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白代表的唐诗,苏轼代表的宋诗,两者之间到底有啥不一样?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9 09:35: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李白代表的唐诗,苏轼代表的宋诗,两者之间到底有啥不一样?                                                         2021-10-15 18:55                    
                          诗是中国文学的起源,同时也是古代传统文学最高级别的表现形式,没有之一。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写诗,但是古代文化最繁荣的宋朝,诗歌取得的成绩,却远不如唐朝。
而且,唐诗和宋诗的艺术成就相去很远。既然诗是文人的作品,那么为什么到了“文人最好的朝代”宋朝,诗反而还呈现出没落的迹象了呢?

这是因为宋代的诗歌,偏重理论,好发议论,折损了唐诗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这一点在唐代的李白,和宋代的苏轼的诗作上,也体现得非常明显。
一、天真、奔放,富有想象力的“诗仙”
李白和苏轼都写过关于庐山的诗,并且都非常有名。李白的庐山诗就是《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苏轼写的就是著名的《题西林壁》。
通过这两首诗表达出来的内容,我们就可以轻松看出李白和苏轼二人,在诗歌风格上的明显差别。
李白在他这首庐山诗里面,一面张扬个性,一面观察外部世界的风景然后引出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寻仙访道。
他在诗的第一句就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我们可以看到,李白诗里面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色彩。
同时,他把自己作为“视角人物”带入到诗中,观察外部世界,先是“庐山秀出南斗旁”,“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写完了风景,然后就开始抒发感情,“闲窥石镜清我心……早服还丹无世情”。写到最后,甚至展开了一场幻想。想象“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他说他看到了天上的神仙,手中拿着芙蓉在朝拜仙山。最后竟然“胡说八道”,说他已经和神仙约好要遨游仙界了。
这些描写,就是在展现他的奇思妙想。唐代许多诗人,比如白居易、李贺、李商隐等等,大多有这种倾向。
苏轼写《题西林壁》这首诗的时候,诗里根本就没有他自己。他一边观察庐山的山势,一边进入了“内部思考”的状态,思考的内容是人生哲学。
因此,苏轼的庐山诗,根本看不出任何情绪,只有理性表达。同时,也更加谈不上夸张的文学想象力。
李白和苏轼两个人都喜欢《庄子》,但是他们两个人在同写庄子人物“任公子”的时候,就能看出明显的区别。

任公子是《庄子》里面任国的一位公子,他做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鱼钩。给它拴上了粗大的黑绳,用50头牛做钓饵,将钓竿从会稽山投向东海,花了一年的时间,钓起了一条巨大的鱼。
这个鱼有多大呢?把它剖开制成鱼干,从浙江以东,到苍梧以北,所有的人都吃饱了。人们听说这件事,全都跑去模仿任公子钓鱼,结果白白浪费许多力气,再也没钓到那么大的鱼。
李白读到这个寓言以后,当场开始就做梦了。他在自己的诗里说:“少年不得意,落魄无安居。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
苏轼读到这个寓言,当场开始批评了:“人人走江湖,一一操网钓。偶然连六鳌,便谓此手妙。空令任公子,三岁蹲海徼”。
你在偶然间,连续钓起六只老鳖,就可以吹牛说自己是“妙手”。结果大家都去学“任公子”钓大鱼,白白在海边儿蹲了三年,什么也没捞着。

苏轼固然是聪明的,但是太理性了。你看看人家唐代的李白,多么浪漫啊。庄子说什么,他就听进去了。所以,这才是“愿你落魄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二、少年老成,学问大于才气的“坡仙”
宋代像苏轼这样的诗人,大多是正经的科班出身。宋朝历来被称为“读书人最好的时代”,只要用功,考中了进士就能当官。
这些读书人考试读的是什么书啊,读的当然都是儒家经典。光凭这一点,就有可能约束他们浪漫的想象力。
因为儒家有一个很强的观念就是:文学要为政治服务,要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一切感情的东西都与理性相悖,不实用。
李白恰恰是相当感性的一个人,李白一生写的诗中,大约1/5都在描写各种各样的女性。他笔下女性种类特别多,有农妇、浣衣女,还有侠女和胡姬等等,而且这些女性的性格各异。
李白写她们的时候,着重张扬她们的个性,因此才会写出“相思欲有寄,恐君不见察。焚之扬其灰,手迹自此灭”之类的句子。

苏轼笔下的女性主要是写贵族女子,涉及底层的,只有《吴中田妇叹》里面的农妇,并且她只是作为一个“符号”化的存在。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区别呢?这是因为在宋朝的时候,人们已经形成了一个观念,诗是正统的,过于感性的东西,应该写到词里面去。
所以,苏轼悼亡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就只会出现在他的词中,而不是诗里。
苏轼的诗中的女性不但少,而且都是没有个性的。并且,他是按照儒家的审美去描写这些女性,从不写个性,只歌颂美德,这是他和李白最大的区别。
宋人推崇杜甫,苏轼也不例外。清代的诗人宋湘说苏轼是“一生心醉陶彭泽,暗地师资杜少陵”。
我们看苏轼中年以前的诗作,像《和子由黾池怀旧》、《吴中田妇叹》等名作,的确是这样的。不过,他在早期模仿杜甫的诗作,诗歌还是比较感性的。

也有“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这样句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后面说理谈禅的倾向,就越来越明显了。
结语
从前,我们一想到杜甫,脑子里不自觉浮现出一个六十多岁相貌清癯的老人形象。他在我们心目中,从来都不是少年。
苏轼从二十岁起,就已经变成了六十岁的杜甫。因此,他也没有年轻过。他写出来的东西总是理性大于感情,充满了睿智,但很难让人内心激动。
不过,文学是一门艺术。它是要求诗歌文章,要做到理智与情感兼备,文情并茂的。唐代的李白就比较张扬个性,好抒发情感。他不那么讲求实际,甚至也不讲究逻辑。
比如说前面我们提到《庄子》里面那个任公子钓大鱼的故事,李白才不会去想,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大的鱼,有没有那么大的鱼竿,又没有那么便宜的好事情。
人家钓到大鱼,你就必然能钓到吗?李白才不管这些呢。他只想表达,他少年时代的思想情感而已。

苏轼则不一样,他好像一直都在分析判断,寻根究底。于是,他的诗失去了诗歌天然浪漫的味道。
所以,他只能在他的词作里面感叹,别人“万里归来颜愈少”。他只能看着前朝那个叫李白的落魄家伙,瞎胡搅了半辈子,归来仍是少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21:38 , Processed in 0.00754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