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章含之:一婚出轨男同事,二婚嫁花甲乔冠华,晚年一句话激怒前夫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21 05:25: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紫蝶 于 2021-9-21 05:28 编辑

章含之:一婚出轨男同事,二婚嫁花甲乔冠华,晚年一句话激怒前夫                                                         2021-09-20 20:00                    



     众所周知,毛主席过生日一般都很简单,他只是在生日的那天把身边的几位工作人员请来吃一顿便饭。一来是图个热闹,二来是跟大家说说话、交流一下感情。
毛主席有个习惯,他不喜欢搞私人聚会、宴请,特别是请自己的老同事、老部下吃饭。为什么呢? 因为毛泽东认为这里面有一个团结的问题:请客吃饭看似简单,但里面深藏玄机。被邀请的人会感到是一种殊荣,是主席重视自己;未被邀请的人就会感到失落,是被主席忽略的人。这种不利于团结的事情,主席是反对的。
1963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七十岁的生日。按照中国的传统,七十岁已经是进入古稀之年了,这样七十整岁的生日是要庆祝一下的。于是,毛主席打破了惯例,他请来了直系亲属,又请了程潜、叶恭绰、王季范和章士钊四位湖南老乡来做客。
章士钊接到请柬后,就带上他的小女儿章含之去了中南海毛主席的家中。
当时,28岁的章含之是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的一名教师。毛主席见章含之举止得体、一表人才,边询问了她的工作情况。当得知她是英语老师后,毛主席便笑着问章含之:“章老师,你愿不愿当我的老师啊?我想跟你学英语。”章含之以为毛主席是在开玩笑,她红着脸说:“毛主席,我哪敢当您的老师,您是全国人民的领袖,是我们大家的老师。”毛泽东却很认真:“在英语方面我就当不了老师,而且还要拜你为师啊!”
就这样,章含之成为了毛主席的英语老师。

其实,章含之并不是章士钊的亲生女儿,他是章士钊在解放前收养的养女。不过,章含之并不是出生在普通的家庭。她的父母也都是旧上海的名人,特别是他的爷爷陈调元,是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曾经担任过三任国民党的省主席,是民国时期的一位权利和地位都很显赫的人物。
章含之的亲生母亲名叫谈雪卿,是旧上海的一位著名美女。她和胡蝶、徐来、王吉并称为上海滩“四大皇后”。 胡蝶和徐来都是著名的电影皇后,有“黑猫”之称的王吉被称为舞厅皇后,谈雪卿则是“康克令皇后”。前三位都是娱乐圈的知名人物,被影迷、舞迷热捧也是情有可原的,但谈雪卿只是上海一家大百货公司的普通营业员,她为何也能被捧为“皇后”?而且,“康克令”又是何物?
原来,“康克令”是美国生产的一款高档自来水金笔的品牌英文名称,它的知名度仅次于“派克”金笔,售价为四块银元。当时,上海的普通人月收入大约为十块银元,能买得起“康克令”金笔的也都是些非富即贵的有钱人。这家百货公司为了招揽顾客,就为“康克令”专柜招聘了几位容貌秀丽、气质高雅的女孩子,谈雪卿就其中的一位。
谈雪卿不仅长相甜美,还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服务态度谦恭有礼。久而久之,谈雪卿给顾客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因此,她的销售业绩直线上升,不仅在公司内排行第一,而且还远远地超过了“派克”金笔的销售总额。
这家百货公司为了进一步提高营业额,打败“派克”金笔,就顺势搞了一场“选美”活动,把谈雪卿就打造成“康克令皇后”,并且把谈雪卿的照片制成了巨幅广告挂在了公司的显著位置上。
这样一来,谈雪卿一下子成了上海滩的名人了。每天,她的柜台前挤满了青年男子,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借买笔为由一睹“康克令皇后”的芳容。
一次,上海滩一位号称“太子”的富家子弟向谈雪卿求婚。谈雪卿没有相中他,于是她机智地回答道:“你是太子,我是皇后,太子娶皇后岂不乱了规矩!”谈雪卿说话圆滑,既捧了对方,也抬高了自己,足见其交际能力之高。
后来,谈雪卿认识了陈度(陈调元的儿子)。与富商相比,陈度的条件就优越得多了。他不仅年轻富有,而且门庭显贵,谈雪卿和她的父母对此都很满意。随着感情的升温,二人开始了同居生活。
1935年,谈雪卿生下了一名女婴。这时,谈雪卿要求陈度“八抬大轿”把自己娶进陈家。可是,陈度的父亲陈调元却坚决不同意,原因有二:一是陈度已经娶妻生子,而且陈度妻子的娘家也是背景深厚的官宦人家,轻易得罪不起;二是谈雪卿的社会地位卑微,谈家与陈家“门不当、户不对”,相差太悬殊。经陈度苦苦哀求,陈调元退让了半步,开出了一个条件:嫁入陈家可以,但是身份只能是姨太太。对于这样的结果,谈雪卿的父母坚决不同意。于是,双方僵持了起来。
后来,陈调元担心此事一旦传出去,势必会对自己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于是,他找来了好友章士钊帮助解决此事。章士钊向谈雪卿一家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是按照陈家的意思,以姨太太身份入门;二是陈家拿出5万银元,作为谈雪卿的精神补偿费,从此断绝与陈度的关系。

最后,谈雪卿一家选择了第二个方案,拿走了5万银元。大人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女婴的归属问题却成了一个难题。章士钊看着襁褓里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心里生出了怜悯之心,他决定收养这个可怜的女婴。
回家后,章士钊给女婴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章含之。“含之”的寓意也很美妙,章士钊就是要把她像宝贝一样含在嘴里,呵护她长大成人。
1949年,章士钊应毛主席的邀请参加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随后,章士钊把女儿章含也接到了北京。
同年,在圣诞节的舞会上,14岁中学生章含之遇见了17岁大学生洪君彦。在舞会上,情窦初开的章含之被洪君彦的气质所征服,她一见倾心。整场舞会,章含之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洪君彦的身影。
回到家后,章含之久久难以入眠,洪君彦那高大帅气的身影始终在她的眼前晃来晃去。于是,章含之提笔给洪君彦写了一封信,信中她委婉地表达了对洪君彦的爱慕之情。
洪君彦祖籍浙江,他和章含之一样,从小都是在上海学习、生活长大的。洪君彦家以前是开银行的,他的父亲曾经担任过浙江商业储蓄银行董事长。洪家虽然富有,但父母思想进步、家风开明。受家庭影响,洪君彦不仅学业优良,而且他身上从来没有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反而是一个乐于助人、性格随和的人。

当时,洪君彦收到信后吃了一惊。因为,他和章含之只是在舞会上有一面之交。在他的印象里,章含之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他一直把她看做是小妹妹。他没有想到这个小妹妹如此的“大胆”,竟然主动向他敞开心扉。此时,洪君彦有两个顾虑:一是章含之的年龄还小,还不一定真正懂得爱情;二是章含之还只是一名初中生,如果过早地谈恋爱势必会影响她的学业。为此,洪君彦主动找到了章含之,向她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同时,与章含之当面约定:现在我们的年龄还小,要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学业上。如果你真心爱我,就先把爱埋藏在心底,等你大学毕业了我们就结为秦晋之好。为了这份神圣的爱情,我会一直等着你!
1957年,章含之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本科毕业,洪君彦也作为北大研究生被留校担任了教员。这时,章含之和洪君彦在双方父母的祝福中举行了俭朴的婚礼。
三年后,章含之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唯一的孩子。夫妻二人给这个小女孩起了个可爱的小名“妞妞”,她的大名叫洪晃(著名导演陈凯歌的前妻)。

女儿的诞生,给章含之和洪君彦带来了做父母的快乐。每到周末,夫妻二人都会带着“妞妞”去公园里玩。为了培养女儿的学习兴趣,章含之还特意买了一套英文版的儿童百科全书,“妞妞”最喜欢看书里面的彩色插图,漂亮的图片让她爱不释手。晚上睡觉时,洪君彦就给“妞妞”讲《安徒生童话》故事,女儿最爱听《拇指姑娘》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有时,“妞妞”会伤心地问爸爸:“那个卖火柴的小姐姐太可怜了,她会找到她的外婆吗?”每当这时,洪君彦的心情也很沉重,但是他会面带微笑地告诉女儿:“善良的人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愿望的!”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洪君彦被调离了教师的工作岗位,他先是在锅炉房干了一阵子,随后又被派往郊区参加劳动,最后,洪君彦被调往了江西参加开荒劳动。这时的洪君彦心情是复杂的,身体健康方面也出了问题,他的情绪低落到了顶点。
此时,与丈夫洪君彦相比,章含之的事业发展得很顺利。从1963年起,章含之由于政治可靠、业务扎实,被毛主席聘为英文教师。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几年后,章含之又被调入了外交部,先后担任了亚洲司的副处长、处长、副司长,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女外交官。
由于工作环境的改变,加上夫妻又分居两地,章含之和洪君彦的夫妻感情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他们之间的话越来越少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几乎中断了,二人从曾经的挚爱变成了形同陌路。

1972年,章含之和洪君彦办理了离婚手续,彻底结束了他们之间长达23年的感情。
1973年,时年38岁的章含之与花甲之年(60岁)的时任外交部部长的乔冠华举行了低调的婚礼。当时,乔冠华的子女非常反对父亲的这桩婚事。因为乔冠华的夫人龚澎(新中国外交部第一位女发言人,我国著名的女外交家)刚刚去世三年,子女们不理解父亲为何这么急着再婚。同时,也有一些人对他们的婚姻做出了猜测:章含之是一个有想法的女人,她想在仕途上走得更远,她需要一棵大树为他遮风避雨。
其实早在一年前,乔冠华和章含之就有了一种惺惺相惜的心灵感应。那时,章含之和洪君彦的婚姻关系已经处在名存实亡的状态。
同时,作为聪慧知性的女人,章含之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了乔冠华对自己的那份感情。但是,章含之又有很大的顾虑:年龄和地位的差距。当时,章含之38岁,乔冠华已到了花甲之年(60岁),两人的年龄相差22岁;另外,章含之只是一名处长,而乔冠华是部长级的高干。这样的“老少配”世人会怎样看?对此,章含之有些犹豫不决。
一次,章含之参加了一位外国总统访华的接待工作,由于那位总统临时增加了一些访问内容,使得接待工作延长了一些时间。等到工作结束时,已经是凌晨三点钟了。当章含之赶回到外交部大楼时,一名值班的工作人员正在焦急的等待着她。他一见章含之就急切地说道:“章处长,你可回来了,乔部长都快急死了!”
当时,章含之被搞得有些莫名其妙。经她仔细询问,才得知事情的缘由。
原来,乔冠华在这天晚上连续打了很多电话找章含之。外交部的值班人员不知道章含之的工作日程,找遍了整个办公大楼也没有找到章含之。这一下可急坏了乔冠华,时间已经接近凌晨了,出于对章含之人身安全的担心,他要求值班人员务必找到章含之,并向他报告。
知道了这些后,章含之很感动,她立即驱车赶到了乔冠华家。此时,乔冠华还没有休息,他坐在沙发上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着香烟在焦急地等待着消息。
当章含之出现在乔冠华的面前时,他立即迫不及待地迎了上去,一把抓住了章含之的手说:“找不到你,我心里有些发慌。现在见到你了,我终于放心了,你也快回去休息吧!以后到哪里都跟我说一声。”
这件事发生之后,章含之深知自己已经无法改变她和乔冠华之间的爱情了。她终于下了决心,决定和乔冠华相伴人生。

1976年,章含之和乔冠华双双离开了外交战线,结束了职业外交官的生涯。当时,章含之41岁,乔冠华63岁。从此,她和乔冠华过上了平民的生活。
1983年乔冠华因病去世,享年70岁。从时间上算,章含之和乔冠华在一起的日子正好十年整。对于乔冠华的离去,48岁的章含之一直沉浸在对丈夫的深深怀念中不能自拔。
后来,曾经有朋友问章含之:是否考虑再找个“老伴”? 章含之望着墙上挂着的她和乔冠华的合影照片无限感慨地说:“曾经经历过大海以后,不可能再在小溪里游泳了!”
晚年的章含之重新活跃起来,她撰写回忆录、参加电视上的访谈节目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对于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特别是她和前夫洪君彦关系,她披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情节。
  章含之在自己的回忆录《风雨情》里写道:1972年9月的一天晚上,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刚离开北京,毛主席就听取中日首脑会谈情况汇报,作为接待组成员,我也参加了讨论。当时,毛主席的心情很好,他突然他话锋一转,严肃地问我:“我的章老师,今天我要批评你,你没有出息!你太好面子了,自己不解放自己!你的男人已经同别人好了,你为什么怕别人知道?”
章含之书中的这段话很明显地给读者透漏出这样的信息:通过毛主席批评她太要面子,怕人家说闲话的心态。继而说出了前夫洪君彦背叛爱情、婚内出轨之事。
与此同时,章含之的这段话激怒了远在香港的前夫洪君彦。
原来,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洪君彦又回到了北京大学工作。改革开放后,洪君彦历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北大美国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1993年退休后,一直定居于香港。
本来,洪君彦在与章含之离婚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不愿意回忆过往的痛苦经历。但章含之的这段话把他的平静生活打乱了:老同学、老同事经常打电话询问此事的真伪;学生和弟子们也纷纷登门表示关切此事。
洪君彦被章含之的这段话彻底地激怒了。他气愤地对女儿说:“妞妞,告诉你妈妈,她写书可以。但为什么要在离婚的问题上向我泼脏水、颠倒黑白呢?”女儿洪晃也很理解父亲洪君彦此时的心情,她真诚地说:“爸爸,你也可以写一篇《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

于是,洪君彦在激愤中提笔写下了《不堪回首——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一书。
书中,洪君彦对于自己“出轨”一事没有回避,他承认了自己在与章含之离婚前确实发生了“出轨”行为。但是,洪君彦指出:章含之“出轨”在先,我“出轨”在后。
为了证明事实,洪君彦详细地叙述了自己和章含之在离婚前发生的两件事:
一、章含之“出轨”在前
1966年,章含之和北京外国语学院英文系的教员们一起去上海,其中有一位姓张的未婚青年教师引起了章含之的好感。张某高大英俊、谈吐不凡,一路上,章含之和这名“小伙子”交谈甚欢,他们谈理想、谈人生,谈的更多的是爱情观。到了上海后,章含之住进了洪君彦的姐姐家。
一天,洪君彦的姐姐和姐夫意外地发现了章含之与张某在她家卧室里发生了不轨的行为。当时,洪君彦的姐姐为了挽救弟弟的婚姻,并没有马上告诉洪君彦实情。直到二人离婚后,姐姐才把真相讲了出来。
不久,章含之回到了北京。一次偶然的机会,洪君彦在章含之的皮包里发现了一张张某的照片和一盒安全套。当时,洪君彦如五雷轰顶,他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据洪君彦自述,在那段时间里,他和章含之根本没有夫妻生活了,而眼前的照片和安全套已经充分证明了章含之“出轨”了。洪君彦简直要疯了,他愤怒地喊道:“我要去找张某对质,你和他究竟是什么关系?”章含之一见事情要闹大,就赶紧道歉认错了。当时,洪君彦考虑到孩子才六岁,就原谅了章含之的不忠行为。
二、洪君彦“出轨”在后
1968年,洪君彦在农场劳动时认识了一位北大西语系的一位女教师。二人在劳动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慢慢地产生了感情。
1969年,二人先后回到了学校。这时,洪君彦和女教师的接触机会更多了。于是,二人突破了婚姻的底线发生了婚外情。

其实,也许章含之和洪君彦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婚姻破裂,以及后来的是是非非、恩怨情仇,受到伤害最深的是他们的女儿洪晃。洪晃曾经回忆说:父母离婚的那天晚上,我看到父亲一个人坐着公交车回北大,于是,我站在车站上一个人大哭了一场。
小时候,洪晃就在父母的争吵中度过了童年,成年后,她又经历了父母的互相指责、恶语相向。她心疼母亲章含之,也尊重父亲洪君彦。她希望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该有多好,她也希望这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地消融。
2008年,章含之在北京病逝,终年73岁,女儿洪晃陪伴她走过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四年后,洪君彦也离开了人世,享年80岁。
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 09:22 , Processed in 0.00936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