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粟裕首次指挥大型战役,就打死国军俩中将,还都是黄埔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15 21:36: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粟裕首次指挥大型战役,就打死国军俩中将,还都是黄埔的                                                         2021-08-15 17:59                    
                          

粟裕作为我军杰出的军事指挥人才,他的军事指挥艺术一直让军迷们赞叹不已,红军时期,粟裕露脸的机会不多,虽然和林彪同龄,但是却经常受伤,影响了他的升迁,没有独立指挥过大的战役,在红十军团当参谋长时,决策权也不在他手里,当然了,红十军团的失败也和他关系不大。

三年游击战,锻炼了粟裕精打细算又敢于冒险善于冒险的特质,但这段时间,战斗的规模很小,多是钻山沟的游击战,规模几百人就算是大仗了。

抗战时期,粟裕有了充分的发挥空间,江南的游击战,粟裕对付小规模的日军那是如鱼得水,在屡有斩获的同时,粟裕也深得陈老总的信任,这段时间,陈粟组合就已经初显威力。

为执行中央发展华中战略,新四军江南部队挺进苏北,遇到了苏北国军的强力阻击,虽然在郭村打得地方派泰州二李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手里还是有强大的中央军的,那就是89军和独立第六旅。

韩德勤企图凭借新四军立足未稳,集中自己的中央军主力,一举拿下黄桥,歼灭刚到苏北的新四军。此时双方的兵力对比,韩德勤的89军和独立第六旅,共15000人,名义上归韩德勤指挥的地方派系,也有一两万人,而新四军江北部队,只有7000人。该不该在黄桥与国军决战,成为陈粟考虑的重点

国军虽有3万多人,但是一来派系林立,不能拧成一股绳,这就给我们分化瓦解敌军提供了机遇,泰州二李虽然刚和我军发生过冲突,但也不会完全听韩德勤的,二来,经过一两年的江南抗战经历,黄桥一带的新四军斗争经验丰富,战斗力强大,之前在郭村作战,就轻松击败泰州二李的部队,相比韩德勤的中央军也强大不了哪里去?三来,如果能一举歼灭苏北国军主力,显然以后对于新四军的发展更加便利

于是,陈老总发挥他的优势,亲赴泰州城,说服二李保持中立,坐山观虎斗。粟裕发挥他的优势,将叶飞、王必成、陶勇的部队组成三个纵队,分别是一、二、三纵队,这个时候的纵队只有两千多人,显然不能和以后解放战争的纵队相比,这也是适应当时形势需要,让敌人摸不清我军的正式编制。目标明确了,就是打击韩德勤的89军和独立第六旅,具体部署,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先吃掉独立6旅,再打89军。

进攻黄桥的89军,兵力有12000人左右,军长李守维,黄埔二期的,和邱清泉邱疯子是同学,李守维提拔的速度也算是比较快的,1940年都中将军长了。黄桥战役,89军担当主攻,企图一举拿下新四军主力。而负责阻击李守维的,则是三纵,司令员陶勇。三纵只有2000人左右,在黄桥顽强阻击,陷入苦战。

独立6旅,装备非常好,一水的中正式步枪、捷克式轻机枪和马克沁重机枪,还有不少的火炮,军官则基本上都是军校毕业,装备二十响,这支部队被称为梅兰芳旅。旅长翁达,黄埔四期的,也是中将军衔。一个旅长都挂中将衔了,可见翁达也不是一般的人物啊。翁达的同学有张灵甫、胡琏等人,当然了,我军的林彪也是四期的。独六旅是担任侧翼出击的。没成想成了我军重点打击的对象。

粟裕命令叶飞、王必成率领一、二纵埋伏在翁达必经之路上,翁达比较自负,非常的自以为是,以为新四军不敢伏击,他带着两个团大摇大摆的在行军,没有尖兵,也不做警戒,而是只带了两个团,另一个团还在后面老远,结果,本来叶王两个纵队五六千人围歼翁达三千人,不会太轻松,翁达是自找苦吃啊,身边就两个团,还旁若无人一样,结果很快就被叶老虎、王老虎的部队给吃掉了,翁达被击毙,也有人说翁达自杀,要知道此时翁达的同学中,除了林彪出类拔萃外,胡琏、张灵甫等人也就是少将啊,翁中将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死了。倘若翁达在正面战场硬抗日军,会不会比胡张二人更能打呢?但甭管咋说,就看翁达的排兵布阵,真的不像是一个年少有为的中将啊?

灭掉了翁达,接下来就来收拾李守维了,李很倒霉,正面屡攻陶勇而不克,士气有点低落,又碰上了士气旺盛的叶王,89军于是乎,兵败如山倒,李守维死的更蹊跷,掉在河里淹死了,李守维,本来就是苏北人,当时也就40岁,居然会掉在溃逃中掉在河里淹死,这让我这个北方人实在想不通,苏北水网密布,河汊纵横,这一带人应该水性很好啊,怎么会莫名其妙的淹死。

此时的粟裕,风华正茂,正是雄姿英发,面对复杂严峻的敌情,能临危不乱,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能打出出色的歼灭战,我军一个耀眼的新星正式被中央所关注,并在以后的斗争中不断被委以重任。

笔者曾亲自去过黄桥战役纪念馆,可以说,在苏北,这个纪念馆的规模不亚于新四军纪念馆。这一仗,也奠定了新四军在江北立足的基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 15:28 , Processed in 0.00724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