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美援朝让我们明白:尊严在勇者的剑锋之上,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3 19:56: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抗美援朝让我们明白:尊严在勇者的剑锋之上,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2021-09-03 17:48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让无数国人泪目。抗美援朝之战已过去70余年,但这场战争仿佛就在昨天,那么地刻骨铭心,那么地震撼灵魂,不能忘,不敢忘!

这是一场立国之战,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这是一场正义之战,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面目,保卫了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这是一场情谊之战,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

这场战争,我们应该记住什么?

首先,我们应当记住那艰难而又伟大的决策。

一个才成立一年的新中国去和十几个列强联盟在别人的地盘上真枪实弹地拼命。才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自己的事情一大堆,为什么要去管这“闲事”?拿什么去和列强们拼?

是否出兵,一开始就有不同声音,即便是今天还有些好事者依然揪着不放,胡诌歪论。所以当毛主席表明不仅要管、还要入朝作战的态度时,国内一些人不理解,苏联诧异,美国更是做梦也没想到。

这的确是一个惊人之举。这种“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的豪气,“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来了,我们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的胆气,“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和“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的勇气,不是随随便便的人就有的,不是轻轻松松地就能做出决定的。

新中国一没有钱,二没有拿得出手的武器装备,三没有出国作战的经验,更重要的是,百年战乱,积贫积弱的中国老百姓经历了太多苦难,又要走向新的战场,这些不利因素的确令毛主席有些担忧。

但毛主席有勇更有谋,知己更知彼。他对中国人民和军队有信心,因为这是保家卫国之战,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他有戳破纸老虎的策略,因为这是勇气也是智慧的较量,中国人从来不缺这个。

而且为这场战争,中国有充足的预备力量可用,可以实行“轮番作战”,美国远离本土,即使依托日本,也要跨越大海。尽管这是血的代价,当国家的尊严和正义有时必须用生命来捍卫。

试想,如果我们置之不理,美军掌控了朝鲜,就仿佛在我们头上插了一把刀,加上它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们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脚上,这样的日子我们能过得安生吗?

试想,如果我们置之不理,有中国半数重工业的东北就直接处在其大炮射程之内,我们那一点点家底就没了,我们还能安心搞建设吗?

试想,如果美国得逞,国际环境会严重恶化,亲美派将会越发活跃,新生中国将更难在国际上立足,难有出头之日。

出兵作战,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不屈、胆略、豪气,更体现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和侠义。没有这些精神动力,没有这样的思想武器,即便是出征,也难有最后的胜利。

其次,我们必须记住出国征战的英雄们。

在敌军第9次进攻时抱起炸弹包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为避免暴露,葬身火海壮烈牺牲的邱少云;用多处受伤的身体,堵住敌机枪口的黄继光……

还有,志愿军第50军代理军长蔡正国、39军副军长吴国璋、67军军长李湘、23军参谋长饶惠谭、20军58师参谋长胡乾秀、39军116师参谋长薛剑强……

无论是官还是兵,无论是男还是女,他们都是为这场战争付出生命代价的有名英雄,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那个青年时代,定格在那高光时刻,他们的名字将永远写在历史上。

在抢修大宁江桥过程中,铁道兵团直属独立团的战士们用“身体”铺路;上甘岭战场上倒下的勇士们,冰雪长津湖那些冰雕战士,汉江边上浴血阻敌的热血男儿……

他们很多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就埋骨他乡,就这样和亲人永别,留下的的只是一段段催人泪下的故事,而故事中我们只能用“他”和“他们”来表述这些无名英雄。正因为他们没有留下名字,我们更应该记住他们,让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抗美援朝30余万志愿军伤亡,14万英雄儿女长眠在异国他乡,这是一个血淋淋的数字,我们首先必须记住这些以命卫国的英烈们,没有这种敢于牺牲的精神,就没有抗美援朝的胜利。

抗美援朝胜利后,很多战士们回到了家乡,他们并没有将昔日的战绩作为资本,养尊处优,而是继续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很多人依然选择了回乡当农民。他们无论在哪里,都是永远的国家战士;无论在哪里,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柴云振,朴达峰阻击战,他一个人歼敌200多人,伤愈后“溜”回老家,隐功埋名,当了33年农民;还是当年的首长秦基伟千方百计花了多年时间才把他找出来。

1953年,美军飞机轰炸我装满汽油的火车,刘祚坤一个人从燃烧的车皮上抢救出85桶汽油,荣立一等功臣。1956年,双腿病残的刘祚坤毅然回到了湖北咸宁,把证书奖章锁进柜子,安静地做个农民。

这样的志愿军英雄老兵不止一个两个,他们有名字,却选择了做一个默默无名的人。他们说得最多最朴实感人的一句话是:“与死去的战友相比,我能活到今天就不错了,立个功没啥了不起。”

他们同样是不朽的英雄,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我们定当永远铭记。因为他们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需要每天把桂冠戴在头上,奖章是用来鞭策自己的,没必要拿出来炫耀,荣誉和回报在他们眼里很淡,很淡。

七十多年年过去,当年在战场上热血奋战的勇士们很多已经离开了我们,如今仅剩万余,且差不多都是百岁老人了(年龄最小的也80多了),让我们好好地爱护这些“国家老人”,让他们为牺牲的战友们多看看这和平静好的盛世中国。

有一群人,我们一样要记住他们——受尽折磨的被俘人员

抗美援朝,志愿军有2万多人被俘,但最后回国却只有6000多人,其他的人都去哪里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发生在朝鲜战争济州岛战俘营中一幕。

“还没有死,他还没有死,给我继续打!”特务们发疯地喊叫,在战俘营中惨无人道地施暴。

遭受酷刑的志愿军战士叫张子龙,1951年被俘。面对美军“请来”的伪蒋特务威逼“甄别”,他一直坚持要回大陆,并拒绝参加“示威游行”和喊反动口号。

特务恼羞成怒,先狠狠地一顿耳光,接着将张子龙吊起来用皮鞭抽打六个小时,再倒吊起来,用木棒击头,用火烧肚子,刀子扎太阳穴……

鲜血染红了张子龙身下的土地,用最后的力气抬头怒骂。特务们冲上去,丧尽天良地用铁锹挖心烹煮,威逼其他战俘分食。

这样的惨象在济州岛、巨济岛战俘集中营每天都在发生,暴乱、酷刑、暗杀在战俘的日常生活中交织成一幅恐怖的图画。

想要回国,面对的就是匕首和刺刀,烙铁纹身、虐待暴打、酷刑暗杀,丑恶的特务们无所不及,穷凶极恶。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一万多战俘被逼着去了台湾。

还有很多惨死在集中里。1952年2月18日,62号战俘营被美军包围,中朝战俘誓死也不接受他们的“甄别”。狠毒的美军先用机枪扫射,再用坦克碾压,373名战俘就这样倒在血泊中。

集中营,这样惨案每天都在发生,最后只有6000多志愿军战俘有幸回到了祖国。令人痛心的是,这其中还有2172名病伤,他们有一半的人被截断了两条肢体,有四人四肢全被截去。

很多人说他们是被俘人员,不应该记住,可他们不仅在战场上拼杀,还要在战俘营中遭受非人待遇,那些牺牲在战俘营里,那些活着回来的被俘人员没有人向敌人低头,难道他们不应该被我们记住吗?

抗美援朝,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那震撼全世界的国家凝集力。

这场战争我国一共出动了130余万兵力,正是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才保证了浩浩大军一波接一波地跨过鸭绿江,走向朝鲜战场。保家卫国,许多复员的解放军官兵主动请缨归队,广大热血青年踊跃参军,每一个人都以能为这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而自豪。

没有飞机,就全民总动员。农民义务增加副业生产,艺术家进行义演,学生勤工俭学,大家节衣缩食。在一年时间内,捐款55650.37万元,可购战斗机3710架,足够武装30个空军师。

常香玉卖了孩子的金锁和首饰,卖了自家的汽车,奔赴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等6省义演170多场,半年时间实现了她为志愿军捐得一架飞机的愿望。

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开明人士巴什拜划拨出400匹马、100头牛、4000只羊和黄金100两捐献一架气式战斗机;原国军将领高桂滋变卖房产捐献1架飞机;就连几岁的儿童都抱着存钱罐走上街头……

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努力工作,全力支援,不仅是兵员和飞机大炮等武器,还有棉衣、棉鞋、粮食,总之只要前线需要,国内就是勒紧裤带也要挤出来,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变出来。这里边最让人铭记的当然就是炒面。

为了满足志愿军将士足够炒面这种中国特色的军粮需求,东北乃至全国党政军民齐行动。一时间形成了男女老少齐动员、家家户户忙炒面的热潮,就连周总理也“忙里偷闲”抽出时间和群众一起制作炒面。

这样饱含深情的炒面,在前线不仅能填肚子,更是一种精神粮食。即便是一口炒面一口雪,他们都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正是全国人民这种伟大的爱国热忱,将贫弱的中国凝聚成一个强大的整体。这是一场举国之战,全国上下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不仅实现了保家卫国的目标,更增强了国家凝集力。

除了上面的这些,我们应该也不能忘记苏联的军事援助。虽然苏联在一些事情上伤害过我国的情感和利益,当初援助也有自己的动机与目的,但在此战中,苏联的军事援助对抗美援朝的胜利,起到了很大作用。作为历史,我们不能忘记。

纵观抗美援朝,新生中国狠狠地扇了美国一个耳光,中国不仅没有被美国打垮,反而取得了胜利,并借助此战初步完成了陆军武装制式化和初级现代化,打出了一支强大的中国空军,轰出了一支威武的地面炮兵、装甲兵,完成了军队后勤保障体系建设。

试想想,如果没有此战,中国军队现代化的进程会有这么快吗?新中国能那么快在世界丛林里站起来吗?中国能有此后数十年乃至今天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吗?

所以,我们不仅仅要记住上面这些,更应该明白:坛坛罐罐打破了,可以再造,而一旦尊严没了,可能你永远只能低头哈腰地苟活;我们还必须记住这份尊严是中国付出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军费开支换来的,是整个国家众志成城换来的,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

这场战争的意义不再是战争,而是一种震撼世界的民族精神,她将化为每个中国人永远也不能丢掉、不能忘记的座右铭。这句座右铭我觉得就类似于著名军事战略专家戴旭和著名军事评论家萨苏两人分别说的一句话——

尊严在勇者的剑锋之上,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 15:03 , Processed in 0.00831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