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代相声家的恩怨,只因侯耀文“不服”马季?两人到底谁是谁非?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17:25: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两代相声家的恩怨,只因侯耀文“不服”马季?两人到底谁是谁非?                                                         2021-10-28 17:01                    

        马季和侯耀文有矛盾吗?这个事情众说纷纭,马季是侯宝林的徒弟,而侯耀文是侯宝林的儿子,虽然马季不是在侯宝林家里长大的,但是跟侯家师徒关系,这么多年最起码表面上最起码是和谐的,平时互动走动很多,并且合作也很多,那马季与侯耀文没矛盾吗?

这个也不好说,记得马季去世以后,以姜昆为首的徒弟们的确想给他一个相声大师的称号,但是侯耀文也确确实实起身表示反对,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马季也没有被称之为相声大师,所以说马季和侯耀文一点矛盾也没有,恐怕也说不过去。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知道相声界的事情就和小孩过家家一样的,今天心情好就一起玩了,明天吵架了就说老死不相往来,恨得牙根痒痒,但是三天以后就把什么都忘得一干二净了,循环往复总是如此,看着一个个的都像老艺术家一样,实际上都是为了一己私利,暗地里互相争斗而已,矛盾和友谊都是常态,都是在想合适的时间,突出自己的某一方面而已,真应了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小编作为一位吃瓜群众,根本就没有必要义愤填膺,相声界的事也不值得深扒,娱乐圈更是如此,谁不知道里面的深深浅浅的,正如郭德纲所言说相声的没好人,所以如果要是一个个深扒起来,每一个人都不值得推敲,最后可能都会弄得不可收拾,难以收场各自尴尬。

例如马季在总体上是一个功大于过的人,创作了一批又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深得观众的喜爱,还将“歌颂型”的相声发挥到了极致,同时又培养了姜昆、冯巩、刘伟等一批相声人才,支撑起了相声界的半边天,他的功劳也不亚于现在的郭德纲,他绝对可以在相声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但是每个人都会有污点,在马季对师父侯宝林做过的事永远也洗不掉的,同时“歌颂型”的相声大行其道,这两件事情时不时地加速了相声的衰落,可以说放大了这一事业的污点,第两个点也决定了马季身上的争议和功劳一样大,所以说马季注定与相声大师无缘,也是不怪侯耀文舍身反对了。

马季说完了,咱们也来谈谈侯耀文,侯耀文这个人也差不多,整体上是一个不错的相声演员,同时也留下了一些经典作品,但是在个人成就上,比马季就差一个层次了,他的心理上并不服气,他认为他是马季师傅的儿子,凭什么马季要比他优秀?所以他就要搞出一个相声大师的标准。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那个标准,是为其父侯宝林先生量身打造的,马季当然够不上了,俗话说得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能够真正地超越师傅的能有几个人呢?大多数都是凭借着现如今的互联网技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罢了,或是凭借自己的长相,或是凭借他自己的才艺,又有谁能专心的干自己的老本行呢?

所以总体上看来呀,马季与侯耀文之间合作也好,矛盾也罢,都随着他们的离开而烟消云散,他们的后代们并没有沿着他们开创的相声道路继续前进,而是作鸟兽散各自为战,或是转型做了别的工作,或是碌碌无为平庸一生,最后马季开创了“歌颂型”的相声,也在姜昆手里走到了尽头,姜昆最终转身仕途,也没有谁能传承下去了。

同时,冯巩改行演小品,虽然挂着相声剧的名字,但实际上就是小品,真的是名副其实了,其他徒弟也都泯然众人矣,实际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将马季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更别说传承下去继续发展了,这边侯耀文的相声事业连继承人都没有,那些个徒弟一个拿出手的都没有,个个都皆是平庸之辈。

唯一有出息的还是郭德纲这样一个非主流相声演员,最起码他的德云社现如今非常的出名,但是郭德纲现在的相声,会是侯耀文理想中的样子吗?结果很明显,显然不是,所以马季和侯耀文对后辈的影响几乎已经是烟消云散了,后辈有点毅力的也没有坚持下去,所以他们对后世的影响客气一点说,他们的影响力在书本里,不客气的说他们的时代也早就结束消失的无影无踪,更别说会有人问津了。

那能说侯宝林这一家族就没落了吗?也不能这么讲,从相声的传承角度来说,根本也就不存在什么家族,为什么没有家族?行业特性决定最直接的解释就是“父不收子为徒”,相传是祖师爷朱绍文立的规矩,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条奇怪的规矩呢?
现在比较官方的解释是,父收子,必然心疼儿子,学不到真本事,对于这个东西的解释都有道理,但是这么解释也不对啊,在旧社会,父子传承的行业很多,他们收徒弟也都奉行学徒制传承,为什么他们没有类似儿子不能拜父亲的规矩,更何况旧社会穷人家的孩子未成年就要帮忙赚钱自己养活自己啦,也不存在不愿吃苦的现象。

谈起这个,就要从相声的原生态说起了,相声本来就是很底层的艺术形式,我们去翻看历史资料会发现,在旧社会的相声行业丐行有很密切的关系,很多相声前辈在幼年时都有乞讨的经历,后来学了手艺才卖艺为生。
说白点就是以前的说书人凭靠着一张嘴走天下,相声行是师徒传承,这就避免了一家独大,所以说从相声传承的角度来说,根本不可能出现家族了,更别提谁谁家族没落啦,祖师爷在100多年前,就通过江湖博弈的方式杜绝了这种可能性。
至于说建国后的常家、侯家为什么有势力,主要是建国后曲协取代了解放前行会的职能地位,ZZ上是否进步成了选拔艺人的首要条件,所以说还是一档子事各怀私心,不团结是没有办法发展下去的。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
欢迎留言,点赞关注,我们一起讨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4 04:26 , Processed in 0.00752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