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1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炮兵是战争之王吗?步兵攻不下的阵地,炮兵用113发炮弹便拿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05:19: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炮兵是战争之王吗?步兵攻不下的阵地,炮兵用113发炮弹便拿下                                                         2021-11-01 22:39                    
                                       

炮兵是战争之王,有说这是拿破仑说的,也有说是斯大林说的。不管是谁说的,当历史进入近代以后,炮兵的跨越式发展对于推动军事改革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也极大改变了战争的形式。以两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炮兵成为了地面攻防作战的决定性力量,可以举出无数例子加以证明。

以我军来说,从南昌起义建军开始,在很长时间都以处于实力弱小、以弱敌强的状态,武器简陋、弹药缺乏是不易克服的短板,李云龙缴获一门意大利炮都高兴得不得了,说拥有强大的炮兵,那还如神话一般。但从解放战争开始,我军缴获了大量日式、美式和国产仿制火炮,建立了自己的炮兵部队,并且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越打越强,终于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后来到了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炮兵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对手正面过招,取得了宝贵经验,也打出了国威军威。如举世瞩目的上甘岭战役,志愿军用45万发炮弹打退了6万美韩军的进攻,协同步兵歼敌25000余人,成为军史上永远的辉煌。

时间到了70年代末,我军又同越南军队打了一场。虽然这场战争只有28天,但双方投入军队超过70万,伤亡达到10万,战斗过程非常激烈。可以说,我军能打败越军8个步兵师,横扫越北凯旋归来,炮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战争期间,我军直接用于战场的有4400余门火炮,发射88万多发炮弹,打得越军攻不上,守不住,最后丢盔卸甲而逃。下面只举一个小小的战例,但可看出炮兵的强大威力。

1979年3月2日,我军乘胜追击,一举攻克重镇广渊,歼灭越军300余人。残敌无法正面与我军对抗,分散钻入山林草丛,有的逃跑不止,有的伺机反扑。根据部队首长命令,我军以连为单位,清剿占领地区,打扫战场,歼灭残敌,保障交通线安全。

我军一个步兵连队受领任务前出,沿广渊县城南侧搜索。中午时分,连队进至一处山谷,两侧都是陡峭的石头山,洞穴很多,山上长着茂密的矮树和杂草。有一条狭窄的公路,沿山谷通过,是该地区的重要交通线。连队刚刚进入山谷,突然从前方山腰和山脚的洞穴中射出密集火力,封锁了山谷中的道路。由于仓促应战,地形很不利,步兵连受到越军火力压制,无法展开,还击力度有限,伤亡较大。

就在这时,我军一个85加农炮连正从山谷附近经过,听到密集枪声,当机立断,不待上级命令,立即加入战斗。炮手们将6门85加农炮从卡车上摘下来,快速推炮前行,在谷口周围占领了有利地形,进行战斗准备。同时连长和指导员摸进山谷,找到步兵连干部,了解了战斗情况,并观察了越军的火力点位置。

连长和指导员返回后,立即组织各炮班开会,标定了山上敌火力位置,并做出了火力计划。很快,85加农炮发出怒吼,一团团火球飞上石头山。各炮密切协同,几门炮同时打一个火力点,夹叉射击,让敌人无处可逃。仅用了30多分钟时间,炮兵连发射113发炮弹,消灭了敌人21个火力点。越军被打得晕头转向,发现情况不妙,纷纷逃下山去。我步兵乘势发起攻击,猛打猛冲,歼灭越军100余人,缴获一批武器弹药。战士们非常兴奋,一个个举着拇指说,炮兵老大哥真厉害,给他们请功!战后,这个炮兵连被上级授予集体二等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1-11-23 05:20:16 |只看该作者

炮火剥皮是什么滋味?越军守阵地,被干掉28人,想投降已来不及

炮火剥皮是什么滋味?越军守阵地,被干掉28人,想投降已来不及                                                         2021-11-04 00:58                    
                                       

说到80年代的老山轮战,双方主要动用地面部队作战,战场地域比较固定,到处是山地丛林,以几百个阵地为主要作战单元,两边的步兵反复进行攻防争夺,炮兵则激烈地轰击互相对抗,一打就是5年多,演出了战争中上罕见的亚热带山岳丛林战大戏。

越军是一支百战劲旅,从抗法战争到侵柬战争,一连打了40多年仗,打出了几代优秀军人,作战经验非常丰富。哪怕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介入越南战争后,和北越人民军及越南南方解放军反复较量12年,动用了除核武器外的一切先进武器,也依然无法取胜,自身伤亡36万余人,不得不铩羽撤出越南。于是越军也就骄傲起来了,自称“第三军事强国”,甚至不把我军放在眼里。就这样,从1979年到1989年,解放军几次发起惩越作战,双方大打出手,充分检验了各自的作战实力。

说到老山战场,正面长20余公里,南北纵深10余公里,到处是亚热带特有的石头山和原始森林、一人多高的茅草。山上有大量天然岩洞、狭窄的石缝,能藏匿人员,能构筑工事,非常适合作为阵地和火力点。战区内有很多小河溪流,多暴雨山洪,常年起雾,湿度极大。天气早晚凉,白天热,温差达到20多度。总之,在这片地区进行军事行动非常困难,对作战双方都是艰巨考验。

从两军实力对比来说,投入战场的兵力差不多,虽然轮换部队作战,但主要是加强军之间的对峙攻防。越军的步兵作战经验丰富,单兵素质很好。我军胜在炮兵力量强大,炮火投射能力压住了越军。虽然越军的火炮数量也不少,但大口径重炮受制于炮弹不能自产,要靠苏联支援,使用起来不能随心所欲,在战斗中就吃了不少亏。

为了应对我军的强大炮火,越军在阵地构成上就很费了一番心思。他们利用老山战场内的几百座土山、石头山,利用地形构筑、改造和加修,建立了大量掩蔽部、暗堡、坑道、短洞等骨干工事,并辅助以部分堑壕、盖沟、单兵掩体等野战工事,以隐蔽的交通壕相连接,各工事以地下和半地下为主,上面覆盖几米厚的圆木和土层,并以茂密的蒿草、矮树来伪装,能够抵御大口径炮弹直接轰击。依托这些工事,越军在阵地上贮存了很多弹药和生活物资,俨然过起了日子。

要对付越军为样伪装严密的阵地,必须要用智,而不是用蛮力浪费炮弹。作战过程中,我军炮兵总结经验,重视侦察,清楚掌握敌人动向,并集思广益,找到了很多好的打法来克制敌人。比如,下面讲的就是一个用炮火“剥皮”的战例。

在老山中部地区,越军建有一个前沿支撑点,配置了一个排兵力,成为对我军一线阵地的重要威胁。越军在这个阵地构筑了十多个工事,半地下结构,用麻包装土覆盖顶层,并有2米多高的草丛来掩护。我军炮兵曾多次以炮火覆盖这个阵地,但因未察清敌工事准确位置,难以摧毁其根本。后来我军炮兵经过侦察和仔细研究,决定采取新打法,给敌人来个出其不意。

在做了充分侦察研究后,我炮兵集中了2个连8门152毫米重型加榴炮,秘密占领阵地,对越军阵地划区编号,做好了射击准备。战斗开始后,我炮兵首先用4门炮沿越军阵地来回射击,将工事上的矮树草丛都掀掉。如果有越军敢还击,另4门炮立即开火,打掉敌人的火力点。等到把越军工事上的植被清除后,露出了下面的半地下工事,我炮兵再用2门炮围打一个工事,先将上面的土层、圆木轰开,再用延时引信炮弹射击工事,一一将其摧毁。

这次战斗历时一个多小时,共打掉敌工事11个,摧毁火炮3门,将一个排敌人击毙28人,基本予以全歼,一举拔掉了这个支撑点。最后关头残余敌人被打得受不了了,举白旗示意投降,我炮兵指挥员判断距离太远,来不及受降,为防敌逃跑,继续狠打,直到把他们全送上了西天。

            炮火剥皮是什么滋味?越军守阵地,被干掉28人,想投降已来不及                                                         2021-11-04 00:58                    
                                       

说到80年代的老山轮战,双方主要动用地面部队作战,战场地域比较固定,到处是山地丛林,以几百个阵地为主要作战单元,两边的步兵反复进行攻防争夺,炮兵则激烈地轰击互相对抗,一打就是5年多,演出了战争中上罕见的亚热带山岳丛林战大戏。

越军是一支百战劲旅,从抗法战争到侵柬战争,一连打了40多年仗,打出了几代优秀军人,作战经验非常丰富。哪怕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介入越南战争后,和北越人民军及越南南方解放军反复较量12年,动用了除核武器外的一切先进武器,也依然无法取胜,自身伤亡36万余人,不得不铩羽撤出越南。于是越军也就骄傲起来了,自称“第三军事强国”,甚至不把我军放在眼里。就这样,从1979年到1989年,解放军几次发起惩越作战,双方大打出手,充分检验了各自的作战实力。

说到老山战场,正面长20余公里,南北纵深10余公里,到处是亚热带特有的石头山和原始森林、一人多高的茅草。山上有大量天然岩洞、狭窄的石缝,能藏匿人员,能构筑工事,非常适合作为阵地和火力点。战区内有很多小河溪流,多暴雨山洪,常年起雾,湿度极大。天气早晚凉,白天热,温差达到20多度。总之,在这片地区进行军事行动非常困难,对作战双方都是艰巨考验。

从两军实力对比来说,投入战场的兵力差不多,虽然轮换部队作战,但主要是加强军之间的对峙攻防。越军的步兵作战经验丰富,单兵素质很好。我军胜在炮兵力量强大,炮火投射能力压住了越军。虽然越军的火炮数量也不少,但大口径重炮受制于炮弹不能自产,要靠苏联支援,使用起来不能随心所欲,在战斗中就吃了不少亏。

为了应对我军的强大炮火,越军在阵地构成上就很费了一番心思。他们利用老山战场内的几百座土山、石头山,利用地形构筑、改造和加修,建立了大量掩蔽部、暗堡、坑道、短洞等骨干工事,并辅助以部分堑壕、盖沟、单兵掩体等野战工事,以隐蔽的交通壕相连接,各工事以地下和半地下为主,上面覆盖几米厚的圆木和土层,并以茂密的蒿草、矮树来伪装,能够抵御大口径炮弹直接轰击。依托这些工事,越军在阵地上贮存了很多弹药和生活物资,俨然过起了日子。

要对付越军为样伪装严密的阵地,必须要用智,而不是用蛮力浪费炮弹。作战过程中,我军炮兵总结经验,重视侦察,清楚掌握敌人动向,并集思广益,找到了很多好的打法来克制敌人。比如,下面讲的就是一个用炮火“剥皮”的战例。

在老山中部地区,越军建有一个前沿支撑点,配置了一个排兵力,成为对我军一线阵地的重要威胁。越军在这个阵地构筑了十多个工事,半地下结构,用麻包装土覆盖顶层,并有2米多高的草丛来掩护。我军炮兵曾多次以炮火覆盖这个阵地,但因未察清敌工事准确位置,难以摧毁其根本。后来我军炮兵经过侦察和仔细研究,决定采取新打法,给敌人来个出其不意。

在做了充分侦察研究后,我炮兵集中了2个连8门152毫米重型加榴炮,秘密占领阵地,对越军阵地划区编号,做好了射击准备。战斗开始后,我炮兵首先用4门炮沿越军阵地来回射击,将工事上的矮树草丛都掀掉。如果有越军敢还击,另4门炮立即开火,打掉敌人的火力点。等到把越军工事上的植被清除后,露出了下面的半地下工事,我炮兵再用2门炮围打一个工事,先将上面的土层、圆木轰开,再用延时引信炮弹射击工事,一一将其摧毁。

这次战斗历时一个多小时,共打掉敌工事11个,摧毁火炮3门,将一个排敌人击毙28人,基本予以全歼,一举拔掉了这个支撑点。最后关头残余敌人被打得受不了了,举白旗示意投降,我炮兵指挥员判断距离太远,来不及受降,为防敌逃跑,继续狠打,直到把他们全送上了西天。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21-11-23 05:21:47 |只看该作者

长津湖:志愿军的重武器只有迫击炮?并不准确,却又无限接近真实

本帖最后由 清梦 于 2021-11-23 05:22 编辑

长津湖:志愿军的重武器只有迫击炮?并不准确,却又无限接近真实                                                         2021-11-11 19:53                    
                                        战至1950年12月5日,从柳潭里和新兴里等地撤到下碣隅里的美军,包括陆战1师和步7师各部以及杂七杂八的配属部队在内,已有超过15000人和无数车辆拥挤在下碣隅里数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加上堆积如山的弹药、汽油和其他军用物资,只要有一颗大口径炮弹飞过去,足以引发巨大的灾难和伤亡,可惜的是,第九兵团将士们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武器够不着啊。

剧照

作为陆战1师前指所在地,美军在下碣隅里周围是构筑了环形防御区的,纵深可达数千米,以阻止志愿军突击部队接近下碣隅里,或者使用迫击炮轰击其临时机场,那美国人可就疯了,一旦机场被摧毁,上万美军必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最终的命运肯定是全部就歼或者集体投降。而第九兵团的野炮、榴炮甚至山炮都没能投入到这次战斗,是陆战1师主力得以逃出生天的直接原因。
那么,作为第三野战军的精锐部队,第九兵团的炮兵实力究竟如何呢?如果放在国内战场,那得算相当可以:
第九兵团时辖的三个军都组建有炮兵团,第20军有炮兵11团,第26军有炮兵14团,第27军有炮兵16团,三个炮兵团共装备有美制105毫米榴弹炮45门、日制75毫米野炮54门,共计99门战场压制火炮。其中美制105毫米榴弹炮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武器,美军的炮团、炮营装备比较多的,也是这型火炮。
除了军属炮兵外,第九兵团的师属炮兵数量也不少,平均每个师的炮营都约有9到12门山野炮,那么十二个师拢一起也有130多门75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因此第九兵团整体上的压制火炮数量当在230到240门左右。如果这些火炮能够全部运动到长津湖战场上,绝对够美国人喝一壶的,全歼陆战1师可能未必,干掉一大半绝无问题。

剧照

至于步兵伴随火炮呢,迫击炮(主要是81毫米和60毫米两种口径):第20军有392门,第26军有435门,第27军有494门,合计1321门。战防炮(主要是37毫米和57毫米):第20军有50门,第26军有42门,第27军有68门,合计160门,两项总计1481门。数量倒是不少,炮弹却不太充足,主要是入朝太匆忙弹药补充没跟上。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第九兵团乘火车机动到临津地区以后,是要徒涉鸭绿江奔赴长津湖战场的,而通往盖马高原的只有一条崎岖狭窄的简易公路,第九兵团15万大军就已经把它塞得满满的,还不能一鼓脑出发,需要拉开距离以隐蔽和防空,所以炮车实在行动困难。美制105毫米榴弹炮自重2220公斤,也就是二吨多,人力是肯定无法拖曳的。
同时,面对美国远东空军对这条公路的严密封锁,目标较大且隐蔽不易的炮车,无论是牵引汽车还是军马拖曳,都无法迅速隐蔽和上山,那就成为了美军飞机的活靶子。美机不仅白天可以肆无忌惮地攻击,到了晚上,沿着这条公路,成串的照明弹也把天空照得雪亮,志愿军的卡车只能利用照明弹熄灭的空当开进。
比如第27军一共只有45辆运输汽车,出动一次被美军炸毁39辆,而且这些汽车既要运弹药还要运粮食,这就是困难所在。

剧照

道理明摆着,在陌生的崎岖山路上关着车灯前进,是极其危险的,即便如此,第九兵团运送物资的卡车也有七成被摧毁,如果是重炮车队贸然上路,估计损毁率会更高。所以第九兵团选择把重炮留在鸭绿江我方一侧,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些好不容易缴获来的宝贝,如果在简易公路上被美军飞机大部摧毁,其损失是志愿军无法承担的。
另外一个当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当然是炮弹运输问题,在轻武器弹药和粮食都需要人扛肩背的情况下,大口径炮弹的前送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105毫米榴炮的M1型炮弹,一发的全重就是21.06公斤,即便是身强力壮的运输队员,一个人能背几发?况且还要负重行军百余公里,所以这些困难确实是客观的,迫使第九兵团只能基本上轻装开进。
根据历史记载,在整个长津湖战役中,第九兵团的战场压制火炮一共发射了不到1500发炮弹,这些全是靠骡马和人力用了整整16天的时间一发一发的运到前线来的,结果几个小时就全部打光了。所以长津湖战役中,如果说重武器只有迫击炮也是不准确的,但遍数几个爆发激烈战斗的村镇,只有在攻击最北端的柳潭里时,第九兵团动用了75毫米口径火炮,而再往南的战场上,真心没有身管火炮出现了。

剧照

笔者个人倒是有些不同意见,在这些严重的困难之下,第九兵团炮兵以团、营建制集群开进,显然是不现实不可取的,但是咬咬牙向长津湖以南地区开上去一、二个重炮连(山炮或野炮),应该还是能够做到的。在多个战役关键点上,比如进攻下碣隅里、比如轰击水门桥等等,几门75毫米山炮足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半岛北部的地形,决定着美军兵力兵器根本无法展开。
换言之,在长津湖南线战场上,志愿军的炮兵不需要多,而是应该小而精,以有限的火炮和炮弹,在关键点上砸出可观的战果(类似后来的冷枪冷炮运动),比如日式四一式山炮就可以拆卸成为九个部分,然后以单兵携行。那要是架在射界良好的山头上,两炮就可以堵塞住美军逃跑的唯一公路,杀伤力是明显的,至于到底是九兵团首长欠考虑,还是我们后人纸上谈兵,就留给军事专家评说吧。
确确实实的结论是,威力最大的105毫米榴弹炮是注定无法参战的,所以美军的155、105毫米榴炮几乎主宰了战场,加之炮弹充足随便乱轰,给志愿军的攻击和前进造成极大困难,榴炮对集群冲锋甚至是散兵线的杀伤力,军事爱好者是心里有数的。而历史的事实更是,第九兵团各级单位的绝大部分山炮、野炮也没有随部队行动,长津湖南端的战场上干脆一门没有,冲在全面的两个军真的是“轻步兵”。

剧照

这样第20军、第27军在攻击下碣隅里、真兴里和古土里时,就只能以步兵伴随火炮作为火力支柱了,但是层层山峦的长津湖地区地形,又使只能直射的战防炮基本失去了效果,所以迫击炮就成为了唯一的杀手锏。你看电影《长津湖》里面围歼美军“北极熊团”时,志愿军战士们都隐蔽在山背后,这时候进行火力急袭,也只有可以曲射的迫击炮才有作用了。
还有一个更要命的事,由于天气极度严寒,我军70%的迫击炮都打不响,最普遍的现象是炮口因为气候寒冷而收缩变形,导致炮弹无法塞进炮管,也就是说,1300门迫击炮(前锋两个军就是900门)只有270多门能够打响,分摊到各部队,这个比例就非常小了。整个长津湖战役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第九兵团发射的迫击炮弹一共只有6000发,平均一个军才2000发。
甚至第九兵团部分官兵使用的手榴弹,因为是江南地区所制造, 无法适应极寒天气,也因为寒冷而导致导火索无法点燃。

剧照

注意我们列举的这是整个长津湖战役的迫击炮弹消耗量,是从1950年11月27日战役打响,到12月24日占领兴南港的全部战役时间,还要包括后来第26军的作战消耗。即便如此,平均每天的迫击炮弹消耗量也不过200来发,以这样的火力密度和强度遂行攻坚任务,别说打装备非常精良的美军,就连淮海战役期间打蒋军的水平都达不到!
淮海战役期间,华野和中野共消耗各种炮弹679943发,直观点就是60多万发,作战时间是两个月,平均每天轰出去各类口径炮弹高达30000发,比较一下,是不是远远超过长津湖战役?所以一些网文评价第九兵团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火力,反而还要大大抵于解放战争后期的水平,是有一定道理的,而面对的敌人,却又比蒋军的装备水平、后勤能力高出好几档,以及遮天蔽日的作战飞机。
我英勇的第九兵团将士,就是在严寒的残酷环境下,在如此劣势的装备和后勤下,大败美军第十军,足可以称为战场奇迹,今天的我们唯有高山仰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21-11-23 05:23:59 |只看该作者

抗战时期缴获日军火炮为何困难?两次大捷缴炮29门,说明三个原因

抗战时期缴获日军火炮为何困难?两次大捷缴炮29门,说明三个原因                                                         2021-11-21 21:43                    
                                        1942年1月8日,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追击作战中,滇军第58军所属鲁道源新编第10师,在影珠山包围了前来增援的日军独立混成第9旅团之山崎大队(临时大队)。激战经夜,日酋山崎大尉眼见突围无望,即下令各中队和分队“自行处理”,这个临时大队的260多人除了一个军曹逃回去报信外,其他全部被格杀或者自杀,这是滇军将士在抗日战争中的辉煌战例。

八路军缴获的炮队镜

这也才是真正全歼“山崎大队”的战斗,说明一下,这个临时大队是旅团长池之上贤吉少将编组的一个突击队,下辖独立步兵第40大队第1中队全部(中队长山崎茂大尉以下约160余人)、第4中队一部(中队长大池龟雄中尉以下60余人)、大队炮小队(九二步兵炮中队1门),另附通信班和卫生兵。结果就这一门步兵炮,最终也没有被缴获,因为鬼子自杀前毁坏了所有武器。
此为日军火炮很难缴获的第一个原因,如果中国军队吃败仗不用说了,当日军吃败仗的时候,确实有集体自杀同时毁坏武器的习惯,尤其是机枪和火炮等重武器,所以即便中国军队打赢了,打扫战场时也很难缴获完整的火炮。纵观整个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公布的战果中都没有缴获步兵炮的记录,原因就在于逃跑的日军可以携行,跑不掉的就自毁了。

步兵炮曲射

按照司令长官薛岳上报的战果明细,第九战区部队在战役中共缴获步骑枪1122支、轻机枪101挺、重机枪13挺、手枪9支、掷弹筒20具、山炮11门,其他军械物资就不详列了。已经可以解读出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日寇战场遗尸“56944具”的数字肯定注水了,因为缴获的武器弹药还不够装备两个联队6000多鬼子的,就算有一定损毁,又怎么可能干掉50000多?
第二是确实缴获了日军的山炮,就算没有11门,几门也肯定是有的,因为山炮比较笨重,日军在撤退和逃跑时很难携行,在来不及自毁的情况下被中国军队缴获,是完全有可能的。第三是没有迫击炮和步兵炮的缴获记录,很清晰地印证了前述原因,至于掷弹筒,真心不能计入火炮的范畴,所谓“轻型迫击炮”的称谓只是并不专业的俗称而已。

日军观察

那么日军身管火炮难以缴获的第二个原因,其实是“鬼子家也没有余粮啊”,换言之,日军步兵部队的编制火炮数量并不多。除了掷弹筒比较普及外,每个步兵大队才有一个“炮小队”,装备2门九二式步兵炮,所以该炮又被称为“大队炮”;每个步兵联队才有一个“山炮中队”,装备4门四一式山炮,所以该炮也被称为“联队炮”,抗战早期,许多步兵大队甚至都还没有迫击炮小队的编制。
那么考虑到双方的战斗力差距,在正面战场上全歼日军一个满编大队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至于全歼联队级日军的战役更是凤毛麟角,再加上日军绝望时毁坏武器的习惯,所以缴获火炮确实不容易:不能说没有缴获,就是数量太过可怜。比如同样也是大捷的上高会战,罗卓英所部公布的战果是:缴获步骑枪2204支、轻重机枪96挺、大炮18门、掷弹筒104个。

日军作战

什么叫“大炮”啊?言语不详,估计是把山炮、步兵炮和迫击炮都算进去了,数量还是不多。那么日军的身管火炮主要集中在哪里呢?其一是师团属的炮兵联队,拥有24到36门的山炮、野炮或者榴炮。它一般部置在战场二线,作为战场压制火力使用,一旦战场形势不妙,早就连炮带车溜掉了,缴获它们的机率很小。
其二是独立重炮旅团、重炮联队等单位装备的大口径火炮,这更是战役压制火力,配属给师团甚至军级部队遂行作战任务,部置在战场的二线或者三线,因为榴弹炮的射程很远,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都是它。那么这样的炮兵部队既距离战场较远,又有重兵保护和较强的机动能力,即便是日军撤退时,也很难追上去缴获它。

日军作战

日军作战部队配属的山炮大队、独立迫击炮大队或中队,基本也是这个路子,它们只是战场支援火力,执行作战任务期间服从部队长的指挥,但是又有较强的独立性,一旦日军露出败相,也是优先可以逃跑的。炮兵才是日军内部俗称的“蝗军之花”,对于并不太富裕的小日本来说,重炮和身管火炮都当宝贝一样保护着,想虎口夺食自然不易。
还必须考虑战场制空权的问题,在1943年底之前,日军无论在战场上获胜还是失败,都始终掌握着制空权,当中国军队实施追击作战时,会遭到日军飞行战队的拼命扫射轰炸,也就极大掩护了炮兵部队的逃跑,尤其是重炮部队,更会得到日本陆航的特殊照顾。相反,重庆政府的军队在战败时,由于缺乏机动力和日机的狂轰滥炸,火炮损失和被掳就比较多了。

重炮运输中

正面抗日战场如此,那么敌后抗日战场就更困难了,这也是一些军事爱好者出现错觉的主要原因,由于八路军装备低劣弹药奇缺,在华北很少实施大规模野战,歼灭日军大队级以上建制的机会很少,对于身管火炮的缴获当然也更少。比如1939年8月的梁山战斗,八路军115师基本消灭了日军长田大队,这个大队配属了两门意大利产的野炮,战后都被八路军缴获。
主要是这个长田敏江大队长身份比较特殊,是什么皇族旁系,所以野战炮属于特别加强,不然日军警备师团的大队级编制里,根本没有装备什么山炮或者野炮。这样的战例不多,笔者一直认为,《亮剑》里面李云龙攻击平安格勒的那两门“意大利炮”,就是借鉴了这个战例,因为华北日军几乎没有“重装备师团”,三流师团和独混旅团的炮兵比例不高。

日军的重迫击炮

造成错觉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敌后战场上,八路军缴获的少量火炮生存率极低,日本人把火炮当作宝贝,一旦被缴获就会立即出动重兵进行扫荡试图夺回,八路军没有汽车缺少军马,转移身管火炮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一般只能就地埋藏或者分解隐蔽。再加上天上有日军的飞机助战,敌后游击作战的八路军如果携行较大口径的火炮行动,那是不可想像的。
在打击日寇大队级以下部队的战斗中,其实八路军也是缴获了一些九二式步兵炮的,可惜缴获的炮弹数量太少,而八路军又无法自产。炮弹打光了火炮就成为了摆设,再加上目标太大,容易遭到日军的追击和捕捉,所以这些步兵炮大多辗转运回了后方,延安炮校的步兵炮都是这么来的,只作训练之用。

延安炮校的步兵炮

大家都知道1943年王近山消灭日军战地观察团的韩略村战斗,王近山当时的职务是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的司令员,他当时的任务,就是率领一个主力团回防陕甘宁河防,同时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押送和掩护129师各部队缴获的几门步兵炮去延安。因为这些炮都没了炮弹,那就成为了部队在机动时的累赘,所以才送往后方,结果王将军的行军路上捕捉到了战机,一战轰动华北。
日本人有时候颇具二杆子精神,1944年3月新四军曾经缴获了日军南浦旅团的一门九二式步兵炮,按照日军内部的规定,如果丢失重武器会受到严厉的处罚,所以当事中队长挨了一顿大耳刮子,同时南浦旅团立即纠集4000多名日伪军,重新扑向抗日根据地企图夺回这门炮,可见日军对火炮那简直像狗看骨头一样上心。

日军作战

旅长王必成将军果断将火炮转移,日军最终也没有搜寻到这门炮,只好无耻地写信给新四军:你们只有三发炮弹,打光了就没了,到时候这门步兵炮就没什么用了,不如拿来和我们换机枪和子弹,如果有其他要求也可以提出来。看吧,第一层意思,我军缴获的火炮确实炮弹太少,第二层意思,日本鬼子是真当回事,因为用步兵炮打碉堡实在太轻松了。
新四军的回复是:你们有本事就来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9 04:13 , Processed in 0.00979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