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大战役中,为何没有渡江战役和西南战役?两战共歼灭国军133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1 06:13: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三大战役中,为何没有渡江战役和西南战役?两战共歼灭国军133万                                                         2021-06-01 08:47                    

     抗战结束内战开始,击碎了很多人和平的梦想。原本《双十协定》的签署使得人们误以为和平到来,却不曾想这只是准备战争的欺骗手段。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这句口号的回音仿佛还在耳边,然而现实是拿着手中的枪对着不久前的友军,或许还是你的兄弟。
时间走得很快,战争也进行得很快,我军以极少的兵力与国民党军对垒。出乎很多人的预料,我军渐渐打出了优势。蒋委员长深感对保护东北力不从心,主动把部队集中在大型城市,龟缩防守。我军把握到了这难得的机会,主动发起辽沈战役。
为什么发起辽沈战役,且为什么首先在辽沈打?东北我军兵力多少呢?105万,对国民党军55万,拥有绝对优势。东北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区,那个时候苏联在北他不能往那跑,只要把南边的门关起来,来个关门打狗,就可以拿下东北。

拿下东北的话,整个东北全境的能源工业,可以为我军提供经济服务,可以支援解放战争,最关键的是拿下东北之后,东北的100多万东北野战军,就可以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支机动兵力。这么多的兵力,可以随意调动,这在军事领域是极恐怖的一件事,当然是对敌人而言。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我军的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此战之后,双方实力对比实现翻转,我军实力反超国民党军。因而之后的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也是有惊无险地结束了。

三大战役结束后马上就是渡江战役,然后比较有名的就是西南战役。那么这时候的战争在后来的各种教科书里和报刊上,地位比不上三大战役。那为什么这两场战役歼灭的人数明明不比三大战役少多少,却地位比不上呢?
从战略角度来说,三大战役实际上是解决了国民党最强的军队,拿下了北方地区。我国历史上所有的统一战争,基本是由北向南开进,这就从心理上给予了国民党军极大的心理压力。其次我军实力猛涨,客观上加快了战争进程。而后两个战役只是起到个扫尾的作用了。

从战术角度来说,先打锦州,实行关门打狗之术。直接借用苏联之势,封锁东北,使得我军在东北的优势兵力发挥到了最大的作用。先不打北京,使用瓮中捉鳖之计,断掉北京的海逃路线,宛如大鱼吃小鱼,拿下北京。而后两个战役,真就直接打,也就围堵白崇禧的时候,行军速度加快,拦上了一下,战术基本没有,简单的实力碾压。
从实力对比来说,当时辽沈战役开打的时候兵力对比是极其悬殊的,我军处于相对劣势。但是我军集中了优势兵力,分别解决问题。这就把我军的优势极大的发挥出来。我军以小小的优势赢得了开始的辽沈战役,其后的淮海和平津,我军就没有那么窘迫了。

到了后面两场,渡江为了气势,动用了百万军队,西南的时候堪堪就用了20多万兵力。
从战场条件来说,东北的国民党军全都龟缩在城里,我军的行军侦察等等就方便许多,也安全许多。而且北方苏联距离太近了,明里暗里支援那是指定有。但是毕竟是国民党精锐部队,并不是那么好打。而后两场明眼人都看出来大局已定,战场之上对抗根本不激烈,有的甚至比投降速度。

从汇报数据来看,我军在辽沈战役的歼灭数字是47.1万,淮海战役的歼灭数字是55.5万人,平津战役的歼灭数字是52万。渡江战役的歼灭数字是43万,西南战役的歼灭数字是90多万。
乍一看,三大战役和后两场战役对国民党军的伤害几乎是一样的,起码从歼敌数量上来看如此。但是实际上歼灭这个词是有讲究的,歼敌数字这玩意构成多了去了,击毙、击伤、俘虏,甚至是敌方起义投诚都算进去。那么国民党精锐在北方被歼灭,70多万军队在西南战役中投降,这么一对比大家该明白了吧。

结语:总的来说,三大战役几乎是硬碰硬,我军以最强的状态迎敌,给予了敌人最高规格的重视程度,其战略意义极为重要。而渡江战役和西南战役尽管规模大,却是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实际作战的重视程度也并不是很大。所以三大战役是辽沈,淮海,平津,毫无争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4 15:34 , Processed in 0.00716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