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4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往往醉后写江山(一)——傅抱石-《读懂大师》-谢先莹编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8 04:14: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21-10-8 04:15 编辑

往往醉后写江山(一)——傅抱石-《读懂大师》-谢先莹编著                                                         2021-09-26 12:58                  

读懂大师 中国历代书画家的传奇故事 谢先莹编著  

往往醉后写江山(一) ——傅抱石

傅抱石出生在江西南昌的一个修伞匠人家。青年时受石涛思想影响“我用我法”“搜尽奇峰打草稿”。早年留学日本,后回国后执教。擅画山水,中年创“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

往往醉后写江山(一)——傅抱石-《读懂大师》-谢先莹编著

现代·傅抱石《山水人物图扇》扇面纸本设色

穷家才子得芳倾

傅抱石(1904—1965年),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江西新余人。我国著名国画家、金石家、美术史绘画理论家。自幼酷爱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刻苦钻研,尤其推崇石涛。1921年考入江西第一师范学校,号“抱石斋主人”傅抱石从此走上艺术之路。早年留学日本,1935年回国后执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傅抱石擅画山水,尤其是到了中年,由他创新的水墨技法“抱石皴”,这种“皴法”看似粗头乱画,杂乱无章,用笔也不讲究,但是却有一股浑然一体之气,气势豪迈。傅抱石创作的画到了晚年多为大幅,气魄雄健,带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艺术精神。他的画多为泉瀑雨雾之景,再配上很小的人物来称景。人物画则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往往醉后写江山(一)——傅抱石-《读懂大师》-谢先莹编著

傅抱石自幼聪明好学,在其5岁时就跟邻居学习识字,7岁时被送到私塾免费旁听,在私塾断断续续读到14岁时,插班进入江西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开始了他正规的读书生涯。1921年,小学毕业后,傅抱石升入江西省第一师范学校继续学习,并开始了他美术创作和研究的艺术生涯。高小毕业时,傅抱石回到故乡章堂乡,他的家人及亲朋好友为其高小毕业举行了游乡庆贺的活动,在亲眼目睹了这热烈景象后,傅抱石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冲动与激情,在油灯下铺纸研墨,一气呵成《乡居图》,记录了他的家乡“山乡景幽,农家无闲人”的景象。这也许是他平生第一次达到以笔墨抒写心中意境的境界。

在第一师范学习期间,他辗转奔波于城里的旧书店,开始读一些关于古代画史画论方面的著作,这为他以后的美术史论研究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一次,当他无意间读到陈鼎[1]所著的关于记述石涛的《瞎尊者传》时,其中的一句“我用我法”让傅抱石茅塞顿开,并对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思想赞叹不已。为了表达对石涛画品及画论的敬意,他不仅刻制了“我用我法”的印章以为己用,还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抱石斋主人”。


往往醉后写江山(一)——傅抱石-《读懂大师》-谢先莹编著

小时候,傅抱石家附近恰好有一家画铺和一个刻字摊,他从小就在这些具有中国传统艺术气息、充满文化氛围的场所流连忘返,潜移默化,他常常写写画画,临摹瓷器上的彩绘,得到裱画师傅的赏识后,裱画店里的书画就成为了他学习的模本。在开始踏上艺术道路时,傅抱石将赵之谦所著的《二金蝶印谱》当成他学习篆刻的启蒙教材。22岁时师范毕业,因为考试成绩第一,傅抱石得以留任师范附小做教员。于是他开始了《摹印学》的写作,并把自己多年来治印的感受糅合其中。他不断模仿、学习赵之谦所刻印章,以至于后来真伪难辨,连教他刻字的师傅也惊叹不已。从此,南昌城里不断有“赵之谦”的印章出现,成为当时人们茶余饭后的议论话题,而傅抱石也多了一条养家糊口的途径。从此之后,傅抱石就有了“印痴”的称号,在南昌城里小有名气。

[1]陈鼎,字理斋,安徽桐城人,一作镶宁人。官至广东香山县丞。善画山水,有王翚之才能,且具王时敏之俊逸。嘉庆十八年尝试作山水图。著有《茂林叠翠图》《八大山人传》等。


往往醉后写江山(一)——傅抱石-《读懂大师》-谢先莹编著

傅抱石像

珠联璧合

1928年,傅抱石在省立第一中学教国画、篆刻及艺术理论。当时他二十出头,模样跟学生看起来相仿,自然相互之间比较容易沟通,亦师亦友。一次,当他上篆刻课时,坐在前面的一位女生举手说:“傅老师,你在黑板上写了错字。”傅抱石心存疑惑,回头一看,这字果然少了一横。同学们哄堂大笑,后来,一个学生说明真相,原来正是那位举手的女生抹掉了其中一个字的一横。傅抱石这才知道,那个开玩笑的姑娘叫罗时慧,出生在沈阳,小名奉姑。自那以后,他开始留意起这个俏皮可爱的姑娘,每当看到她时,他的心跳会加快;每逢要到艺术科上课,他总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和紧张。

而早已“乱了方寸”的罗时慧也总想让傅抱石多关注她,于是她在课堂上常常提问,还会无缘无故地迟到。这天轮到傅抱石教绘画课,画的是学校旁边北湖的荷花,学生们着手作画,傅抱石在同学之间走来走去,仔细地纠正构图,说明墨色的层次。终于走到了那个让他既紧张又欢喜的罗时慧面前。他发现她的宣纸上,只是简单的画了几朵粉红的荷花,其他地方却是空白。“你为什么不把荷叶也画上?”傅抱石不由得皱起了眉头。罗时慧红着脸说:“我不会画荷叶。”傅抱石心想,也许是她怕自己掌握不好落墨的力度和层次感吧,毕竟荷叶须根据荷花的形态、位置来精心布置和勾勒,甚至还要大胆的泼墨。于是他接过她手中的画笔,在她未画完的纸上顺势画起来。经他渲染描绘后,荷花立刻显得生机勃勃。他看了看,然后题上:“罗时慧画荷花,傅抱石补叶茎,抱石题”。


往往醉后写江山(一)——傅抱石-《读懂大师》-谢先莹编著

下课后,傅抱石见罗时慧手里还拿着这幅画仔细观察他画的荷叶。罗时慧说:“真奇怪,仅仅是几支荷花,几片荷叶,竟比满湖的荷叶荷花还要好看。”傅抱石不由问道:“你的荷花画得很好,为什么不试着画一下荷叶呢?”“我是故意留给你画的,这叫珠联璧合嘛!”罗时慧望着傅抱石,娇羞地笑了起来。傅抱石叶不禁怦然心动。

罗时慧出身于书香门第,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其实她那时已经悄悄对这个才华横溢、年轻有为的老师芳心暗许,而家境一般、出身低下的傅抱石却心存不敢高攀之念。后来,聪明的罗时慧为了多与傅抱石接触,就劝说父亲请傅抱石给她的两位弟弟做家庭教师,后来又以方便教育两个弟弟为由让父亲请傅抱石住到自己家里。

两年后,经过两人的不懈坚持,他们终于如愿以偿地结为夫妻。举办婚礼那天,傅抱石亲自用隶书写了一副对联“乾坤定矣,钟鼓乐之”张贴于大门两侧。


往往醉后写江山(一)——傅抱石-《读懂大师》-谢先莹编著

现代·傅抱石《芭蕉人物图》立轴纸本设色

磨墨妇人是知音

傅抱石与罗时慧结婚时,因为傅抱石的家境太过贫寒,门第相差太大,以至于阻力重重,但之后几十年的生活他们一直甘苦与共,谱写了一段佳话。

结婚之后,每天早晨,罗时慧为了不吵醒辛苦工作的丈夫,总是一个人静悄悄地起床,先是准备好全家的早饭,然后再收拾傅抱石凌乱的书房,把他昨夜用过的毛笔一支支清洗干净,再把毛笔一支支朝下挂起来,以备再用,可见她对傅抱石的细心与支持。如果傅抱石不去学校上课,她就坐在傅抱石的画案前,为他铺纸磨墨,就像他的助手一般。这磨墨看似简单,其实很费神也很需要时间。磨墨时,第一次只能注入大约占砚台高度三分之一的水量,而且必须始终按顺时针方向均匀地用力,磨快了墨太粗,画画时毛笔不畅,磨慢了又不出墨。在磨的过程中还须适时加水。磨完一砚后将墨存起来,然后再加入清水继续磨,直到磨好够一天用的墨。整个工作才算做完,这个过程足足需两个小时,而罗时慧每天都要这么为傅抱石磨墨。


往往醉后写江山(一)——傅抱石-《读懂大师》-谢先莹编著

傅抱石曾说自己不能一天离开罗时慧,常常夸奖自己的妻子,罗时慧也常自嘲自己为“磨墨妇”。罗时慧不上课的时候,总是陪伴丈夫旁边,帮他整理一些他需要资料。而且对于一些家庭琐事她从来不去烦扰他,因为她知道绘画创作需要灵感和激情,当他进入到某种情绪当中时,千万不能打搅。因此每当傅抱石潜心创作时,她总是悄悄地离去,并替他关好房门,然后静静地坐在堂前,一边等待傅抱石画完画,另外防止别人打扰到他。她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当傅抱石认为自己完成了一件满意的作品时,总会兴奋地大喊:“时慧,快来,快来!”罗时慧便立即奔去,站在丈夫的作品前,仔细观察,与丈夫相互品评。有时傅抱石情绪不稳,作画毫无生气,她会直截指出其不当之处。傅抱石常说,没有时慧,他的某些作品不可能完成,妻子就是自己新作的“试金石”。


往往醉后写江山(一)——傅抱石-《读懂大师》-谢先莹编著

现代·傅抱石《松阁观瀑图》立轴纸本设色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1-10-8 04:16: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21-10-8 04:18 编辑

往往醉后写江山(二)——傅抱石-《读懂大师》-谢先莹编著                                2021-09-26 13:01                    

读懂大师 中国历代书画家的传奇故事 谢先莹编著  

往往醉后写江山(二) ——傅抱石 铜印现真功

位于南昌闹市的口瓦子角,有一家叫“天宝斋”的笔墨店,店主张老板的侄子张维是傅抱石的学生,曾得到过他的资助与支持,叔侄俩都心存感激,彼此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张老板知道傅抱石家境贫困,生活紧张,就主动邀请傅抱石到店里悬牌刻铜印,以添补家用。说定之后,张老板向傅抱石预订了一百枚铜印,并在店门口贴出告示,上写“奉送铜印”四个大字,用朱砂书写注明这是特邀傅抱石先生治的印,润例每字五元,铜印奉送。

告示很醒目,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购买。铜印一排一排整齐摆放在玻璃柜内,非常引人驻足。开始的时候他们认为五元一字的价格可能会高了一些,购买者可能会犹豫不定。不料马上就有顾客上门,原来傅抱石在江西南昌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曾仿刻赵之谦治印二十余枚,后来被一人假冒以赵之谦名义售出,后来才知是傅抱石所仿制,所以傅抱石刻印名声很大,告示一出,颇具号召力,消息瞬间传遍全城,第二天就有人登门求印。傅抱石又回到了铜印的刻凿时代,向硬质材料开刀,令人感到惊讶。


往往醉后写江山(二)——傅抱石-《读懂大师》-谢先莹编著

后来据罗时慧回忆,当时画室的条件十分艰苦,很多应具备的工具都没有,也只能因陋就简,凑合着用。傅抱石把铜印夹固定在饭桌一角,因为饭桌边有一条凸起的边,容易固定,也不会偏移滑落。待到印文设计好之后,就一手抓住小锤,一手握住钢刀,双手并用,反复凿刻。南昌是全国天气最为炎热的城市之一,有时气温达到四十摄氏度,盛夏时节,傅抱石一边治印一边汗流浃背。以至于他用浸湿冷水的毛巾包着头来降温吸汗,罗时慧一直陪伴着他,给他用扇子扇着风。晚上的时候他就在煤油灯下刻,火花与灯火交错在一起,看得人眼花缭乱,他就揉揉眼再干。那个艰苦的年代,没有风扇,更没有空调,一般人家可能连纱窗都安装不起。因此。讨人厌的蚊子在夜晚显得异常疯狂,而蚊香的烟雾呛人,而且几乎不起作用。有时傅抱石就躲在蚊帐内刻,常常忙到三更半夜,有时困了、疲惫了,为了提神,就喝酒,以酒当茶。

刻铜印方法和技艺与刻石印有很大差别,刻铜印用力轻则刻凿不深,达不到效果;用力重则会影响点画线条的美观,或失刀刻坏。所以,傅抱石在长期的凿刻过程中细心体会,慢慢地掌握了规律与技巧,逐步进入佳境。他坚信一点:古人能做到的事,今人也一定能做到,而且要做的比古人技高一筹。


往往醉后写江山(二)——傅抱石-《读懂大师》-谢先莹编著

当时向傅抱石求印的人很多,有一次,来了三位有钱人和一个外国人,买了三枚象牙章和一枚铜印,四方印加起来总共有二十个字,一字五元,他们就先付润金一百块银洋。还说不急用,哪天有空顺路来取。哪料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百年不遇的龙卷风席卷南昌城,掀倒了不少房屋,马路上的许多大树连根拔起。飓风过后,暴雨倾盆而泻,到处飞沙走石,天地间一片混沌。人有旦夕祸福,四位已付润金的求印者,不幸在这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中命丧黄泉。傅抱石早已将印刻好,但已无法送顾客,好长一段时间,他总是耿耿于怀,于心不安,多方打听他们的地址,希望把钱退还给他们的亲人。傅抱石这种对事负责,坦诚待人的君子风度,就如同《墨子》里所讲的“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往往醉后写江山(二)——傅抱石-《读懂大师》-谢先莹编著

代笔写抗日檄文

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留学时,傅抱石和流亡日本的郭沫若[1]建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友谊。早年在第一师范学校小学做老师的时候,傅抱石就聆听过郭沫若的报告,印象颇为深刻。傅抱石经常向郭沫若请教史论研究中诸多问题,在绘画创作上也不时得到郭沫若的批评和指导,而郭沫若也逐渐地发现傅抱石的艺术天分和才华,每见傅抱石的得意之作都为之题咏,并为傅抱石在日本的首次画展题写了展名,给予了傅抱石精神上极大的鼓励。可以说郭沫若广博的学识和在日本的影响,为傅抱石在日本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从日本秘密回国投身于抗日的浪潮中,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任少将厅长。尽管他工作繁忙,但仍时常想念先前回国的傅抱石,曾多次寻找他的下落,傅抱石因家母病重,已于1935年6月提前回国。


往往醉后写江山(二)——傅抱石-《读懂大师》-谢先莹编著

1938年,在江西老家赋闲的傅抱石接到郭沫若的电报,应邀前往武汉。郭沫若对他的到来欣喜万分,为他在第三厅安排了职务,协助处理行政事务,起草讲稿、公函及重要文告,参与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1940年9月,郭沫若离开第三厅到重庆,傅抱石也随之前往重庆。

在重庆时,蒋介石准备发表署名文章《告全国国民书》《告友邦人民书》,郭沫若让傅抱石代笔,并限两三天内交卷。傅抱石接到任务后激情澎湃,熬夜赶写,如期交稿,随后在《中央日报》上发表。文告写得铿锵有力,词严意切,郑重其辞,其中有几句话“地无分南北东西,人无分男女老幼,一致团结起来抗战……”一度广为流传。

[1]郭沫若(1892—1978年),乳名文豹,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汉族。1892年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祖籍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时也是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往往醉后写江山(二)——傅抱石-《读懂大师》-谢先莹编著

傅抱石所刻印章《傅》

戏画合璧

1942年初夏,由郭沫若创作的五幕历史剧《屈原》在重庆举行公演。该剧公演后受到广大群众的追捧,道出了人们的爱国心声,引起社会反响强烈,无数热血青年、爱国之士无不为之感动和受之鼓舞。当时的傅抱石在爱国热情上与屈原有着强烈的情感共鸣,看了《屈原》后,内心无时无刻都在感动着,感慨之余傅抱石挥墨创作了名作《屈原》,以表达他对屈原的崇敬之情。郭沫若称这幅画和历史剧《屈原》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感慨激昂地为之题写了长诗。

后来,屈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郭沫若在《离骚》的今人翻译的基础上,又翻译了《九歌》《天问》《九章》等屈原的代表作。

傅抱石读了这些译作后赞叹不已,说这是“一两千年划时代的再创作”。1954年10月,傅抱石根据郭沫若的译作先后创作了《九歌图》《国殇》等10幅作品。不久,傅抱石还为郭沫若画了大幅《湘夫人》,另一幅《云中君和大司命》则尺寸更大,其中《云中君和大司命》在2004年纪念傅抱石100周年诞辰画展上展出后拍卖,以1870万元成交。


往往醉后写江山(二)——傅抱石-《读懂大师》-谢先莹编著

现代·傅抱石《山阴道上图》立轴绢本设色

天价《丽人行》

1944年9月,傅抱石以杜甫的乐府诗《丽人行》为依托,创作了世纪名作《丽人行》。作品完成初稿时,傅抱石请郭沫若提些建议和批评,郭沫若看后认为画面上部的柳树太少,以至于画面压得太低。于是,傅抱石回去后又重新创作一幅拿给郭沫若看,郭沫若认为此件作品为傅抱石珍品中的珍品,特别喜爱。

当傅抱石第一次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国画展时,他将此画赠送给郭沫若。1955年,陈毅到郭沫若家做客,郭沫若将此画展示给陈毅看,陈毅连声称赞:“画得好,画得好!”1996年,郭沫若基金会为了筹集资金,把这件珍品拿出来委托嘉德拍卖,引起世人关注,最后以1078万元的天价成交。


往往醉后写江山(二)——傅抱石-《读懂大师》-谢先莹编著

艺途寻真我

1949年11月26日,时任文化部部长的沈雁冰[1]批准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新中国从新年画工作中开始了改造旧美术的第一次运动。当时,各个画种的画家都在画新年画活动中,傅抱石自然也在其中。他也有心加入到时代的艺术潮流中去,当他创作了一幅用朱砂重彩表现海陆空三军的新年画时,他发现这幅画虽然歌颂了人民解放军,却失去了自己的原有的艺术风格。为此傅抱石在很短的时间内又重新审视自己在新社会的自我定位,寻求自己艺术的方向。

[1]沈雁冰即茅盾。茅盾(1896—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品《子夜》《林家铺子》《蚀》三部曲及《鼓吹集》等。


往往醉后写江山(二)——傅抱石-《读懂大师》-谢先莹编著


往往醉后写江山(二)——傅抱石-《读懂大师》-谢先莹编著

现代·傅抱石《江峡图》手卷纸本设色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0-6 23:29 , Processed in 0.01005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