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瓷母诞生竟是因为乾隆的灵机一动?故宫镇院之宝“各种釉彩大瓶”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4 18:48: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瓷母诞生竟是因为乾隆的灵机一动?故宫镇院之宝“各种釉彩大瓶”的前世今生            

2021-05-03 13:11                    

  北京博物院瓷器馆开馆,有这么一件瓷器,可谓是引爆全场!
虽然看起来不太起眼,名字也是简单粗暴——说不清有多少种釉彩,总之就是“各种”釉彩,但这件釉彩大瓶在瓷器界可谓雄霸天下,号称“瓷母”!传世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当然,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样的说法,肯定是有原因的。
为什么叫“瓷母”?
称“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为瓷母,并不因为它是中国瓷器审美的巅峰,也不是因为它的器物形状超凡脱俗。和它那简单粗暴的名字一样,它的构成也是那么直截了当——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据说光釉彩,就包含了从宋到清的17种。

各层釉彩名称及烧造工艺
也就是说,在这件瓷器上,你能看到中国瓷器烧造的各种技法,也能看到瓷器史上的各种釉彩。换句话说,正是因为工匠掌握了历代釉彩烧制技术,才有了这件瓷器。
它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有33厘米。瓶子自上而下一共分为15个装饰层,一共有17种不同的釉彩。接下来让我们一层一层的来了解这件瓷器。

第一层至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六层

第七、八层
第一层在大瓶的口沿处是珐琅彩,属于低温釉上彩,纹饰是胭脂紫地缠枝宝相花;第二层是洋彩,同样属于低温釉上彩;第三层是仿宋代的哥釉,属于高温单色釉;第四层是在大瓶的颈部是乾隆风格的青花,在颈部的两侧各有一只金彩的螭龙耳;第五层,在青花的下面是松石绿釉;第六层是仿宋代钧窑的窑变釉;第七层是斗彩,属于高温釉下彩和低温釉上彩之间的结合;第八层,在斗彩下面是粉青釉的贴塑。

第九层

十二幅粉彩开光中的六幅写实和六幅锦地
第九层,就到了大瓶的腹部,也就是它的主题纹饰,是霁蓝釉加金彩的色地上有十二幅粉彩开光,粉彩开光分为六幅写实和六幅锦地。写实画包括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和博古九鼎。六幅锦地分别是“卍”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和花卉,分别寓意“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和“富贵”。

第十至十三层

第十四、十五层
第十层是位于腹部以下的仿宋代的官釉属于高温单色釉;第十一层又是一层青花,这层青花是仿明代永宣风格的青花;第十二层是粉彩;第十三层是珊瑚红釉加金彩回纹;第十四层是仿宋代的汝釉,属于高温单色釉;最后一层是酱釉加金彩卷草纹,其中酱釉是高温颜色釉。
看出来乾隆什么心思了吧!咱这瓶看起来虽然一如既往的是农家乐审美,但什么世界和平了,吉祥如意了,辟邪富贵了,那可是一个都不能少。这都是我乾隆的心愿啊!

瓶底的年款
按照乾隆的习惯,这瓶子烧好了,还是得盖个戳嘛!瓶内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烧造复杂吗?
前边我们提到,这件“瓷母”集各种釉彩烧造技艺于一身。那么,他的烧造过程真的很复杂吗?
如此复杂的工艺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种釉、彩性能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从烧造工艺上看,青花与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等均属高温釉、彩,需先焙烧。而粉彩、珐琅彩、金彩及松石绿釉等均属低温釉彩,需后焙烧。稍不留神,或者窑内火候没掌握好,釉彩可能会直接糊掉,毁于一旦。

御窑厂督陶官唐英
但大boss发话,御窑厂顶头上司督陶官唐英自然不敢怠慢,那必须立刻差手下人烧制起来。要知道,瓷器在烧制的过程中,对温度各有要求。17种釉彩,有的是高温釉彩,有的是低温釉彩,以装饰手法釉里红为例,它需要在1300℃左右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如果温度过低,颜色会发黑,如果温度过高,颜色就烧飞了。

釉里红花蝶纹笔筒 清雍正年间 故宫博物院藏
在清代,像釉里红这样的釉彩,成功率不会超过20%,像青花这样的釉彩,成功概率能高达 90%,我们把所有釉彩的成功率姑且平均一下,往高了算大约在70%左右。那么“瓷母”它的成功率是多少呢?就是70%的17次方,它的概率结果约等于0.23%。从概率学上看,低于5%已经是小概率事件了,而0.23%则意味着这样的事件可以称之为“几乎不可能的事件”。
每一种釉彩在瓷器界都是独当一面的扛把子,脾气、秉性、体质各不相同,要将17种工艺齐聚在一个整体,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全器尽毁”。这样一件传世之作,创制它的人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呢?当所有人都在和乾隆说“不可能”的时候,乾隆却骄傲地说:不,你能!

皇上想要怎么办?那只能硬着头皮烧。探索过程是否艰难,唐英没说,但从现在的文献记载来看,烧制的结果,乾隆很满意。唐英撰写的《陶成纪事》中曾说,洋彩器皿,新仿西洋珐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而乾隆6年至9年的瓷胎洋彩瓷器大都是唐英烧制的,乾隆八年的十一月初五,当太监胡世杰上交洋彩红地锦上添花山水宫碗、杯盘等时,乾隆的旨意是,将这些器物配上匣子,放入乾清宫。
想必看到这个旨意,唐英也是顿时松了一口气,感叹“又逃过一劫”。

清乾隆 磁胎洋彩锦上添花御题诗描金山水人物图瓶 青花六字篆书款
光是完成领导交代的旨意还不行,还得有开拓精神——按着领导的审美,烧制出更多花样,让领导开心,于是,唐英在洋彩瓷器的制作过程中,开发了许多新的造型和装饰式样,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各种色地(黄地、胭脂红地、粉红地、蓝地、绿地等)“锦上添花”(亦称“轧道”)装饰和转心瓶、转颈瓶,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成为乾隆朝风格独特的瓷器品种。
有了这样的经历,“各种釉彩大瓶”能烧制出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前世今生
为什么烧制这么一件瓷器?
乾隆嗜古成性,尤其钟爱瓷器。据说有一天,遍识天下名瓷的乾隆皇帝突发奇想:能不能把全天下能找到的各种釉彩的瓷器,集中烧制在一件器物上,集大成于一身?唐英受命,景德镇御窑厂的工匠忙活起来,这才有了“瓷母”诞世。
那么,烧它来干嘛呢?

黄地青花缠枝花纹转心瓶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直接的目的是陈设用,就是摆在宫里的某个桌子上看。但从烧制年代和瓷器的烧制工艺的复杂上看,很有可能也是乾隆为了炫耀的那点小心思。乾隆朝国力鼎盛、海内太平,乾隆又是一个艺术修养高且好大喜功的君主,加之此时景德镇制瓷工艺也已达到极高水准,所以就有了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对乾隆瓷器的评价:“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总之就是一句话“朕什么都要多”!

图片来自微故宫公众号
这件“各种釉彩大瓶”原属清宫旧藏,故宫博物院成立后,陈列于文华殿陶瓷馆。2021年5月1日,经过两年多筹备,新的“陶瓷馆”正式在武英殿与观众见面,并长期对公众开放。
还在等什么~快去故宫武英殿一睹“瓷母”的芳容吧!
-END-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21:39 , Processed in 0.00952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