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劝君更jin一杯酒”,“尽”还是“进”?很多人傻傻分不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9 04:13: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劝君更jin一杯酒”,“尽”还是“进”?很多人傻傻分不清                                                         2021-08-19 09:52                    
                          很多人在默写古诗词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提笔忘字。
有时是因为笔画比较复杂,所以容易写错,例如苏轼的
“夜阑风静彀纹平”
的“彀”字就不太好写。
有些字不复杂,但是容易和其他字混淆,例如李清照的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其中的“刬”字和“划”也就一笔之差。
有些则是同音字,令人傻傻分不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维的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有些人常常会误写成 “进”。

记得诗词大会的第一季,有个叫大卫的外国选手,就败在了这道题上。
当时的他把“进”和“尽”两个字都写出来了,而且还是用繁体字,连蒙曼老师也忍不住夸好,但是可惜的是他最后还是选择了错误的“进”。
其实我觉得可以理解,因为古代确实有“进酒”一说,意为“劝酒、饮酒”,例如李白的
“将进酒,杯莫停”
、辛弃疾的
“重进酒,换鸣瑟”

那么这里为什么是穷尽的“尽”呢?这得从这句诗的背景和寓意来看了。
这两句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是古代很出名的一首送别诗,入选小学课本,几乎人人都会背。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题中的“元二”指的是谁已经不得而知了,只知他姓元,在家排行第二,是王维的好友。
当时他要离开京城,远赴边疆安西,王维一路送到了渭城,临别之际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这首诗有多出名呢?
我们都知道唐朝的诗歌苏轼“唱”出来的,而王维的这首诗一经传开,就成了离筵别席的必唱曲目,著名的古琴曲《阳关三叠》便是根据王维的这首诗谱写而成的。
后世对这首诗的评价也非常高,
“更万首绝句,亦无复近,古今第一矣”、“唐人别诗,此为绝唱”……
足见其在诗坛上的地位有多高了。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诗歌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营造了凄清的离别气氛。
那日清晨,飘着淅淅沥沥的春雨,沾湿了飞扬的尘土。
不一会儿雨停了,也到了离别的时候,他们在客舍外饯别,只见路旁的柳色在一场春雨后仿佛洗尽了铅华,显得更加苍翠欲滴。
“雨”在诗词中总给人一种迷蒙悲伤之感,而“柳”又一向象征着离别,所以即使这两句看上去写得很清新,但是却还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不舍和淡淡的愁苦。
也许诗人原本也是试图摆脱这令人销魂的离别之苦,才会描绘了如此迷人的景色,可是却依然深陷其中,王维对友人的深情由此可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句写的是主客双方的殷勤离别。
诗人没有描写两人是如何的依依惜别,只截取了这一句劝酒词,便离别之情推向了高潮。
“再干了这一杯吧,这一出阳关,也许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这里的“尽”字意为“喝完”,不是抿一小口,而是一干而尽,只此一字两人酣畅对饮,依依惜别的情景便跃然纸上。
“进”虽然也有饮酒之意,但是却无法渲染离别的气氛,就像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
欲行不行各尽觞”
,用的也是“尽”。
而且“尽”字进一步突出了“无故人”的伤感之情,仿佛倾尽了诗人所有的情感,“进”字就没有这个效果了。

一个是普通的劝酒,一个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劝酒,如果我们能读懂王维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是“尽”而不是“进”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17:00 , Processed in 0.01134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