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威:赵以炯与黎庶昌之交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05:01: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赵威:赵以炯与黎庶昌之交                2021-05-31 00:21                    

赵以炯与黎庶昌之交 文:赵威

赵威,笔名赵应书、赵辉、等,出生于贵州省拖长江畔,现居北京朝阳三里屯,宋太祖赵匡胤三十二世孙。爱好文学,喜欢阅读,有人称诗人、作家,却一直不以为然,只是觉得我思故我在。权当一个文史爱好者的自白,为山河和人民立传,我深深爱着这世界,我写故我在。

黎庶昌(1837一1898)字莼斋,号黔男子,贵州遵义人,黎恺第四子。6岁丧父,由其母及长兄教养成人。1854年后任家庭塾师,受著名词家承龄资助赴京应顺天乡试。未中,后兄黎伯庸又资助再考,落第未中,滞留京师。得父门生萧庭滋任京官,留其食宿,并荐任塾师。

1862年黎庶昌以廪贡生身份上“万言书”,进治国之策,召赴军机处面试,特赏知县衔,分发江南曾国藩大营委用。6年后,曾国藩调离江南,保举黎庶昌为直隶州知州衔,并纳黎庶昌为门生。

曾去世后,黎庶昌与李鸿章共同辑印《曾文正公全集》,独著《曾文正公年谱》12卷、《曾太傅毅勇侯别传》1卷。先后任吴江知县、青浦知州等职。后得丁宝桢举荐,充外事官员。光绪二年1876冬,随郭崧焘出使英、法诸国,黎庶昌为三等参赞。在西欧5年,先后驻伦敦、柏林、巴黎和马德里。后递升为二等、一等参赞。常代公使主持使馆事务,驻巴黎期间,黎庶昌代表中国出席巴拿马运河筹建会议。黎庶昌游历10国,写成《西洋杂志》8卷。充任驻日本钦差大臣。光绪七年(1881)东渡日本。黎庶昌多方收集国内已佚善本20多种,出资刊印《古逸丛书》200卷,受国内学界称许。任满归国,带所购图书数万圈,运回故居,建“拙尊园”藏之。光绪十三年(1887)春,黎庶昌回国考察川、陕、晋、冀地理风情。沿途逐日有记,汇编为《丁亥入都纪程》上下卷。之后再度出任驻日公使,汇编《黎星使宴集合编》。

黎庶昌出使东西洋十余年,光绪十年(1884),他曾向朝廷上《敬陈管见折》。按贯例,公使任满归国,大都迁升为侍郎或巡抚。黎庶昌因上疏附片请求在家乡建“郑莫祠”,祭祀郑珍、莫友芝等已故先乡贤。违背体例,被议处降三级。后“开复”,调任川东兵备道道员兼重庆海关总督。任上近五年,倡办实业,修造云贵会馆,活跃商务,开辟五福宫为公共场所,为重庆设公园之先河。创办洋务学堂,培养和输送一批人才留学,有利于川东地区经济、文化之开发。

黎在散文和学术研究方面均有丰硕成果。计有《拙尊园丛稿》6卷、《西洋杂志》8卷、《丁亥入都纪程》2卷、《海行录》1卷、《遵义沙滩黎氏家谱》1卷、《曾文正公年谱》12卷;选编刊行《黎氏家集》40卷、《续古文辞类纂》28卷、《古逸丛书》200卷;主修《青浦县志》(熊其英主纂)33卷。现存书稿有《全黔国故颂》24卷、《牂牁故事》4卷,存自已佚书手稿多种,如《孔诂》2卷,《使东奏议》2卷、《使东文牍》、《拙尊国画存录》1卷以及《莼斋笔记》、《黔文萃》等。黎庶昌散文成就颇高,与薛福成齐名,有“南黎北薛”之誉。学术上与西南巨儒郑珍、莫友芝齐名,学界称沙滩文化“郑莫黎三家”。[参考贵州省志人物志]
赵以炯状元比黎庶昌小20岁,赵以炯出生时,黎也赴京参加顺天乡试了,从年龄来看,他们是两代人。

黎庶昌著有《拙尊园丛稿》其中收录有《赠赵殿撰序》。文中叙到:“自顺治甲申迄于今,凡二百四十五年,举状元者九十八人,不谓不多。东南大省,县至数人;而西南边徼之地,至乃合数行省,旷数百岁而不得一与,又何其难也!光绪丙戌科,吾黔贵阳赵君仲莹实始以状元及第,大魁天下,中外尤以为异。士在黔闻者。相与引觞称庆,有若荣宠之被其身,虽余亦不自知所以。然与仲莹未相识。”
“丁亥仲冬,邂逅于上海,睹其容温然以恭,挹其气猝然以和,盖成德者器也。虽然,使仲莹由是翔步清华,从容平进,而为天子侍从之臣,以驯致大位,皆其质地之能以自致,不足为仲莹异。吾愿仲莹之有志于道者。昔宋王沂公答刘子仪之戏曰:“曾生平志不在温饱。”明王文成入京师,诸贵人勉以射策甲科为第一流,文成笑谓:“恐第一流当是圣贤。”兹二贤者足以法矣。”
夫黔,天下之脊右也。其山川清淑旁魄之气,郁积蓄久而于仲莹发之,宜益思所以副生才之意。沈潜乎仁义,涵咏乎诗书,直养夫刚大之气,以待勋业之可成,此殆有天焉,必非偶然者,余与仲莹别一年,所谊不可终默,卒书鄙怀以赠。

光绪十五年春正月撰于日本东京使署

黎庶昌长赵以炯二十岁,黎当时也是出色的外交家,赵以炯中状元后,朝廷授以翰林院修撰。光绪十三年,贵州的两个人杰,黎庶昌与赵以炯相会于上海。从文中可以看出,黎庶昌对赵以炯的赞美和赏识,同时也对赵以炯寄予了厚望和鼓励。
两个人杰的相识相交于上海,早也成了历史佳话。他们当时也常有书信往来,交流学术,致学之道,其中亦不乏黎庶昌对赵以炯的循循善诱,及其黎庶昌的学术思想,作文之道。可见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不仅是同乡而且有师友之谊,且鼓励他承桐城之法。

在黎庶昌《答赵仲莹书》中,黎氏在日本收到赵以炯的信,回信到:以仲莹今日居地,自世俗言之,依日月之末光,据清华之要选,所以游处,又皆贤公卿大夫之有气力者,称古今而誉盛美,谁不谓宜。而来书深自谦,勤勤下问,若歉然有不足于中,而乐取人善以自广益,此其用心固贤人君子之所难能。回信中,不仅赞誉了赵以炯状元谦卑好学的君子之风,这样的品格就是贤人君子也是难以做到的。
黎庶昌从清朝的学问,主理、考据、辞章三端,到对六经的看法。黎庶昌道:“于子则取老庄、荀、周、程、张、朱,于史则取两司马、班氏;于集则取文选、韩、欧阳”。“古之善为文,莫盛于司马迁、班固、韩愈、欧阳修,韩欧之文,世颇以道归之矣;而马班则未也。独苏明允称之曰:“迁固虽以辞胜,然亦兼道与法而有之,时得仲尼遗意焉。望溪方氏,推尊子长,曾文正公则兼及班氏,谓其经世之典,六艺之旨,文字之源,幽明之情状,粲然大备,是岂遂世俗为毁誉哉。”黎庶昌谈了为学之道在于悟。子、史、集的学习之法。最后表明:阁下苟无意于文则已,若有志于此,异日取吾书而读之,以求合乎桐城之法,与宋儒者不悖之言,其于因文见道一说,将深造而有得也。从其信函中,亦可知赵以炯状元为文也是桐城学派。“天地之运,积久必变:以故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三王之道若循环。今天下似亦考据将衰之时也,救敝之术莫若古文。斯文废兴,盍有天命,仆既自最勉,亦以进于阁下,愿负荷无忽。”从文中亦不难看出,黎庶昌的诤诤直言,谦逊品格,且以赵以炯状元相互勉励,互相抵砺前行。亦可见两人相交不浅。黎庶昌《答赵仲莹书》对于今天文化复兴,有致于国学学习的人,亦不泛有益的启示和积极意义。

黎庶昌和赵以炯状元可称忘年之交,二人同朝为官,有乡人之情,亦有师友之谊。且黎庶昌之妻乃遵义沙滩文化名门望族赵氏之女。而赵全新著《青岩赵氏家谱》所载,赵以炯的曾祖父赵维经(字理伦,敕授修职郎,晋封资政大夫,寿享百龄,奉旨建坊,御赐“昇平人瑞,七叶衍祥”八个字)妻黎氏、吴氏。生子二人,长子玉方(字鑑堂,已卯举人),次子:玉墀(字瑶廷,戊寅举人)。玉墀生六子,国霖、国仪、国澍、国扬、国棠、国瑞。国澍生子四,赵以焕、赵以炯、赵以炳、赵以煃。女二,赵以兰、赵以冷。赵以炯的曾祖母是黎氏,是否和黎庶昌之家有戚谊呢?我想是有的,今人相遇,尚且会论,何况古人呢?
赵以炯和黎庶昌之交,应为君子之交,时虽远,而情长存。从赵以炯的诗文、书法楹联、扇面中可窥探出赵以炯生前交游甚广,是个爱好广泛,为人处事相当谦卑的人,书法艺术的题款之中还能探出他的一些行踪,关于青岩赵以炯,青岩四子登科,一门四喜的研究才刚开始。

图文由作者提供

配图均为网络资料,如有不妥,通知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1 08:31 , Processed in 0.00784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