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杜甫在成都时的故居,“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草堂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5 03:42: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杜甫在成都时的故居,“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草堂                                                         

2021-11-04 20:28   


          杜甫草堂之前已经来过两次,所以这第三次来也算是三顾草堂了。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杜甫草堂是杜甫在成都时的故居。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逃难至蜀都,在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于是有了“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草堂。这两句诗出自杜甫诗《怀锦水居止二首》,十分准确地点明了当年草堂的地理方位,也正是今日草堂所处的位置。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其中不乏《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被收录到课本当中。
杜甫离开成都之后,草堂被毁。五代时诗人韦庄在草堂遗址,重结茅屋,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才有我们现今看到的草堂。
杜甫草堂是非常独特的中国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幽林小径,茅屋陋室曾住过济世怀民的诗圣,画意浓,诗意盛,草堂的每一处风景都是杜诗。

正门是杜甫草堂主体纪念建筑群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建筑,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
诗史堂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体建筑。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诗史堂”也因此得名。大厅的正中陈列着一尊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以写实的手法来刻画的杜甫塑像。

柴门是中轴线上的第四重建筑,也是最小、最简朴的建筑。它原本是杜甫营建草堂时所造的院门。因为低矮简陋便作了如此命名。门上匾额“柴门”二字是著名画家潘天寿所书。

工部祠是五重主体建筑的最后一重,也是最重要的一重。因为杜甫在成都时,曾被表荐为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人尊称他为杜工部,将纪念他的祠宇称为工部祠。工部祠前有清人何绍基撰写的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工部祠内,正中设杜甫神龛,殿内还存有两通杜甫石刻像。

少陵碑亭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内树有一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笔力浑厚,笔姿秀润,是果亲王允礼所书。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果亲王送达赖进藏,经过成都,特拜谒草堂,留下此手迹。这里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常常被用作当作茅屋的象征。

重建的杜甫茅屋故居主体建筑5开间,4座配房,竹条夹墙,裹以黄泥,屋顶系茅草遮苫,整个建筑古朴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色彩。游人漫步其中,既可发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悦目清心的乐趣。

唐代遗址陈列馆位于草堂东北面。2001年底,在草堂内发掘出大面积的唐代生活遗址和一批唐代文物,它极大地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证了杜甫当年对居住环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写,证实了杜甫草堂在原址上代代因袭重建的史实,澄清了古今草堂寺位置之争,增加杜甫草堂的历史厚重感。

盆景园内有1999年建成的“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是从馆藏数千件历代名人手书杜诗真迹中挑选出,用楠木镌刻而成,颇具观赏价值,其诗歌、书法、用材、工艺有“四绝”之称。

当年杜甫的茅屋前也有一条两旁栽满花木的小径,他在诗中曾写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今天杜甫草堂中一处连接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红墙夹道,被优雅的称作花径。花径尽头是“草堂影壁”,清末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用青花碎瓷镶嵌的“草堂”二字于此,数度毁损又几经修复。1958年毛主席视察草堂时,曾对着这两个字久久凝视。作为草堂标志之一,来往游人都会这里摄影留念。

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集的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草堂里现在有了很有文艺范的文创馆,里面的纪念品非常精美。杜甫草堂南大门外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大路的两边是古代著名文人塑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04:35 , Processed in 0.00723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