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博士说中医|建议收藏!推荐几种中医传统健身功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26 04:46: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秋月 于 2021-5-26 04:47 编辑

胡博士说中医|建议收藏!推荐几种中医传统健身功法!                                                         

2021-05-25 18:59                    

   本期的胡博士说中医,我们就来聊聊适用于全民健身的中医传统健身功法。
五禽戏
华佗五禽戏源自安徽亳州,是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在古代导引养生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运行的原理,形成的养生功法。西晋时陈寿的《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顾名思义,五禽戏即模仿五种动物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形态和神态,虎、鹿、熊、猿、鸟对应人体的心、肝、脾、肺、肾,被认为是神、意、气(即肢体、呼吸、意念)的有机结合,达到外练肢体、内调脏腑、防病祛病的养生功效,尤其适合有慢性基础病等人练习。
  温馨提示:上网搜索“国家体育总局版·五禽戏”观看完整视频。
八段锦
八段锦动作简单,却非常有针对性,对心肝肾脾胃等内脏器官都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早在北宋时期就已广泛流传,至清朝,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撰著《活人心法》,上卷《导引法》载录了“八段锦导引法”。
同样作为中医传统的健身功法,八段锦主要是通过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为手段,重视导引拉伸和气息锻炼,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的功能,尤其适合老年人或患有轻度疾病的人、长期亚健康状态的人健身练习。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堵塞,就容易引发病痛,打通经络后,能够祛除风、寒、湿、痰、淤等各种邪气,使气血与各种营养物质在经络内正常运行而送达五脏六腑,保持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的能量平衡。
  温馨提示:上网搜索“国家体育总局版·八段锦”观看完整视频。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在原有太极拳体系的基础上,删除了繁杂的、重复的动作,选取24式编织而成,具有着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特点,包括“野马分鬃、搂膝拗步、倒卷肱棚、捋挤按、单鞭、云手、左右蹬脚、独立穿梭、海底针、闪通臂、搬拦锤”等招式。
从中医角度来讲,太极拳的主宰在腰,虚领顶功、气沉丹田,是锻炼任脉、督脉、冲脉、带脉的重要方法;缠绕运动,劲贯四肢,一动无所不动,动则调引手三阴阳经和足三阴阳经,使气血循经络互流,达到通经活络、扶正强身、平衡阴阳、行气消痞的功效。因此,太极拳不仅适宜于中老年人、脑力劳动者及体质虚弱者锻炼保健,增强体质,还对各种慢性病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在上海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推出的《中风后遗症,太极拳练起来》一文中,更认为“起势、野马分鬃、云手、搂膝拗步、倒卷肱、收势”这6个对于偏瘫患者的前后左右的支撑,单侧肢体负重,髋膝踝关节的位置,动作,腰背肌以及下肢肌群控制,站立和行走平衡具有十分大的挑战,有助于中风后的康复。
  温馨提示:上网搜索“国家体育总局版·简化太极拳”观看完整视频。
固真强肾操
中医理论认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均会导致一系列肾虚症状。在《肾虚就这样补》中,我们介绍了一套固真养肾操,通过扶摇转侧固腰府、举足气沉透涌泉、铁掌生阳温肾俞、撮提谷道调二便、击探天鼓聪听户、长叩天钟实牙、按摩耳穴和五脏以及头梳十遍行气血等招式,达到填补肾气、滋养肾气的作用。
0
1
扶摇转侧固腰府
1.站立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拇指在后按压住肾腧穴,缓慢左右回旋转腰,幅度由小到大,左右回旋交替各3次,以腰部轻微酸痛感为宜;
2.之后双手叉腰并向后仰腰1次,坚持5秒钟,以腰部轻微酸痛感为宜;
3.然后保持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内,一手单手叉腰,另一手举过头,如果左手在上,先向右侧后方摆,腰部也随之扭动,然后右手在上,向左侧后方摆,左右侧身扭腰各做3次。
4.重复上述腰部运动3次。

0
2
举足气沉透涌泉
站立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双脚上抬脚跟(即以前脚掌撑地,以足底涌泉穴作为身体的主要承重点),坚持10秒,放松踝部下落脚跟,重复20次。

0
3
铁掌生阳温肾俞
站立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先将两手掌心对搓至手心热后,将手心放至腰部肾俞穴处附近,手掌心贴紧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宜,每次数十下。

0
4
撮提谷道调二便
站立位,双脚并拢,集中注意力,用力收缩臀部肌肉上提肛门,保持数秒钟后缓慢放松,有节律地重复,一提一松,反复进行,连续数分钟。

0
5
击探天鼓聪听户
将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称横按在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到,再将两食指翘起叠在中指上面,然后把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后枕部脑户、凤池、玉枕穴,耳中“咚咚”鸣响如击鼓。先左手24次,再右手24次,最后两手同时叩击48次。

0
6
长叩天钟实牙关
眼平视前方或微闭,舌尖轻顶上腭部,上下牙齿互相叩击100次。叩齿时思想集中,嘴唇轻闭,想自己的牙齿越叩越牢固。叩齿完后,用舌沿上下牙齿内外侧转搅一圈,将口水慢慢咽下。

0
7
按摩耳穴和五脏
耳部按摩有很多方式如拎耳屏、扫外耳、拉耳垂、拔双耳、养摩全耳、提耳尖、推耳后、摩耳轮、按耳窝等多种方式,不必悉数做完,主要要求是尽可能照顾到全耳,按摩后耳朵微热稍红为度。

0
8
头梳十遍行气血
将手掌互搓令掌心发热,然后双手梳头,由前额开始用手指向上向后梳头,经头顶、后脑扫至颈部,反复10次。

实际上,这几种健身功法均体现了中医提倡的“治未病”理念。“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是指通过提前干预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部分。中医理论认为,“治未病”的有效方案之一就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对抗病毒侵蚀。《吕氏春秋·尽数篇》中提到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希望各位读者能透过这几套居家养生的中医健身功法中,提升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
来源:“胡世云主任”公众号
执行编辑:王悦欣
审核校对:何明坤
责任编辑:宋莉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8 04:37 , Processed in 0.00783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