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才是真正的“书法之都”:王羲之、颜真卿等在此写下经典之作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28 03:19: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这才是真正的“书法之都”:王羲之、颜真卿等在此写下经典之作                                                         2021-05-27 20:24                    
                          所谓人文之都,是从历史的底蕴出发进行的综合考量,重在挖掘某一文化现象的历史起点,以及在历史上形成的影响力,包括对当代的影响。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人文之都,至少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在当地出现过代表性人物;二是在当地完成或出版有影响力的传世著作;三是出现过史书记载的重大事件。当然,人文之都并非具有法律意义,也可能不具有唯一性,但是它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历史地位却往往不可动摇,也不会轻易变动。
在雅道之都中,江南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阵地,茶道之都与书法之都同为湖州,花道之都和绘画之都同为苏州,香道之都属于扬州,而在论述琴道、收藏与诗词时,皆因涉及多个江南城市而只能统称江南为都,而湖州、苏州和扬州,皆属于江南地区,历史上能够如此集中地拥有各项雅道人才的,也唯有江南可论。雅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唯一与全部,相信除江南地区外,其他地区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同样具有值得书写的篇章。
书法之都:湖州

湖州是个好地方,不仅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更是人才辈出,雅道盛行。有着两千三百多年建城史的湖州,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得名的江南城市。
湖州书画历史悠久,渊源深厚,自东晋六朝以来形成了浓郁深厚的书画遗风,孕育出了一代代书法与绘画大家。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历代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处和眷恋之地;同时,又是众多书画名家的诞生之地或终老之地。曹不兴、高闲、燕文贵、钱选、赵孟、沈铨、吴昌硕等书画大家都出生于湖州,再加上旅居或为官湖州的王羲之、王献之、智永、颜真卿、张志和、苏轼、米芾等,在湖州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书画家群体,谱写了璀璨的湖州书画文化。
与绘画相比,似乎湖州在书法上的成就更大,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苏轼、米芾都与湖州有或多或少的交集,“书圣”“亚圣”都在湖州任过职,这是中国其他地区没有过的福报,可谓: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
01/
“书圣”王羲之家族与湖州渊源深厚

举世公认的“书圣”王羲之虽然不是湖州人,但他以及他的后人与这座古城渊源深厚。
王羲之曾担任吴兴(即今湖州)太守,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也曾担任吴兴太守。《入东记》作者吴均(469—520)于梁天监年间(502—519)任吴兴主簿,记载有:王羲之在东晋宁康、太元年间(373—379)任过吴兴太守,并记有“晋王羲之为太守,常升此山(乌山,又名欧余山),尝顾谓宾客曰:‘百年之后,谁知王逸少与卿游此山乎?’因有升山之号。”王羲之在湖州有传世作品《姨母帖》《吴兴帖》等。

王羲之《姨母帖》
以“二王”并称于世的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创造了草书上下相连的“一笔书”,并将草书艺术推至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王献之《吴兴帖》释文:“吾十一日发吴兴,违远兄、姊,感恋无喻。庆等别,不可言。比奉告,故多患姊,经感极顿,忧驰益深。适咨议十六日告,风疾故尔。反侧!余可行未?东动静不宁。吾宜速吴,与丞别。兄进,犹恋,罔劳,亦极恶,驰情!二女晚生,皆佳。未复华、姜疏。比来得直疏,故恶。故云当视华也。汝儿女并可不?”

王羲之《姨母帖》
王献之擅长书法,曾在吴兴郡任职,后来王僧虔擅长书法,也来吴兴任职,成为美谈。南朝时王僧虔(426—485)为东晋丞相王导玄孙,从辈分上看也是王羲之四世孙。王僧虔20岁时,擅长隶书,宋文帝见到了他书写的素扇赞叹说:“不仅仅是笔迹超过子敬(指王献之),而且典雅的风度也在他之上。”后来,王僧虔担任吴兴太守。
隋代的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他早年出家,云游到浙江吴兴善琏镇(笔都),在永欣寺一住就是三十年。在这里,他每天雄鸡报晓即起床,磨上一大盘墨,然后临摹王羲之的字帖,从未间断。晚年,智永以当时识字课《千文字》为内容,用真、草两体写了一千多本,从中挑选最满意的八百本,分送浙东的各个寺院。

智永《千字文》
02/
“亚圣”颜真卿担任过湖州刺史

颜真卿在书法史上是继“书圣”王羲之之后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世称“亚圣”,他与王羲之、柳公权、赵孟并称“中国四大书法家”。同时位列“楷书四大家”:唐朝的欧阳询(欧体)、唐朝的颜真卿(颜体)、唐朝的柳公权(柳体)、元朝的赵孟(赵体),也有两位与湖州有关。
颜真卿(709—785)虽是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颜氏家族在古代中国可谓一股清流,绵延了至少四十代,孔子有七十二贤弟子,其中颜姓子弟有八人,以颜回最为著名。颜回的第二十四代孙颜盛,是琅邪颜氏的一支,在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和山东沂南县出土的《颜氏谱碑》中都有记载。从颜盛到颜真卿,又历经十六代,颜家以安贫乐道为本分,达则兼济,穷则思变,有着天生萧疏散淡的情志。
颜真卿在唐大历七年(772)被任命为湖州刺史,次年,也就是大历八年(773)春到湖州任上,大历十二年(777)八月离任赴京,升任刑部尚书。在湖州六年期间,颜真卿“政尚清静,长孤养耆,彻备浚隍,式廉明,进吏事,特责大指”,恪守了他一贯不忘为君守政、为民解忧的忠义之情。

颜真卿《湖州帖》(宋仿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
颜真卿有《湖州帖》《竹山连句诗帖》等多帖存世,《湖州帖》(宋仿本)现由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纸本,纵27.6厘米,横50.2厘米。帖云:“江外唯湖州最卑下,今年诸州水,并凑此州入太湖,田苗非常没溺,赖刘尚书□□,以此人心差安。不然,仅不可安耳。真卿白。”颜真卿此帖应书写于大历十年(775)七月以后至年底前。

《竹山连句诗帖》,现由故宫博物院藏,绢本,每幅纵28.2厘米,横13.7厘米不等,共十五开,作于774年,时年颜真卿65岁。唐大历九年(774)三月,颜真卿在朋友潘述家的“竹山堂”(位于现湖州长兴县小浦五庄村边)与李萼、陆羽、释皎然、陆士修、韦介等人聚会饮宴,席间吟诗,每人依次各作两句,相联成篇,是为《竹山堂连句》。此作结体稳实端庄,运笔提挈顿挫,沉雄奇古,诚如《行云题跋》说:“颜书多遒古,钗脚、屋漏之趣,时时流露于行墨之间。此叙独秀润有姿态,为颜书最宜人之作。”
湖州书香飘扬,书画传承,是文人墨客最愿意到任的地方,而更多更优秀的文官到湖州任职,又进一步积淀下丰富文化遗产,以此循环,世世相传,让湖州的书法与绘画更是成为了一种“地方特产”。
03/
苏轼担任过湖州太守

宋四大书法家是指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其中有两位与湖州有关。苏轼与湖州渊源极深,史料记载至少来过湖州四次。
第一次在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冬,苏轼任杭州通判,受江南转运司差遣,帮助湖州知州孙觉勘察堤堰、治理水患。孙觉创建有墨妙亭,聚境内古碑三十余通,苏轼看过诸碑以后,感慨万千,挥翰作下《墨妙亭记》和《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第二次是熙宁七年(1074)九月,苏轼离杭州到密州任知州时路过湖州,与当时湖州知州李常、诗人张先等六人聚宴,张有《六客词》记叙了这次雅会。他们在湖州碧澜堂欢聚畅饮,赋诗填词。
第三次时间最长,苏轼做了三个月“父母官”,北宋元丰二年(1079)五月,苏轼莅湖主政,七月底就因“乌台诗案”被御史台派人逮捕进京。苏轼在湖州虽然仅有三个月,却让他过足了山水瘾,留下了七十多篇诗文,也让湖州百姓记住了这位祈雨祷晴、悯农又贪嘴爱玩的太守。
第四次是哲宗元祐六年(1091),苏轼由杭州知州升迁吏部尚书翰林学士,进京途中奉旨视察湖州、苏州水灾,与曹子方、刘景文等文人在湖州欢聚,写有《定风波·后六客词》记载了这件事。

苏轼有多帖存世,《表忠观碑帖》由苏轼撰文并书写,于元丰元年(1078)立石,苏轼时年43岁,正是他到湖州就任前,也是他书法最为成熟的年龄段。
04/
米芾在湖州留下垂世之作

米芾(1051—1107),祖籍太原,后定居镇江,建海岳庵。米芾自幼聪颖,6岁能熟读诗百首,7岁开始学书法,10岁能写碑,是个早熟的天才。
北宋元祐三年(1088),米芾应好友湖州知州林希之邀,到湖州小住半年,在苕溪游玩,享受山水风物之美后,顿觉心胸开阔,激情满怀,题诗歌咏,以酣畅激昂的行书,成就了闻名书坛的《苕溪诗帖》。

诗帖上有涂改痕迹,这是在不经意间的自然行为,反而能将一个人的心境展露无遗,更能创造出美妙的境界,正如米芾所言:“安排费工,岂能垂世?”这是他由“集古字”蜕化到“刷字”的典型之作,是米芾行书的重要代表作,其书写风格最近《兰亭集序》,富于变化,挥洒自如,法度整然而又时出新意,潇丽、超逸的意趣流露于笔端,形成了米芾独特的风格,可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米芾的另一代表作《蜀素帖》也出自湖州,比书写《苕溪诗帖》晚一月之余,写于哲宗元祐三年(1088),以行书写成。《蜀素帖》纵长27.8厘米,横长270.8厘米,“蜀素”指的是这卷仁宗庆历四年(1044)在四川东方所织造的名贵绢。此帖曾在湖州郡守林希家中存二十余年,至神宗熙宁元年(1068)装裱成卷。当时许多书法家只敢在蜀素上书写少许字,直到米芾才在上面写了满满八首诗句,蜀绢上特有的纹理使笔墨流露出不同于一般的墨趣,显得灵动老到,自然天成,董其昌以“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形容之。
此帖是米芾经意之作,用笔的快慢、轻重、起收及转折,不拘一法,收放自如。结体偏纵长倾侧,表现灵动;相同字都有不同的写法,极尽变化之能事,有晋王献之的笔意。《蜀素帖》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书法史上震烁古今的不朽杰作,真迹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05/
湖州人赵孟将湖州书画推向顶峰

赵孟(1254—1322),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自唐宋以来的书画传承,湖州终于孕育出一个土生土长的书画大家,成为楷书四大家之一。
赵孟,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系宋太祖第十一世孙。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经程钜夫荐举入元,官刑部主事,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赵孟工书法,尤精正、行书和小楷,学李邕而以王羲之、王献之为宗。他变革南宋院体格调,开创了元代画风,是中国绘画史上承前启后、开宗立派的艺术大师。赵孟能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朱文”著称,书画遗迹存世较多,著有《松雪斋集》十卷。
在书法方面,赵孟是一位全才,《元史》本传讲,“孟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赵孟有多帖传世,《吴兴赋》手卷,绢本,纵25.8厘米,横282.95厘米,首题“吴兴赋”,三字右边已残缺;正文九十一行,满行九至十二字,九百三十五字,文末有赵氏自跋。据赵氏跋,此手卷乃元大德六年(1301)赞美故乡吴兴苕溪两岸美丽景象之旧作。手卷原藏故宫博物院,1955年因沙孟海先生之联系相商,而归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湖州妙严寺记》又称《妙严寺记》,妙严寺本名东际,距吴兴郡城七十里;牟献撰文,赵孟书并篆额,其余整幅作品以楷书书写,字迹匀称,笔势圆劲流丽,结构布局端庄秀美;笔画开张舒展,点画精妙,使转灵活,于庄严规整中见潇洒俊逸,具有极高的书法造诣,是后人学习赵氏楷书的最佳范本;全文八十四行,每行九个字,共七百五十六字,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赵孟62岁时告老还乡,遂带家眷及管家返回在湖州城南门外二十公里名曰桃花岛定居,因赵孟号称松雪道人,后此地即称“松雪镇”,曾建有“松雪观”(庙)、“相公堂”、丹凤楼及戏台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19:28 , Processed in 0.00847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