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盆景师眼中的三峡啥样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2 04:57: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盆景师眼中的三峡啥样子?                                                         2021-09-01 23:00                    

     会走路的时候便开始接触盆景,从事盆景艺术20年,斩获各类奖项无数,曾用117块龟纹石“堆”出心中的三峡......近日,“巴渝工匠”杯重庆市首届城市管理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江北区园林绿化组选拔赛上,来自江北区园林绿化管理所的田原,出身“园艺世家”,其凭借作品《乡愁》获得了一等奖,并将代表江北区参加全市竞赛。

平平无奇的罗汉松,在他的手中可以焕发“新生”,一块块普通的石头,在他的重组、摆放下,能拼凑出各种意境。这是一项化平常为神奇的技能,也是盆景艺术的魅力。那么,田原这双巧手是怎么练就的?
刚学会走路便开始接触盆景

田原今年38岁,父亲和爷爷都是盆景人,三代人都在江北区园林绿化管理所工作。因得天独厚的环境,田原刚学会走路,便开始耳濡目染的接触盆景。
据田原回忆,小时候,家里的花园里全是盆景。那些盆景看上去很有趣,上面不光有各种植物,还会搭配一些人物、动物、亭子等配件。起初,田原的注意力主要是在那些有趣的配件上,时不时便拿来玩耍。
当他看到盆景里的植物开花、结果后,田原便对盆景的整个构造、格局都产生了兴趣。
“我年龄稍大一点以后,在家里经常会看见爷爷和爸爸制作盆景。每次他们制作盆景,我就会蹲在一边看,时不时还会调皮捣蛋的摆弄放在他们身边的花草、石头。”田原表示,每当这时,爷爷和爸爸不会觉得自己妨碍了他们,反倒会告诉他一些盆景摆放的小知识、小技巧。
田原越发觉得有趣,对那些零散的知识和技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时心血来潮还会自己制作个小盆景。
时光飞逝,盆景艺术伴着田原一路成长,十七八岁时,田原对盆景制作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概念,并开始系统性的向爷爷和爸爸学习盆景制作。
艺术“加持”为作品赋予“灵魂”

说到学习制作盆景,田原表示,学习盆景的难点在于将技术和艺术融合。
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盆景制作要靠双手,因此技术这关必须过,如果重艺术、轻技术,那么你的手将无法准确为你诠释出心中所想。但如果重技术、轻艺术,制作出来的盆景又会没有“灵魂”,很难达到一定高度。
“制作盆景就和练字一样,必须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急急躁燥的,很可能就做不好。练习时,我打交道的对象通常是石头、泥巴、水泥等,这就导致我的掌心长了不少茧,指尖处也有被水泥腐蚀的痕迹。”田原表示,这些都是常态,有时在练习过程中甚至还会受伤,但这些都需要自身努力克服。
掌握技术需要长年累月,制作盆景本是个精细活儿,在制作过程中,如果技艺不够,很可能手一“抖”,就会毁了一盆好的作品。但如果技艺纯熟精湛,融会贯通,小小的改动也能“拯救”作品。
而这融会贯通,单靠技艺不行,还需要靠艺术的“加持”。
为了培养田原的艺术细胞,田原的父亲田一卫从小就让他学美术、背诵古诗词、看文学作品。随后还专门让他到川美拜师学艺,理解透视、立体感这些概念。
“盆景是传统文化艺术,只有把中国文化融会贯通,才有可能做出好的盆景艺术作品。因此,需要掌握雕塑、美术、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田原说。
因着父亲、爷爷从小的悉心教导,以及自身的努力和天赋,田原的作品渐渐开始在各项大赛中崭露头角。
他曾获得过2020首届全国盆景职业技能竞赛金奖,第九、十届中国盆景展金奖,第三届中国盆景制作比赛金奖,并获得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等等殊荣。一摞摞的荣誉证书,是对田原作品的肯定,也是他用艺术“加持”为作品赋予“灵魂”的结果。
用作品表达对家乡重庆的热爱
说起田原的作品,就不得不提到《惊涛一笑万山去》,这幅作品不仅造型磅礴大气,且满满的都是重庆元素。
“我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对于三峡有一种天然莫名的情感。四年前,我去奉节夔门峡游玩,目睹两岸山峰刀砍斧削,滔滔江水奔流而下,瞬间便产生了想创作一件状写三峡美景的山水盆景的冲动。”田原告诉记者,回到家以后,他开始在脑海中酝酿。
经过反复思索修改,田原先创作拟好了草图,随后又经过多番寻找,选用了一块比较完整,且纹理较好的龟纹石作为作品的主峰,主峰右边再增加一块带有悬崖形态的龟纹石提升层次,而左边则摆放一块过渡山型脉络的石头。

除了前期的选石、布局,制作过程也非常繁琐。田原采取了切割、高标号水泥粘合等等技艺。
“整个作品共用了117块大小、形态不一的龟纹石。古朴苍秀的龟纹石经过排列组合,就像夔门两岸的峡谷地貌一般。随后又搭配米叶冬青、金边六月雪点缀群山之间,使作品意境更加立体、深远。”田原说,这幅作品耗时数年,是一幅重庆元素满满的作品,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热爱。
作品完成后,他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为作品题名。“笑”字拟作浪花的声音,产生出滩险、浪急的意境,“万山去”既为写实,更是辅助了这一意境。题名只字未提三峡,是希望观者细细品味作者心中的三峡。
上游新闻记者 范圣卿 摄影 胡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8:16 , Processed in 0.01172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