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孔子家乡:5座山峰对峙,5条河流汇集,是“五常”诞生的原因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22 19:56: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孔子家乡:5座山峰对峙,5条河流汇集,是“五常”诞生的原因么?                                                         2021-07-22 18:2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自小将《论语》里的这句话当做激励前行的箴言,从而对孔夫子抱有深深的敬意。千百年来,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不断被完善加固,“仁、义、礼、智、信”所展现的精神面貌充满阳光正能量,潜移默化着言行、道德规范以及价值观。在西方人看来,这即是东亚思想美学典范。它最初发源于齐鲁大地。如果进一步追问“它是如何产生的?因何产生?”,来孔圣人的家乡曲阜尼山圣境看看,相信能找到很多形象而有趣的答案。

走进圣人的家乡 尼山圣境之行是一次见学之旅,更像朝圣。如果你也是孔子的粉丝,肯定也会奇怪,为什么孔子的门徒那么多?

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们一致对老师由衷的敬佩,死心塌地跟随孔子周游列国,随时随地沐浴老师的谆谆教诲,汲取精神能量。

因孔子的学问太过深厚,以至于孔子被追随者们视为“自打娘胎里出来就能对天下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天人”。有这层光环加身,不禁又要问:孔子的出生地“尼山圣境”到底有何奇特之处?

众所周知,孔子是鲁国人。山东称之为“齐鲁大地”是因为春秋时代这里有齐国、鲁国两个国家。鲁国即是现在的曲阜。尼山圣境则在曲阜市区东南方向25公里处。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写到:鲁国昌平陬邑大夫叔梁纥与颜征在“祷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取了出生地尼丘山的名字——丘,后人避孔子讳称为这座山为“尼山”。

尼山不高,但秀奇。构成尼山圣境的众多元素多和5有关。这里有5座并列的山峰,5条溪流源源不断汇入圣水湖。沿岸草木郁郁葱葱,古柏参天。山环水抱之中,有孔子父亲生活过的鲁源村,母亲的家乡颜母村。最为显赫的是一尊高大孔子铜像,矗立在尼山半山腰。孔子面朝圣水湖,身体前倾,双手行古代士相见礼。

想必看到这样的孔子形象,游人们都不会陌生。全国那么多的夫子庙都沿用了这个姿势。源自唐代画家吴道子的作品《形教图》。春秋时期的礼仪,等同于现在的鞠躬握手问候。而且还有恭候、恭迎之意。是“礼”的表现。一种对人、对天地、对万物发自内心的尊重。让人联想到《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尼山圣境另一部分是依山而建的大学堂。这里根据孔子思想的核心“五常”,契合了“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颜色“黑白黄红绿”,设计了“礼智仁义信”5座华丽的厅堂。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是其他四常的基础,所以仁厅最大。以仁厅为中,“义礼、智信”安放两侧。孔子称之为“据于仁”。

在仁厅,我们一起手读论语,用毛笔将论语的一字一句写出来,铭记于心。每天临近中午,这里会上演一场灯光秀。配合着声光电影,穿越春秋,引人入胜。

礼厅,代表对“礼乐”的崇尚。礼乐使人修身养性,体悟天道,谦和有礼,威仪有序。在礼厅看到了天井上的凤凰图案。这一片段源于孔子出生的民间传说。

孔子生下来时相貌怪异。头顶如反扣着的盂,中间低凹,四边高出。面有五露之相:眼露筋,鼻露孔,耳露轮,嘴露齿。父亲叔梁纥以为是个怪物,便将他放在洞中,和妻子回了家。接着,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尼山上一只母老虎跑来为他哺乳。当时洞中闷热,老鹰也飞来用翅膀为他扇扇降温。这一幕被山上的村民看到,都认为洞中的小孩是凤凰之子。

金声玉振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礼乐”。礼指各种礼节规范,乐则包括音乐和舞蹈。关于这一点,礼厅的表现力还不够丰富,所以又专门设了能容纳600观众的礼乐堂。这里每天都会上演精彩的真人实景剧《金声玉振》,配合丰富的舞台表现力,将“明礼生活方式”诠释得淋漓尽致。

“金声玉振”四个字曾在曲阜孔庙的石牌坊上见到过。由明嘉靖年间的山东巡抚胡缵宗题写。意思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史记记载孔子最痛恨礼崩乐坏,他的精神最高诉求是能回到周公定制的周礼时代。尽管西周距现在已经过去了3000年,能读懂那个时期文字的人也是凤毛麟角,印象已经非常模糊。然而《金声玉振》却帮我们还原了那个时代。这场足足有一个小时时长的演出,将我们的尼山见学之旅推向高潮,从中收获了古人的精神财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竟如此的波澜壮阔。

烟花结尾 从礼乐堂走出来,天色已晚。临别之际,还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烟火表演。七彩水幕以山河湖泊为大背景,无人机矩阵高空走秀,科技融合风景、艺术,紧紧契合圣境主题,太完美了。

最后,绚丽的烟花冲出天际,串联起千年感动。湖面上映出孔子的伟岸身影,熠熠生辉。此情此景又想起《朱子语类》里的那句“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让人类文明攀上了一个让后人仰望的高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6 13:54 , Processed in 0.00787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