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中最纠结的一首诗,其中一个字被争论了上千年,哪个字更好?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03:30: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历史中最纠结的一首诗,其中一个字被争论了上千年,哪个字更好?                                                         2021-07-28 13:30                    
                    文/绾九
历史中最纠结的一首诗,其中一个字被争论了上千年,哪个字更好?
在我们古代诗人创作中,古诗往往会有两种创作途径。一种是诗人自身发生的事,看到美景后,才华喷薄而出,挥笔留下千古绝句。
就像唐代大文豪李白,"
酒入豪肠,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是诗人有写出作品的念头,会针对每字每句反复推敲,找到最满意的版本。就像诗人杜甫。

在众多大诗人留下的惊世之作中就有这样一首诗,就因为诗中一个字,不仅诗人自己犹豫踌躇,后世也为到底哪个字更出彩一直争论,成为当之无愧的最让人难定的诗。
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
贾岛
的代表作,
《题李凝幽居》,可谓历史中最纠结的一首诗,其中一个字被争论了上千年。
让世人和后世纠结千年的字就来自这首诗的千古名句,"
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中的"推"、"敲
"二字。哪个字更好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和推敲二字的故事。

全诗如下: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诗写的是,有一天,贾岛去郊外探访好友李凝。等他到李凝家时,天色已晚。这时,周围一片寂静,月光洒落在枝头树梢。

他敲门声惊起了落在枝头的鸟儿,正巧李凝今天没在家。此情此景,诗人颇有感触写下这首诗。
全诗诉说的就是诗人拜访友人未遇的故事,因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这句卓绝千古。"
推敲
"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天,诗人在京城官道上骑驴行走,吟诵这首诗,觉得诗中"推"字用的不是很恰当,应该改为"敲"。一时陷入了纠结,于是他嘴里边念叨着边做"推""敲"状。

不经意间撞上了韩愈出行的仪仗队,韩愈生气的问他其履行路为什不看道。
贾岛对他讲了心中的纠结。韩愈听后很理解他的纠结,思考良久对贾岛说认为"敲"字较好,拜访友人敲门显示出礼貌,并且"敲"字为这静谧的深夜增添了几分声响。
贾岛听后茅塞顿开,定下"敲"字。后来韩愈与贾岛共论诗道,与之结为布衣之交。"僧敲月下门"也从此成为千古绝句。

"推敲"一词也就这样产生了,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但到底是哪个字更好,后世一直在纠结。
后世讨论的并非是贾岛本人,而是和尚敲门或者推门的原因。
从和尚来看,
当时在他面前的门到底是虚掩还是被闩上了

如果是第一种,和尚一"推"就进去了;若门是闩上了,想进去就要"敲"了。那么和尚为什么回来晚了呢?

二是去办师傅吩咐的事情晚了,还是偷偷下山去玩回来晚了,还是其他原因?
受师命的话,他自己自然可以大大方方地敲门或推门进去(这依门的状态而定)。
若是在外面玩回来晚了,那就很有意思了。
因为怕师傅知道,他可能就得弯着腰偷偷摸摸试试"推"门能否进去,再决定是否要用"敲"。这样两种动作的可能性都有很大可能。
那么你觉得哪个字更好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18:29 , Processed in 0.00817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