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润之第一次论述身体是本钱,在什么时候?是劝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13 05:14: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润之第一次论述身体是本钱,在什么时候?是劝谁?                                                         

2021-05-12 12:41                    
           《刊授党校》杂志发过篇文章,《爱惜“本钱”》,里面写道: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见,身体之于革命、之于工作的重要性。党员干部如果没有一副健康、良好的身体,那么,干革命、干工作的基础条件就不够硬朗,履职尽责也困难得多。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实属一大憾事,对今天的我们应该是一个镜鉴。
其实,何止干部,咱们老百姓,更更更要身体棒棒吃嘛嘛香。
毕竟,真生了病,治起来,好贵呢!
但,今天看了一封信才晓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的出现,已经比较晚了,实际上,早在23岁,毛润之就论述过这件事。
1916年12月9日,他给在北京的湘潭老乡、曾经的老师、现在的朋友黎锦熙写信,提到:
古称三达德,智、仁与勇并举。今之教育学者以为可配德智体之三言。诚以德智所寄,不外于身;智仁体也,非勇无以为用。且观自来不永寿者,未必其数之本短也,或亦其身体之弱然尔。
原来,培养三好学生的观念,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了呀。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在后一句。
他认为,那些不长寿的,未必早已命中注定,只是没有尽人事,没去锻炼好身体。
然后,他举了孔子的弟子颜渊、汉朝贾谊、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的例子,说明他们因为身体不好,或早死,或被病痛折磨得自杀,真是可惜啊——
此皆有甚高之德与智,一旦身不存,德智则随之隳矣。
他又分析:
有些人说,人之一世,在于理想之实现,成功之多寡,不在生命之长短,这话固然有道理,但,如果身体不好,心情自然很差,连快乐都没了,还说什么成功建功立业呢?
因此,他很认同《论语 乡党》里的“鱼馁肉败不食”,孟夫子所说的“知命者不立夫岩之下”——
有身而不能自强,可以自强而故暴弃之,此食馁败而立岩墙也,可惜孰甚焉!
他还举了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德国体育家孙棠、日本现代柔道创始人嘉纳治五郎的例子,来说明“身心可以并完也,而官骸亦无时不可以改易也”。

(清朝第一批官派留日学生与嘉纳治五郎)

看到此处,是不是想起了少林绝学《易筋经》呢?
当然,如果只讲那些很远的例子,难以服人。
实际上,“弟身亦不强,近以运动之故,受益颇多”,因此,他建议:
兄之德智美矣,惟身体健康一层,不免少缺,弟意宜勤加运动之功。
这些话,可以归结成一句:
身体是一切的本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4 11:08 , Processed in 0.00772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