授予时变成了十大元帅呢?这里面又发生了什么故事,使得邓小平同志没能成为元帅呢?

其实彭老总起草的这封文件,是上交中央书记处的,而刘少奇同志负责审阅,在他看到这封文件后,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刘少奇同志主张在这十一个人里面,陈毅和邓小平虽然是军委委员,但现在他们已经离开了军队,所以不应该参加授衔。
当然刘少奇同志的此项决定,也是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去做的,因为毛主席对授衔工作有一个大的方向指示,这便是已经参加地方工作的领导干部,不授军衔。而刘少奇同志将自己的看法提出来后,也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最终大家一致认定,就按刘少奇同志的要求来,给其他九位军委委员授予元帅军衔。
说道这里,大家可能有了疑惑,既然刘少奇提出陈毅和邓小平同志不授予军衔,那么在后来,陈老总又是如何成为元帅的呢?
其实在此项决定出来后,大多数人都是赞成的,因为好多功勋卓著的革命元勋,因为转移到了地方工作,都没有参加授衔。所以让陈毅和邓小平同志二人不参加授衔,其实是符合规章制度的,更能让一些对于授衔有微词的人心服口服。
但中央书记处做出的决定,自然也要考虑另外一个人的意见,他便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当时周总理在北戴河养病,所以没在北京,对于元帅授予的这些事情,他还是不知道的,但就在此消息传来后,周总理却提出了一个意见,这便是陈毅同志必须授予元帅军衔。
对于周总理提出的意见,很多人非常迷惑,但是周总理却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他以苏联布尔加宁元帅为例,向众人解释道:
“军衔授予,对陈毅同志现在和将来的工作均无不便之处,平时可以不穿军服,苏联的布尔加宁同志也有元帅衔,现在他做部长会议主席的工作就不常用元帅的头衔了,可以说是一个例子。”

很显然,周总理对于陈毅是否能被授予元帅,可谓非常重视,他以布尔加宁非军事科班出身,却获得元帅为例,希望大家能赞同他的意见。因此,在周总理提出异议后,中央书记处再次召开了会议,最终也正是在这场会议中,正式敲定了授予陈毅元帅军衔,也使得新中国成立后的元帅人选,不多不少刚好十位,可谓是一段佳话。
那么周总理为何对于陈毅同志,是否被授予元帅看的如此重要,这里面又有什么样的隐情呢?
其实周总理的考虑堪称细致入微,而他之所以力主陈毅被授予元帅军衔,也是有更深的考量的,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有两点原因。
首先第一点,陈老总是十大元帅里面,唯一没有参加过长征的元帅,这也不是说陈老总缺乏了成为元帅的必备条件,与之相反的,正是因为陈老总没有参加长征,所以才成为了周总理力主他当元帅的根本。
大家都知道中央红军在长征离开江西苏区后,也留下不少人打游击,而这些人便由陈毅同志和项英领导,就当时第五次反围剿的情形来说,留下来的这些人能活下去的几率非常小。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陈毅同志不但带领部队坚持了下去,还使得部队发展壮大,到西安事变国共合作时,这些留下来的部队更是成为了新四军的班底。

所以陈毅同志的功劳是巨大的,他被授予元帅军衔,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是新中国对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肯定,他们在革命最危急的时刻,依然坚守在战斗的最前沿,并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周总理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才力主陈毅同志当元帅,因为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总需要一个人去代表,而项英已经牺牲,所以也只有陈毅陈老总,才能代表这段让人无法忘却的革命历史。
其次在抗日战争时期,大家都知道陈毅担任过新四军军长,到解放战争时期,新四军更是分化出了华东野战军这支能征善战的队伍。而在华东野战军系统里面,陈毅的威望是非常高的,尽管负责具体军事指挥的是副司令粟裕,但是如果失去了陈毅的坐镇,粟裕也是无法独自掌握这支大军的。
所以后来陈毅被调去中原野战军,但粟裕同志依然坚持陈毅当司令,自己只当代司令。而在1955年授予元帅军衔时,五大野战军的司令都是元帅,所以陈毅出任元帅,也是对华东野战军的肯定,毕竟这支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的历史功绩,也需要一位元帅去代表。
这两点原因,便是周总理极力推荐陈毅当元帅的根本,不得不说,周总理的考虑确实周到。而邓小平同志之所以没能出任元帅,不是说他的革命贡献比陈老总小,相反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地位一直是高于陈毅的,甚至在淮海战役时,担任了总前委书记。
如果在往前说,邓小平同志领导发动了百色起义,曾是红七军政委,又担任过一二九师政委等等职位,所以从“才、德、资”三个评授元帅军衔标准来说,他都是非常具备条件的。

可邓小平最终没能成为元帅,其实更多的还是他本人的意愿,他认为自己还是不授予元帅比较好,既支持了中央的规章制度,也给其他人做了表率,这种气魄,确实值得我们佩服。
当然陈老总和邓小平同志也是一样的态度,不过周总理的坚持,最终造就了陈毅元帅。毕竟他和邓小平同志在某些方面有着不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需要他去代表,那些牺牲的烈士们更需要他以元帅的身份去证明,这才是对这段历史的尊重,这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实事求是,不忘历史的光荣传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7 04:36 , Processed in 0.00765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