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三国之孙策,暴躁带来祸端,远超我们的想象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22:43: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读三国之孙策,暴躁带来祸端,远超我们的想象                2021-08-24 21:51                    
                          也许你很了不起,但是世人未必看得起。
三国历史中,被世人看做配角一样存在的吴国,反而是三国之中最后灭亡的,蜀被魏灭,魏被晋替代,璀璨的三国,最终是吴国坚守到了最后。而作为吴国实际意义上的奠基人,开创者,孙策的早死,在我少年读三国故事时,常常觉得可惜。但长大后,忽然在某一个瞬间就明白了郭嘉的话。

小霸王孙策

“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在我看来,不是郭嘉一语成谶,而是不论任何时代,都是先做人后做事,脾气暴躁,喜欢胡乱杀人的人,是成就不了大事的。

《新三国》中的孙策

稍不顺心意,便动手杀人。
孙策席卷江东,建立基业后,天下侧目不说,江东地区的门阀士族们对他是毕恭毕敬,一是敬重他的实力,二是怕他杀人。但即便如此,他依旧杀了不少人,他找名士高岱来讨论读书的内容,也就是儒家经典之类的,高岱明知他是个武夫,只能一切顺着他的意思说,结果即便是这样,孙策还觉得高岱是看不起他,把高岱给抓起来了。接着他的骚操作来了,很多人觉得孙策因为这种原因抓了一个饱学之士不好,为高岱求情,孙策觉得你高岱人缘这么好啊,还这么会读书有才华,你这人不能留,就把高岱杀了。

游戏中的孙策画像

后面兢兢业业做事的手下魏腾,因为秉公处理的事情不是按他孙策的想法处理的,他又亮了刀子,最后是吴国太看不下去了,知道孙策一天到晚这样乱杀人,必然会给自家带来灾祸,于是站在井边上说,你要是杀了魏腾,我就跳井自杀,孙策这才没有杀魏腾。

道士于吉

而最出名的那位方士于吉,行医治病,劝人向善,在百姓中颇有名望,孙策觉得这种人不过是江湖骗子,凭什么和我一样成为公众人物,被百姓敬畏,于是也是一刀就砍了。后面也因此有了许多的传说故事。但总体而言,孙策此人,除了会打仗,那就是真的是会杀人,而且是毫无道理地杀人。
唯一能解释的原因就是,他那暴躁的脾气,让他在冲动起来后,没有了思考的能力。但这样暴虐的行为和统治,是会有反噬的,不论是谁都躲不掉。

孙策和周瑜

暴躁的反作用力,将带来毁灭。
孙策的死因,都知道是遇到了刺客,是许贡的三位门客,而许贡也是看不惯孙策,想要让曹操把孙策调入朝廷,结果被孙策发现,被当做叛徒处理了,以孙策的个性,许贡一家,难逃灭门。小霸王如此,而霸王项羽,其实也差不多,明明屡战屡胜,可刘邦的手下的部队却越来越多,甚至自己手下的各级将领,一个个也都成为了刘邦的手下,最后的他,可谓是众叛亲离,让他再无战意,自刎而死。还有一样脾气差的张飞,最终的死因,也是因为鞭打了手下,让这些怀恨在心的人趁机杀割掉了他的脑袋。

乌江自刎的霸王项羽

暴躁的脾气,除了会把自己周围的人推开之外,也一样会对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带来危害,脾气越是暴躁的人,越容易中风,猝死。记得网络上看到过有人吵架吵着吵着自己把自己给气死了的,发病了的,这样的事情是屡见不鲜。而一个人,成天沉静在自己的负面情绪中,又如何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好别的事情呢?

脾气暴躁会让人陷入被动

记得《教父》里面有一句话:不要憎恨你的敌人,那会影响你的判断力。但我觉得,若是能时刻保持好自己的情绪,冷静不暴躁,不论是事业还是生活,我们都将会得到更多的机会,会有更好的发展。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3 00:30 , Processed in 0.00726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