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十块钱能在大街上吃到些什么? 2021-06-02 10:39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时光如电,飞逝而过,短短几十年也只不过弹指一挥间,这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相当快,物价远不是80年代能比的,上世纪80年代也成为了人们心中一个怀念的年份。 80年代迎来的一阵改革春风,各种各样新朝的东西涌入大小城市,人们纷纷抓住了这些机遇下海创业,北上广成为了打工人的天堂,当然那时候工作并不好找,还需要工作证、居住证才能留下。 ![]() 在勤劳中发展,在苦涩中前行成了那一个时代缩影。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往往都是最重要的,80年代的餐馆并不华丽,吃得不是包装,是实在,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搭配品,点个肉菜都是实打实的足量,那像是现在点个最普通的辣椒炒肉,肉丁没几根,全都是辣椒。 ![]() 承载人们记忆的还是这家国营饭店,到这家饭店吃饭,除了支付现金之外,还需要粮票。虽然饭店规模不大,不过每天都非常热闹。当时经济条件还不是特别好,普通人一年到头也下不了几次馆子。 能去一趟国营饭店吃饭,在亲戚朋友面前都倍有面子。 根据相关资料表面,1980年我国GDP为4587.6亿元,截止到二零二零年,GDP首次突破了一百亿元,为1015986亿元,增长的200多倍,这个增长是非常令人骄傲的。 ![]() 80年代普通人一月的工资大约是40元左右,按照200倍增长速度,80年代的工资应该为现在8000元的购买力,当然物价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距,出现了智能手机、电脑之类的,房价也不是一个档次,这样的换算并不是特别实际。 这是一张80年代某企业的职工工资表,上面详细的记录了姓名、年龄,职工等级,不同的职工,领得工资也是不一样的,学徒的工资偏低,第一年只有18.5元,第二年会涨到22元,第三年为24元,第四年就可以拿到一级工资31.5元,第五年为二级工资37元,第三级工资44.2元,第五级工资57.5元。 越是越上,就越是需要工作经验和技术,普通的工资水准也就在40元~50元之间。 ![]() 10元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巨款。 不少的网友回忆,在西安读大学时,学校每月都有补贴,10元都是一个月的生活费,学校的食堂最贵的菜0.25元,素菜5分,咸菜2分;街上的混沌0.2元一碗,兵马俑门票0.2元…… 一些海鲜的价格同样便宜,喜欢吃龙虾的就有口福了,80年初期只要一毛钱一斤,整上一个五角钱,都能大吃特吃一顿。 马未都也是那一个时代的人,他曾经跟王朔还有其余几个人一块下馆子,一进门就跟服务员说来20斤羊肉,服务员一听都楞了,当时的羊肉价格是1元9角钱,10元钱能买到5斤,而20斤羊肉等于是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 ![]() 服务员跟老板说了这个大单后,老板还亲自现场给他们切好了羊肉。 不过当年的彩电、BB机、大哥大一类的电子产品还是会非常昂贵,83年上海开通了第一家寻呼台,BB机涌入市场。这些BB机就跟现在新式手机发布会一样,受到了热烈追捧。 当时一台BB机的价格可谓非常昂贵,光是一个BB机就要一千多元,还要服务费、入网费,没有两三千绝对拿不下来,以400多元的年薪来看,起码不吃不喝存上三五年才能买上一台。 大哥大,更是贵的离谱,国内开售大哥大时,一台的价格达到上万元,加上网费、服务费,广东徐峰一共花了2万元才买下了一台大哥大。 ![]() 当年的大哥大就像是一块砖头,不能玩游戏、不能通视频,只能打电话,而且信号还不好, 不过大哥大也是一种身份象征,去跟人谈生意,桌子上摆上一台大哥大,都十分的有底气。 现在经济飞涨,手机便宜了,基本上人人都用得起,羊肉一次吃个20斤倒也不是太过于奢侈的事,所以怀念往昔,发展当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