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霸气的一首宋词,写尽人间沧桑,骂遍古今官场,作者大有来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18 05:50: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最霸气的一首宋词,写尽人间沧桑,骂遍古今官场,作者大有来头!                                                         2021-05-17 12:23                    
                          最霸气的一首宋词,写尽人间沧桑,骂遍古今官场,作者大有来头!辛弃疾的怅惘:“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因何自号“稼轩居士”? “稼轩”其义何指?

1/少年英雄

一说起辛弃疾,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他曾是南宋的抗金斗士,一生都在为北复中原而呕心沥血,遗憾的是未逢其时,最终成为一个壮志难酬的悲情英雄。
辛弃疾是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与隋末唐初的著名将领秦琼为同乡。辛弃疾出生时,他的家乡已为金人所占,他的祖父辛赞因为“累于族众” ,无法南下,遂仕于金国。辛赞虽然身为金臣,却心系故国,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受到祖父的影响,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少年的辛弃疾,常怀复国之志,以天下为己任。机会终于来了——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21岁的辛弃疾聚集起2000多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反金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次年,当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50多人突袭敌营,于万人大营中将叛徒擒拿归宋,此举令少年英雄辛弃疾一时声名大振。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

2/宦海弃儿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力主抗金的辛弃疾,以为投奔南宋后,就能壮志得酬,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辛弃疾的这些建议深受人们称赞,但是,朝廷反应地非常冷淡,只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负责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后来,由于其“归正人”的身份,饱受怀疑、遭到打击,仕途维艰。辛弃疾41岁那年,再次任知隆兴(今江西南昌)府兼江西安抚使。他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所以做好了归隐的准备。赴任的次年,即在上饶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安置家人定居。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所谓“稼轩”,就是穑稼之轩,就是春种秋收、干农活的地方。
辛弃疾的“稼轩居士”,与苏轼的“东坡居士”,得名何其相似。不仅如此,辛稼轩与苏东坡之间,还真有割裂不断的联系。在中国文学史上,习惯于将两宋词人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个派系,苏轼是北宋词人中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南宋豪放派的爱国主义词人众多,诸如岳飞、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以及后来的刘克庄、刘辰翁等,其中以辛弃疾的成就,影响最大,是当时词坛的领袖人物,与苏轼齐名,史称“苏辛”。

3/痛骂官场

辛弃疾果然有先见之明,就在造园的同年十一月,辛弃疾再次受到弹劾被罢官,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此后20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1194年(绍熙五年)夏,辛弃疾又被罢官回上饶,住在铅山瓢泉,并动工兴建瓢泉庄园。两年后的夏天,带湖庄园(稼轩)失火,辛弃疾举家移居瓢泉。隐居瓢泉期间,他并未被击倒服输,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期间,为了抒发心中的激愤,还写下了一首骂天骂地骂古今的绝妙好词——《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该词的上片直斥官场为臭腐之地,说自己退隐闲居,饮酒歌舞,与云烟为伴之后才感受到轻松愉快,透露出归隐林下的自欣自庆;下片由寻菊起兴,赞美菊花凌寒怒放的品格,既是对不屈于权贵的抗金志士的赞颂,也是作者的自许自况。
  官场太腐臭,离开别怅惘,人间自有美酒香。住进这云烟缭绕的好地方,歌舞吟咏心舒畅。
  唤老伴一同赏秋光,遍寻菊花却不见,因何避重阳?为待西风严霜,始得烂漫怒放菊花黄!
这首词写得通俗晓畅,无一生僻语,却道尽诗人心中的甘苦,只一句“掩鼻人间臭腐场”,看似心灰意冷的出世之举,却将古今官场骂了痛快淋漓。这样的写法,在辛弃疾的词中是少有的。胸怀中燃烧着炎炎的烈火轰雷,表面上却必须装扮成一个淡泊冷静、不关心时事和世局,这是得要多大的定力才可成全的特殊人生啊!

4/不忘旧国

辛弃疾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现存600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
辛弃疾的词,大多借景抒情、咏物言志。比如他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就是“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佳作之一: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那一天,词人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他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愁绪满怀的小词。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系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北宋故都汴京。其意为北望汴京,心可触碰,身难抵达,抒发的是故国难收的悲愤与无奈。
  郁孤台下的赣江水,流淌的是无数行人泪。举头西北望长安,隔着重重叠叠无数山。
  重重青山挡不住,奔腾江水东流去。清愁难解晚江边徘徊,鹧鸪的鸣叫深山里传来。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眼前景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是家国之悲、今昔之感。“无数山水,无数悲愤。”虽有寄托,又难以一一指实。一首看似隐写儿女柔情的小令,抒发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其实乃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

5/抱憾而逝

1203年(嘉泰三年),主战派韩侂胄为相,年已64岁的辛弃疾再度出山,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辛弃疾知镇江府时,曾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又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5,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该词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又道出了心中的疑虑与担忧。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报国无门。辛弃疾以廉颇自况,担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重上战场会一梦成空。果然,由于意见不同,在北伐前夕,韩侂胄一伙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
1207年(开禧三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府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 ,辛弃疾病逝,享年68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5 11:11 , Processed in 0.00786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