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4-6-14 07:36 编辑
中国婚俗文化 (十) 中国特色婚俗 3、走婚习俗 走婚是“母系”家庭中重要组成部分。成年男子“走婚”是一个传宗接代繁衍后裔的途径,只是不同于其他民族夫妇长年生活在一起。他们是日暮而聚,晨晓而归,暮来晨去。
摩梭人走婚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阿注”定居婚;一种叫“阿夏”异居婚。不管那种婚俗都得举行一个古老的仪式,叫“藏巴啦”,意思是:敬灶神菩萨和拜祖宗。在女方家举行这个仪式,时间一般在半晚,不请客、不送礼,朋友们也不参加。这个礼仪是由男方家请一证人把求婚者领到女方家,当然是男女青年早已有了感情了,不存在媒妁之言,母舅之命。他(她)们的母亲及舅舅们也了解和默认后才举行,男方家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把带来的礼品按规矩放在火塘上方锅桩的平台上及经堂里的神台上,向祖宗行礼,向锅桩行礼,再向长辈及妈妈、舅舅、姐姐行礼,然后接受长辈们及姐妹们的祝福。送去的礼品按尊长、老少各有一份。你的心上人“阿夏”必须按摩梭人装饰,从头到脚都要精心打扮。
男方会得到女方精心用摩梭麻布亲手织成有摩梭特色的花腰带。女方家决不会向男方家摊派钱物。他们认为男女相爱是平等的,比什么都重要,感情是摩梭人“走婚”的重要因素。当证人向“阿夏”的母亲、舅舅们交待完后,从此男女双方就公开化了,“阿夏走婚”不请客,不操办,这种古老的风俗又可俭朴、又省事,整个仪式一个小时即可完成。现在来讲“阿注”定居婚。摩梭男女青年通过“走婚”仪式后或从男女双方家搬出居住在一起,或男方到女方家居住,也有女方到男方家居住的,但后两者并不多见,他们长年相守、生活在一起,抚养着下一代。这种定居婚为“阿注”定居婚。 泸沽湖景区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西南川、滇两省交界处,距县城约170千米,海拔2,700米。泸沽湖区生态环境良好,湖周群山环抱,湖水清澈透明,湖面似一弯新月,恬静秀丽。 泸沽湖地区居住着蒙古、藏、彝、普米、纳西、白族等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多样,尤以土著摩梭人(蒙古族的分支)至今保存着母系家庭和“走婚”习俗最为独特。
泸沽湖山美水美人更美,除奇特的婚姻和风俗外,泸沽湖畔姑娘小伙那一身独特的服饰更是令人瞩目。泸沽湖即是女儿国,又是歌舞的王国,一经踏上这片热土,游人无不为那远远近近、悠悠扬扬的“阿哈巴拉”所动容,无不为那如巨龙滚动的甲搓所诱惑。看吧,那远方漂来的猪槽船,载着阿妹,向您招手,向您放喉:“呵,朋友,来了就莫走,阿妹陪您到月落西山头”。
泸沽湖的人文景观十分独特而又丰富多彩。它至今仍然保留着古老的“母系”社会,一家之中以“母亲”为首,以“女性”为主,它独特的“走婚”风俗决定了它独特的社会背景。沪沽湖养育的摩梭女儿,个个美丽健壮、勤劳善良、情深似海。她们在属于自己个人所有的花房里编织少女的梦,实现她的情真意挚的爱。她们没有古圣先贤留下的清规戒律,没有孤寂、失落的烦恼、忧伤。她们不奢求不属于自己的一切,她们不会做金钱、物质和权力的奴隶;她们按照自己的质朴本性,遵循自己心的指引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无忧无虑地劳动、生活、恋爱,在母亲湖的山光水色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纯朴的本色。被世人称为“现代的女儿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