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讲话视频首次在沪展出!89岁亲历者回忆:当时激动得流眼泪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16 21:25: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讲话视频首次在沪展出!89岁亲历者回忆:当时激动得流眼泪            

2021-07-15 17:45                    

   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讲话视频首次在沪展出!89岁亲历者回忆:当时激动得流眼泪

1957年11月17日,一个让留苏学子何文俊铭记终生的日子。这天傍晚,在莫斯科大学大礼堂,坐在第三排的他,亲眼见到了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到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会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的毛主席,亲耳聆听毛主席对留苏学生们说出后来举世闻名的这段话: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经历过上甘岭战斗、曾以1.6米的身躯背着身高2.2米的伤员爬出坑道、枪林弹雨中都不曾皱眉的何文俊,当时却控制不住流下了激动而幸福的热泪……
半个多世纪后,耄耋之年的何文俊老人回忆起当年的留苏经历,依然激动不已。像何文俊老人这样肩负祖国重任,远赴苏俄留学的青年学子还有千千万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派遣留学生赴苏俄学习100周年。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留苏学子肩负光荣使命、抛洒青春热血、坚守报国传统,谱写了一曲初心无悔的青春赞歌,留下了一段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坚实足迹。
7月14日下午,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上海市档案局(馆)、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共同举办的“恰同学少年——留苏档案见证百年复兴路”主题展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开幕。
快来跟小红(ID:hszs1921)一起看看,了解一段往事
历史不会忘记,100年前,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选派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萧劲光等首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开启“百年留苏”历史大潮。
这批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青年精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走向胜利的重要支柱力量。与今天的留学有极大不同,100年前的留学苏俄,并不是一件时髦的事,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有时要付出流血的代价。

△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旧照
展览分为“求索”“奋斗”“报国”三个部分,展出了从全国各地征集的实物档案180余件、图片及文献档案400余件,其中多份珍贵档案为首次在沪公开展出。

求索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风雨飘摇,一批进步青年敏锐地把学习的目光转向苏俄、转向马列主义。1920年9月,由毛泽东等人发起的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在长沙文化书社正式成立,筹备赴俄考察和赴俄勤工俭学。不久就选派任弼时、萧劲光等第一批6名留俄学员于9月赴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之后刘少奇、刘汉之、吴先瑞等7人赶赴上海。由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外国语学社,以公开办学的形式为掩护,组织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选送的进步青年秘密赴俄留学,为党的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启程前任弼时写下家书:“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达此便算成功。”
1921年春,在李汉俊等人的安排下,外国语学社培养出来的几十名学员分期分批赴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在海参崴下船后,学员们凭借联络人开具的介绍信(路条)与俄共(布)远东局的联络人员先秘密取得联系,再由他们安排下一步行程。为了避免发生危险,留学生们还都乔装打扮。“刘少奇扮成手艺人,任弼时扮作裁缝,萧劲光装成剃头师傅。”刘少奇在途中被张作霖的军队抓了起来,他镇定自若,咬定自己是做买卖的,最后只好不了了之。1921 年夏,学员们终于在历经过艰难险阻后抵达莫斯科。

△到莫斯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同志名单
1921年8月1日,外国语学社的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萧劲光等20余人作为“东方大学”中国班的首批学生登记注册,正式成为“东方大学”的学员,此后,中国班的成员不断壮大,不断有中共旅欧支部派欧洲同学赴“东方大学”学习,包括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王若飞、聂荣臻等人先后前往。

△东方大学学生合影,从左至右:李求实、刘伯坚、(女生不详)、王一飞、袁庆云、罗亦农、陈乔年、王若飞
成立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山大学”,是为纪念孙中山逝世和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而设立,学员由国共两党共同选送,张闻天、叶剑英、王稼祥、秦邦宪、罗亦农、许光达、杨尚昆、伍修权、乌兰夫、廖承志、刘伯坚,以及从欧洲转到莫斯科的朱德、邓小平、赵世炎、王若飞、聂荣臻、李富春等都曾在这里学习。

△邓小平入校后的自传。“我来莫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
展览还展出了上世纪3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一批中国革命家后代及家属在苏联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学习和生活的档案。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蔡和森的女儿蔡妮、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等都曾在那里度过童年或少年时光,尤其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他们还和苏联人民一道经历了战争的苦难和血与火的洗礼。

△1943年10月28日,朱德、康克清写信给在苏联国际儿童院学习的女儿朱敏,信中写道:“你在战争中,应当一面服务,一面读书,脑力同体力都要同时并练为好。”但朱德夫妇并不知道苏德战争爆发后,国际儿童院所在地被德军攻占。当时,朱敏同国际儿童院的部分儿童被纳粹德国送进集中营做苦工。幸而未暴露身份,才活了下来。直到德国投降后,朱敏重新回到儿童院,才读到父母于1943年写来的这封信。

1936年,14岁的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到苏联学习。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毛岸英坚决要求参战,被批准去军校学习。1943年毕业时,获中尉军衔,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在校期间曾到红军中担任过坦克连的党代表,参加过进军白俄罗斯、波兰和捷克的战斗。1946年1月回国前,斯大林专门接见了他,并赠送了一支手枪,直至他参加抗美援朝牺牲时,身边还带着这支枪。

△1939年8月26日,毛泽东写信给在苏联学习的儿子毛岸英、毛岸青,鼓励他们向一起学习的小同志们多学习。

△在这份档案中,毛岸英化名“永福”,父亲“毛泽东,在中国党内做工作,在中国延安”,母亲“杨开慧,做革命工作,因参加革命被枪毙”,自述曾“在上海,自九岁起至12-13岁给人家当听差(扫地,倒痰盂等)”。

奋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留学人员远赴苏联学习。展览回顾了他们担当国之重托,成为我国建设和改革事业重要力量的历程。

△1949年6月1日,李鹏(后排左)在苏联伊万诺沃动力学院补习数理化及俄文时与俄语教师及同学合影。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拥有各类知识分子仅200万,其中高级知识分子10万人。按照原有工科院校招生规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只能向国家输送4-5万名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一万多名留苏学生,就像一万多粒种子,撒在了苏联广袤土地上的二十多个城市二百六十所高等院校和实习单位,一场为国求学、为国奋斗的壮丽篇章就此开启。周恩来总理将祖国人民对留学生的期待归纳为十六个字:“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1950年除夕,在莫斯科中国大使馆,周恩来总理为留苏学生题词“艰苦奋斗,努力学习”




展厅中央,陈列着一批留苏学生在各个季节穿的内外衣服、鞋、帽,以及学习用具等。那时,国家为每名留学生准备了两箱够5年用的生活用品。留苏学生陈国藩感慨:“从春夏秋冬的服装,到鸡毛蒜皮的小物什,考虑得一应俱全。有了这些服装和用品,五六年中就几乎不用再添置任何东西了。就是自己的妈妈来给打点行装,恐怕也不会考虑得如此周到。”

△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给中国留学生讲话
1957年11月17日,是莫斯科初冬平常的一天,天气阴冷,不见阳光。但在当时留苏学生的心中,却是永远热心沸腾、激动人心的一天。在展示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对中国留学生讲话的视频展陈前,当年的亲历者,已经89岁的何文俊激动不已。

△在展示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对中国留学生讲话的视频展陈前,当年的亲历者,如今已是89岁高龄的何文俊老人激动地说:“我就坐在这里,第三排!”

报国

在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留苏学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谱写了壮丽的诗篇。几十年的拼搏、磨炼、实践,万名学子几乎都成为本部门的骨干、本专业的专家,许多人成为著名的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不少人走上部门、行业的领导岗位。展览中的“院士墙”上,展示着218位曾有留苏经历的院士照片与事迹,其中包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孙家栋、周光召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金怡濂、王永志、谷超豪、钱七虎、曾庆存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丁仲礼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他指出,广大留学人员要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凝聚爱国报国的政治共识,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汇聚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要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争做勇立潮头的时代先锋,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做到志存高远、本领高强、敢于担当,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据悉,展览将持续面向公众开放至8月初,自6月19日预展以来,已吸引40余批共1000余人次观众前往观展。
来源:红色之声(微信ID:hszs1921)综合上观新闻、新民晚报
编辑:C.、董俊成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7 06:10 , Processed in 0.00814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