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的问题来源于哪里?看完这档综艺节目就懂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13 02:26: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孩子的问题来源于哪里?看完这档综艺节目就懂了!                                                         2021-08-12 11:50                    
                          

文 | 米粒妈

节目组先是邀请了11个小孩,让他们离开父母参与集体生活,在教育专家的帮助下,参与12节生动的成长课。

不过,这些课程,不止是给孩子上,更是给父母上。
因为在孩子的集体生活中,家长并不是放娃参加“变形记”,彻底撒手不管,而是要坐在观察室,观看孩子的一举一动。
本是上幼儿园的年纪,离开父母参加集体生活,孩子们这个哭,那个闹,不仅让米粒妈哭笑不得,就连老师们也是手忙脚乱。
小家伙们虽然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却能在一次次经历中慢慢改正,还能在父母觉得孩子绝对无法完成的任务上,有出人意料的精彩表现。
米粒妈也才发现,原来,一直是我们小看了孩子。

每一个“问题小孩”,都不是问题

如果说节目中最令人头疼的孩子,米粒妈觉得一定非维尼莫属。
作为第一个到达营地的孩子,维尼一开始并没有任何不适应,可是随着小朋友们的到来,维尼的掌控欲就渐渐显露了。

因为新来的仔仔和姌姌玩到了一起,维尼不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融入,就突然发起脾气,先是把书架上的书暴力地扔到地上,再是破坏已有的摆设,把整个教室搞得一团糟。

可这还没完,依然无法吸引小伙伴正面注意的维尼,竟然开始和姌姌抢地盘,被推开后还发起了“攻击”,仔仔立刻挺身而出,有理有据地和维尼battle了起来。

孩子们打架不要紧,在观察室全程观看直播的父母,简直尴尬到能用脚趾抠出一座城堡。
尤其是维尼爸爸,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其实就像教育专家所说,维尼的做法本意并不是搞破坏发脾气,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伙伴注意自己,以此获得友谊。
可显然,他并不知道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在随后的集体生活中,维尼也没有规则意识,显然在家里“无法无天”。
可是在随后的一堂成长课里,维尼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天一早,老师给每个孩子都发了5朵小红花,如果不遵守规则,将会被摘掉一朵小红花。孩子们虽然听了,但大多没放在心里。
在手工课上,维尼被分到了和自己昨天刚打架的仔仔一组,看仔仔的嫌弃劲儿也是太真实了。

刚开始,维尼还坐得住,慢慢地注意力就开始分散,完全忘记了规矩,四处撩闲。
终于想起自己的小组作业,看到费尽心思插上的树被仔仔拔了下来,维尼立刻急了,米粒妈差点以为他要对仔仔动手的时候,他却只是不满地质问。

仔仔连忙解释自己只是想收拾一下,维尼也很快听了进去,并没有发脾气。

联想到之前一言不合就动手,仅仅是这样的做法,就已经很让观察室的父母和老师感到惊喜了。

最后,因为违反了不能离开座位等等规则,维尼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拿下了三朵小红花作为惩罚,却没有哭鼻子,而是终于明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然而更想不到的是,在合作种菜的环节,维尼更主动承担起去远处挑水的力气活,和仔仔完全没有了初次见面的剑拔弩张,甚至还学会了协商。

然而更想不到的是,在合作种菜的环节,维尼更主动承担起去远处挑水的力气活,和仔仔完全没有了初次见面的剑拔弩张,甚至还学会了协商。

维尼从一个只会发脾气的“问题小孩”,慢慢变成了直接表达需要的礼貌男孩,不得不说是一种宝贵的成长。
米粒妈觉得,现在很多孩子有时候特别淘气,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和父母对着干,不一定是顽皮,只是不懂得该如何表达自己,错误地用别扭的方式吸引关注。
就像一位心理学家说的那样:不要把孩子当做问题,而是要和孩子共同解决问题。
毕竟,关注孩子那些说不出口的话,引导孩子学会表达,才是我们最该做的事。

太懂事,不是一个褒义词

有最淘气的孩子,一定有最懂事的孩子。还记得维尼搞了破坏,将教室弄得一团糟吗?
就当所有嘉宾以为只能等着大人们来收拾残局时,女孩小桃看到这一片狼藉,立刻主动整理起来,把散乱的书摆回书架,乱扔的玩具摆放整齐。

更神奇的是,其他小伙伴看到小桃行动起来,也自觉地加入了整理大队,教室没一会儿就干净整洁了。
小桃不仅能带头收拾房间,更能细心地观察其他伙伴的情绪,主动照顾内向不爱说话的伙伴。
当内向的霖霖无法融入到陌生的环境,自己孤零零地站在一旁时,满屋子的小朋友却没有一个注意到,只有小桃主动拉起了她的手,邀请她一起玩。

米粒妈看到这里实在忍不住感叹,小桃简直是天使吧!
不少家长也羡慕极了,一个劲问小桃妈妈是怎么教的孩子。

可这样听话的小桃,在教育专家的眼里,却也有问题:小桃一直在掩盖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想法,拼命去做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
后来,从小桃妈妈的口中,米粒妈才得知,原来太懂事,并不是一个褒义词。
小桃妈妈对孩子要求很高,也经常会忘了懂事的小桃也只是个孩子。
有一次,妈妈陪小桃背书,背到12点小桃还是背不下来,孩子委屈,妈妈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要米粒妈说,时间那么晚别说孩子,就连大人精神头也不行了。
可是小桃妈妈却不依不饶,看着孩子背不下来,她没有惩罚孩子,而是开始抽自己,小桃错一句,她就打自己一次。(实在无力吐槽)

可以想象,当时到底有多害怕。
说实话,米粒妈了解了这段经历,才终于明白了教育专家的话。
原来小桃所有的懂事不是出自本心,主动整理房间、帮助其他小朋友、担起群体间的榜样责任,只是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怕妈妈伤害自己。

世界上最爱父母的就是孩子,孩子又怎么忍心父母会因为自己而受到惩罚呢?于是他们只能压抑自己,成为一个不能犯错的乖孩子。
朱迪斯·西格尔曾经说过:所有以爱之名,通过要求、威胁、施压、打击、沉默等手段,在亲子关系中争夺控制权,让对方就范的方式都是情绪勒索。
而像小桃妈妈这样,把威胁当作教育,的确能让孩子变得更加听话,但是孩子对父母的信赖也会在一次次亲情绑架中消耗殆尽,直至孩子再也不愿听话。

教育,是教孩子也是育父母

为了观察父母的教育方法,节目组给每一位家长三次介入机会,可以去安抚孩子或者教育孩子。
最需要父母安抚的就是姌姌,一旦有什么不顺心,就哭着找妈妈。
看到小女孩哭闹,不管是老师还是教官,都会第一时间把姌姌抱起来,然后轻声安慰。

在劳动课上,姌姌不和伙伴合作种菜,甚至还违反规则去其他小伙伴的菜地。
可当老师说要拿掉一个小红花时,姌姌又拿出了必杀技——哭,老师又一次心软,放了姌姌一马,甚至允许她不参加劳动,在一旁休息。

后来,姌姌再一次哭闹着找妈妈,爸爸再也坐不住,选择使用干预机会,甚至想直接带走姌姌。

看到父亲的做法,米粒妈突然明白了姌姌为什么如此爱哭,不过是她渐渐明白自己的眼泪可以让父母心疼,以此逃避惩罚、达成目的。
但事实上,这种做法错过了很多让孩子本可以成长的机会。

更令米粒妈意想不到的还在后面,虽然姌姌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但当爸爸提出想要带她回家时,却被狠狠地拒绝了,“因为我也想玩”。

米粒妈也实在忍不住笑出声,原来,孩子并不是非父母不可,姌姌爸“自作多情”了。

还有一个极其需要父母介入的孩子,就是淘气的雷雷。
由于是家里的老二,雷雷妈妈遵守了“老大照书养,老二随便养”的原则,只是觉得随孩子开心就好。

这样做的弊端也十分明显,雷雷极其任性,而且坚决不听话。
在一次集体活动中,雷雷不仅不遵守老师的指令,甚至直接攻击其他小朋友来发泄情绪,一次次拒绝老师的引导,甚至开始砸东西、伤人。

同时,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在有关教育的这场小测验中,姌姌爸和雷雷妈并没有拿到一个好成绩。

米粒妈觉得教育始终是双边过程,父母教孩子,随后通过孩子的行为反馈调整自己,再继续引导孩子。
姌姌一直哭是知道了爸爸会心软,雷雷会任性是知道妈妈会宠爱自己,可父母却忽略了一点,社会的规则并不会为了孩子而改变。

人们常说,在父母眼中,孩子是最棒的,但很多时候,父母出于爱也总是会觉得孩子还小,不可以、做不到。
其实这也是对孩子的低估,就像这群小朋友,第一次离开父母,也可以自己一个人睡觉、在和小伙伴的相处中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养成习惯、学习知识,也可以从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善教育方式、提高自己。
这才是亲子关系的最高境界——育儿更育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21:59 , Processed in 0.00893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