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37年,吕正操不愿撤出抗日前线,率部脱离国民党,后成为开国上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06:10: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37年,吕正操不愿撤出抗日前线,率部脱离国民党,后成为开国上将                                                         2021-12-01 01:15                    
                                       

吕正操是开国将军中最长寿的一名将军,吕彤羽道出了他最后的心愿:“父亲一直有一个心愿,现在还没有实现。他希望张学良能够回国,这是父亲死前唯一的心愿。”这个心愿,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实现。

2009年10月20日,在吕正操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张学良委托自己的侄女代自己来送一送这位老朋友。

遗体告别仪式现场,发放的《吕正操同志生平》,里面评价吕正操道:“吕正操同志文武双全,德才兼备,有超高的军事领导能力。他为了拯救民族事业,赴汤蹈火,是一代抗日名将,为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不朽的功勋。”这样极高的评价,吕正操当之无愧。

图|吕正操遗体告别仪式

吕正操没有参与长征与各地革命,为何成为了开国上将?这位原国军将领与张学良有着怎样的友谊?今天我来讲一讲吕正操将军的传奇人生。

戎马生涯的开端

1904年1月4日,吕正操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市唐王山后村,日军在东北修建的铁路途经他们村子。日军为了修建铁路,强迫周围村民“义务劳动”。吕正操的家人因为修建铁路,被日本警察虐待。好几个村民被日本警察用刀砍伤,差点丧命。

家人和乡亲们都遭受到了日本人的迫害,因此吕正操从小就非常痛恨日本人,他在心里暗暗发誓,早晚要将日本人赶出去。

吕正操家中虽然贫寒,但长辈们却很有见识,他们认为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一家人砸锅卖铁筹钱给吕正操上学。由于家境贫寒,吕正操上了四年学后,实在拿不出钱交学费,他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家里务农。

为了补贴家用,年仅14岁的吕正操去厂里给人低价当学徒。那时的资本家,时常过分压榨劳动人民,常常让工人们加班赶工。每天上班的时间会延长,手上的活会变多,唯一不会变动的就是工资待遇。

艰苦的打工生活练就了吕正操坚韧的性格,更加深了他对日本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怨恨,只希望有一天可以参军报国。

1922年,吕正操17岁,东北军正在当地招募新兵。吕正操报名参军,来到张学良的东北军,开启了他的戎马生涯。

图|张学良

吕正操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这在军中是十分少见的。部队在选文书的时候,举行了一场简单的考试,吕正操写得一手好字,被选中了,他被调到旅部副官处当文书。在张学良身边工作,吕正操头脑灵活,做事干净利落,深受张学良喜爱。

张学良认为他是一位可造之材,第二年将吕正操送去了东北讲武堂深造,吕正操顺利地通过了第五期的入学考试。张学良也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按现在说,他们也算是校友了。张学良这是有意培养他,张学良对他是有知遇之恩的。1925年,吕正操顺利毕业,当上了少校,时任张学良的副官。

吕正操跟张学良参加了“第二次直奉大战”,由于作战勇猛,此后担任了张学良的秘书、参谋处长,团长等职位。

吕正操与张学良的民族大义

张学良见吕正操历练有成,想封他为师长。但在东北军中有一些人嫉妒吕正操,提出反对,说他参军才几年升迁得那么快,怕带兵打仗会出岔子。张学良将吕正操送到南京陆军大学高级班学习,继续深造。

在南京,一名国民党特务大骂吕正操等东北军的学生,说他们是“亡省奴”,张学良是“不抵抗将军”。吕正操也是一个有血性的军官,听后拍桌而起,将那个人狠狠地打了一顿。各大报社知道后,纷纷报道这件事,标题为《东北军军阀吕正操行凶打人》

1936年10月,张学良将吕正操调到张公馆,帮忙临时处理事务。此时的张学良正替蒋介石顶着全国的骂名,爱国学生与社会舆论都指向张学良。东北军也纷纷抗议,要求回老家打日本鬼子,不要再为蒋介石“剿共”卖命。

张学良内心十分痛苦,含泪向大家保证,一定要带大家走上抗日的道路,跃马还乡与日本人决一死战。10月22日,张学良力荐蒋介石,不要再搞内战了。蒋介石听后大怒,说他动摇军心,这种话不要再说了。

图|蒋介石

12月4日,蒋介石来西安临潼作军事部署,张学良乘此机会,面见蒋介石,苦口婆心地劝导他:“中国危矣,我们应该调转枪头去打日本人。”蒋介石仍然驳回了他的建议。

张学良多次劝谏蒋介石没有效果,不得不从“拥护蒋介石抗日”转为“逼迫蒋介石抗日”,于是爆发了著名的“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对吕正操很信任,让他负责守卫蒋介石,和接待来客。蒋介石在各方面压力的迫使下,终于同意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2月25日,张学良一身戎装,把东北军聚集在一起,与士兵们告别,他要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对于张学良的决定,吕正操很惊讶,少帅跟蒋介石回南京,这不是羊入虎口吗?大家纷纷劝少帅,南京去不得。但是张学良打定了主意,安慰大家说他三日后一定回来。

吕正操作为局外人,对当前的情况非常明了,预料少帅去了南京,蒋介石不会善罢甘休。他对张学良说道:“少帅,你要是回不来了,我就回部队,带他们去打鬼子。”果然,蒋介石到南京后,背信弃义。正如吕正操担心的那样,张学良去南京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张少帅被囚禁,东北军群林无首,任人宰割,蒋介石轻而易举地将东北军部分瓦解了。1937年5月,吕正操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吕正操带领东北军691团走上了抗日救国之路。

吕正操想起张少帅一心为国,却落得如此下场,可见蒋介石并不是“明主”。

被蒋介石软禁起来的张学良知道这件事的内幕,叫他的四弟张学思带话给吕正操:“必之(吕正操的字)的选择比我明智,走对了路。

吕正操不愿撤出抗日前线,率部脱离国民党

1937年10月,河北沦陷,日军凭借精良的装备从东北一路南下,日军势如破竹,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国民党军一路后撤,吕正操受命率691团负责断后。

吕正操带领部队来到梅花镇,国民党军一路后撤,为了有效地阻击日军,691团决定在此修建防御工事。梅花镇原本有一圈防御工事,是当地老百姓为了抵御外敌自发建立的,这为691团省了不少力气。

当时负责修建防御工事的是691团一营,一营的战士们正忙于修建防御工事,一名日伪特务在暗处偷偷观察一切,数清楚了我方的人数。

日军知道这一切后,决定一举歼灭691团,敌人集结大部队摸黑来到梅花镇。第二天一早,日伪军就将梅花镇包围了。一营的战士虽然忙于修建防御工事,但是没有放松警惕,仍然谨慎地观察周围,终于发现了日军的踪迹。他们鸣枪向大部队传递信息,日军的行踪也由此暴露。

一营的战士们与日军交火,他们迅速躲进防御工事中,坚守阵地,等待救援。吕正操接到消息,知道一营的战士们正在与日军苦战,身为691团团长,他非常清楚,一营的战士们人数较少,武器装备较为薄弱,他们撑不了多久。

吕正操立即整顿剩余的队伍,预备前去支援,同时向旅部和师部求援。吕正操没有等来师部的援兵,等来的是一张电报,上面写着:日军有备而来,放弃一营,691团余部撤离梅花镇。

吕正操看完电报,义愤填膺,将撤退的电报揉成一团。一营的战士可是他们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啊,师部居然说放弃他们,691团的兄弟们做不到,吕正操更做不到。

吕正操带领691团,跟随国军抗日,都是一直在撤退,这口气,他忍了很久,现在不想再忍了。吕正操目光坚毅,向691团的指挥官们说道:“师部命令我们撤退,这就意味着一营的兄弟将全部送命,那是我们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我们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去送死,自己却逃走吗?691团的战士们,我们不退了!去救一营的兄弟!

图|吕正操

吕正操说完,营中的官兵拍桌而起,支持团长!大家积极响应。吕正操带领691团,怒气冲冲地向敌人杀去!

与此同时,梅花镇战况不容乐观,敌人人数众多,武器先进,不断地向防御工事发起进攻,一营的战士们伤亡惨重。梅花镇中的百姓自发前来帮助,他们在阵地上捡武器与敌人战斗。这与国民党军的软弱形成鲜明对比,国民党军真正的敌人并不是来势汹汹的日军,而是自身的软弱。

一营的战士们原本相信,只要坚持,就会等来援军,但是他们看着身边的兄弟一个接着一个地倒下,坚定的信念也开始动摇:不会有援军来了,我们被抛弃了,成为了一支注定会全部阵亡的孤军。

就在战士们心灰意冷之际,他们在远处看到了691团的主力,正风尘仆仆地往这里赶来,为首的将领是他们最敬爱的长官——吕正操。一营的战士欢呼道:“团长来救我们了!我们没有被抛弃!”战士们喜极而泣,战斗力瞬间加满,好让吕团长看看,他的兵没有给他丢脸!

赶来的主力部队迅速投入战斗,这支东北男儿的军队,脑海里回想着日军在东北三省所犯下的罪恶,心中的仇恨在这一刻全部发泄出来。

691团对敌人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日伪军开始慌乱,开始慢慢地向后撤退,敌退我进,691团火力全开。日伪军原本是想以人数的优势拿下一营,没想到这里是一支作战勇猛的军队。

这群软弱的日伪军,遇到了真正的军人,心生畏惧,他们打仗是为了钱财,691团的战士们是为了家国仇恨。日伪军不敌后,很快就望风而逃。梅花镇一营的战士们,纷纷流下了热泪,他们大呼:“谢谢吕团长!感谢691团的兄弟们!

吕正操看着被自己救下来的兄弟,很庆幸自己做出的决定。经过这一战,他们与国军彻底决裂,吕正操再也不想为这样的军队驱使。他要脱离国民党军,完成军人最终的使命,保家卫国。

冀中吕司令,威名远播

这一战,吕正操认识到,与敌人正面作战是不明智的选择,运动战才是杀敌的有效方法,毕竟现在自己在人数和武器方面都处于劣势。691团改番号为“人民自卫军”,吕正操担任人民自卫军司令。

人民自卫军在冀中一带驻守,为了壮大抗日军队的实力,广泛宣传抗日主张,让百姓们都加入抗日的队伍中。另外,吕正操还积极联系地方抗日团队和抗日民主政府,组成抗日团体。

10月31日,吕正操率领人民自卫军与中共冀中地方组织会合,预计拿下高阳城,打击日伪军的嚣张气焰。盘踞在高阳城的数千名日伪军被全部歼灭,这一战鼓舞了当地民众的抗日信心。有不少爱国之士投到了人民自卫军中,人民自卫军迅速发展到5千余人。

1937年,吕正操率人民自卫军来到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为了增加抗日力量,让吕正操带领人民自卫军去开辟冀中抗日根据地。在聂荣臻司令员的领导下,人民自卫军成为了一支敌后抗日抗争的重要武装力量。

1938年4月,吕正操带领人民自卫军,在中共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的领导下,与河北游击军配合默契,铲除了当地的汉奸和武装土匪。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军并肩作战,成功击破了日军第一次春季“扫荡”。

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在平、津、保地带,我军清除了24座县城内的日伪军,各地形成了军民一心的作战形式。在冀中建立了抗日政权,当地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广大群众积极参军,出现了全民抗战的黄金时代。

图|建立抗日政权宣传

1938年,人民自卫军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由吕正操任最高指挥,兼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与县区地方游击队一起阻击日军,共同负责平原游击战。在吕正操和众人的努力下,冀中共建立14个主力团、2个游击支队、5个游击总队,大大提升了抗日力量。

1941年,这是冀中抗日最为艰苦的一年,我军处于日军和国民党军的夹击中,艰难生存。新上任的日军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企图对我方抗日根据地进行压缩,展开以军事、政治、经济、交通、特务的“总力战”。

抗日根据地形势严峻,吕正操沉着冷静地分析局势,提出了以游击战和其他斗争相结合来反击敌人,比如地道战、地雷战等。我方必须寸土不让,继续扩大抗日根据地,补充壮大抗日力量。

就这样,吕正操带领冀中军民一起反击敌人,创造了平原史上最为辉煌的战绩。毛泽东称赞道:“在冀中地区,吕正操作战勇猛,百战百胜。他战法运用灵活,简直是平原游击战的模范。”美国著名记者哈里逊福尔曼在《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告》写道:“围困日军的中国共产党将领经常使用一个方法,在据点附近安放了成千上万个地雷。战争还没有打起来,日军就被炸散了。”

“铁路将军”吕正操

新中国成立后,吕正操功成身退,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这个时候,他的老朋友张学良仍然被蒋介石囚禁着,不得不说,有时候“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图|蒋介石

吕正操虽然很痛恨日本人,但是对他们的铁路技术还是很佩服的。当年日本人在吕正操的村边修铁路,那个年代也没有钟表,附近老百姓看时间就以日本火车过来的时间作参考,他们的时间分毫不差。在抗日战争中,日军凭借火车运输,达到了迅速增援的效果,让我军吃了不少苦头。

吕正操在战争结束后,也有一些空闲时间,他开始寻找关于铁路的书籍,学习关于铁路的建设。1946年,吕正操将所学的知识,写了一篇关于管理铁路的文章,交给中央。毛主席看后,拍手叫好,十分赞同吕正操的见解。

吕正操对铁路深感兴趣,他的余生也在为新中国的铁路事业呕心沥血。

1958年9月,青藏铁路开始第一阶段的修建。1960年,将近2年的时间,只修建了97公里,进程非常缓慢。吕正操代表铁道部的领导向中央说明问题:青藏地区冻土广布,气候恶劣,大部分地区缺少氧气,资金不足。

之后青藏铁路修建二次遇阻停工,印证了吕正操的报告。在中央和铁道部的努力下,克服了众多困难。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时隔54年,吕正操与张学良见面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了半个世纪之久,周恩来和邓颖超一直在关注这件事,张学良是为了民族大义才做出的决定,不应该受到如此对待。周恩来命吕正操时刻关注着张学良的消息,与他保持联系。

图|周恩来

吕正操与张学良一直都有书信来往,有时候也会通电话。1991年,张学良90岁生日快要到了。为了表达中共中央对他的关心,邓颖超指派吕正操去看望张学良,为他庆祝生日,另外替中央送去慰问。5月29日,张学良与吕正操在纽约重逢。

吕正操为张学良带来了三件寿礼:第一个,是《中国京剧大全》一书,张学良很喜爱京剧;第二个,是新鲜炼制的碧螺春茶叶;第三个,是中国有名的书法家启功,专门为张学良写的诗句。

启功写的是张学良视为座右铭的诗句: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张学良笑着说道:“你在冀中抗战的时候,有人给你取外号了,你知道吗?叫‘地老鼠’,都传到我这边了,真是让人佩服啊!”吕正操摆了摆手,笑道说:“哪里哪里,那都是当地百姓的功劳。你说的应该是地道战,用来打鬼子的,效果还不错。”

张学良感叹道:“我现在迷信,相信有上帝。”吕正操说道:“这样说的话,我也迷信,不过是信中国的老百姓。我记得蒋介石好像也是迷信上帝,结果被我们的小米加步枪给打败了。

张学良说道:“果然,民为水,君为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图|吕正操和张学良

6月4日,吕正操向张学良说道,中国共产党欲实行“一国两制”,希望国家能够和平统一。张学良表示,必定在有生之年竭尽全力为中国出力。

人们都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到了吕正操这里,他却说:“最喜夕阳无限好,人生难得老来忙。”吕正操自退休后,仍然关心着国家大事,尤其是军队和铁路,甚至在很多领域都做过深度的调研,比如:教育、经济、科技等。

冀中地区可以说是吕正操的第二个故乡,他常常自称为冀中人民的儿子。

晚年的吕正操常常说道:“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想起早年那些为了掩护我们而被日本鬼子残忍杀害的老百姓,还有在战场上,英勇抗日死在战场上的兄弟。我是幸运的,能够活下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做了一些实事,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2009年10月13日,吕正操将军逝世,享年106岁。吕正操将军的逝世有着时代的意义,那些为新中国呕心沥血的老将们,成为了历史中最为辉煌的一页。新中国的建立离不开他们无私的奉献,让我们永远铭记吕正操老将军。

1937年,吕正操不愿撤出抗日前线,率部脱离国民党,后成为开国上将                                                         2021-12-01 01:15                    
                                       

吕正操是开国将军中最长寿的一名将军,吕彤羽道出了他最后的心愿:“父亲一直有一个心愿,现在还没有实现。他希望张学良能够回国,这是父亲死前唯一的心愿。”这个心愿,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实现。

2009年10月20日,在吕正操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张学良委托自己的侄女代自己来送一送这位老朋友。

遗体告别仪式现场,发放的《吕正操同志生平》,里面评价吕正操道:“吕正操同志文武双全,德才兼备,有超高的军事领导能力。他为了拯救民族事业,赴汤蹈火,是一代抗日名将,为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不朽的功勋。”这样极高的评价,吕正操当之无愧。

图|吕正操遗体告别仪式

吕正操没有参与长征与各地革命,为何成为了开国上将?这位原国军将领与张学良有着怎样的友谊?今天我来讲一讲吕正操将军的传奇人生。

戎马生涯的开端

1904年1月4日,吕正操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市唐王山后村,日军在东北修建的铁路途经他们村子。日军为了修建铁路,强迫周围村民“义务劳动”。吕正操的家人因为修建铁路,被日本警察虐待。好几个村民被日本警察用刀砍伤,差点丧命。

家人和乡亲们都遭受到了日本人的迫害,因此吕正操从小就非常痛恨日本人,他在心里暗暗发誓,早晚要将日本人赶出去。

吕正操家中虽然贫寒,但长辈们却很有见识,他们认为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一家人砸锅卖铁筹钱给吕正操上学。由于家境贫寒,吕正操上了四年学后,实在拿不出钱交学费,他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家里务农。

为了补贴家用,年仅14岁的吕正操去厂里给人低价当学徒。那时的资本家,时常过分压榨劳动人民,常常让工人们加班赶工。每天上班的时间会延长,手上的活会变多,唯一不会变动的就是工资待遇。

艰苦的打工生活练就了吕正操坚韧的性格,更加深了他对日本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怨恨,只希望有一天可以参军报国。

1922年,吕正操17岁,东北军正在当地招募新兵。吕正操报名参军,来到张学良的东北军,开启了他的戎马生涯。

图|张学良

吕正操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这在军中是十分少见的。部队在选文书的时候,举行了一场简单的考试,吕正操写得一手好字,被选中了,他被调到旅部副官处当文书。在张学良身边工作,吕正操头脑灵活,做事干净利落,深受张学良喜爱。

张学良认为他是一位可造之材,第二年将吕正操送去了东北讲武堂深造,吕正操顺利地通过了第五期的入学考试。张学良也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按现在说,他们也算是校友了。张学良这是有意培养他,张学良对他是有知遇之恩的。1925年,吕正操顺利毕业,当上了少校,时任张学良的副官。

吕正操跟张学良参加了“第二次直奉大战”,由于作战勇猛,此后担任了张学良的秘书、参谋处长,团长等职位。

吕正操与张学良的民族大义

张学良见吕正操历练有成,想封他为师长。但在东北军中有一些人嫉妒吕正操,提出反对,说他参军才几年升迁得那么快,怕带兵打仗会出岔子。张学良将吕正操送到南京陆军大学高级班学习,继续深造。

在南京,一名国民党特务大骂吕正操等东北军的学生,说他们是“亡省奴”,张学良是“不抵抗将军”。吕正操也是一个有血性的军官,听后拍桌而起,将那个人狠狠地打了一顿。各大报社知道后,纷纷报道这件事,标题为《东北军军阀吕正操行凶打人》

1936年10月,张学良将吕正操调到张公馆,帮忙临时处理事务。此时的张学良正替蒋介石顶着全国的骂名,爱国学生与社会舆论都指向张学良。东北军也纷纷抗议,要求回老家打日本鬼子,不要再为蒋介石“剿共”卖命。

张学良内心十分痛苦,含泪向大家保证,一定要带大家走上抗日的道路,跃马还乡与日本人决一死战。10月22日,张学良力荐蒋介石,不要再搞内战了。蒋介石听后大怒,说他动摇军心,这种话不要再说了。

图|蒋介石

12月4日,蒋介石来西安临潼作军事部署,张学良乘此机会,面见蒋介石,苦口婆心地劝导他:“中国危矣,我们应该调转枪头去打日本人。”蒋介石仍然驳回了他的建议。

张学良多次劝谏蒋介石没有效果,不得不从“拥护蒋介石抗日”转为“逼迫蒋介石抗日”,于是爆发了著名的“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对吕正操很信任,让他负责守卫蒋介石,和接待来客。蒋介石在各方面压力的迫使下,终于同意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2月25日,张学良一身戎装,把东北军聚集在一起,与士兵们告别,他要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对于张学良的决定,吕正操很惊讶,少帅跟蒋介石回南京,这不是羊入虎口吗?大家纷纷劝少帅,南京去不得。但是张学良打定了主意,安慰大家说他三日后一定回来。

吕正操作为局外人,对当前的情况非常明了,预料少帅去了南京,蒋介石不会善罢甘休。他对张学良说道:“少帅,你要是回不来了,我就回部队,带他们去打鬼子。”果然,蒋介石到南京后,背信弃义。正如吕正操担心的那样,张学良去南京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张少帅被囚禁,东北军群林无首,任人宰割,蒋介石轻而易举地将东北军部分瓦解了。1937年5月,吕正操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吕正操带领东北军691团走上了抗日救国之路。

吕正操想起张少帅一心为国,却落得如此下场,可见蒋介石并不是“明主”。

被蒋介石软禁起来的张学良知道这件事的内幕,叫他的四弟张学思带话给吕正操:“必之(吕正操的字)的选择比我明智,走对了路。

吕正操不愿撤出抗日前线,率部脱离国民党

1937年10月,河北沦陷,日军凭借精良的装备从东北一路南下,日军势如破竹,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国民党军一路后撤,吕正操受命率691团负责断后。

吕正操带领部队来到梅花镇,国民党军一路后撤,为了有效地阻击日军,691团决定在此修建防御工事。梅花镇原本有一圈防御工事,是当地老百姓为了抵御外敌自发建立的,这为691团省了不少力气。

当时负责修建防御工事的是691团一营,一营的战士们正忙于修建防御工事,一名日伪特务在暗处偷偷观察一切,数清楚了我方的人数。

日军知道这一切后,决定一举歼灭691团,敌人集结大部队摸黑来到梅花镇。第二天一早,日伪军就将梅花镇包围了。一营的战士虽然忙于修建防御工事,但是没有放松警惕,仍然谨慎地观察周围,终于发现了日军的踪迹。他们鸣枪向大部队传递信息,日军的行踪也由此暴露。

一营的战士们与日军交火,他们迅速躲进防御工事中,坚守阵地,等待救援。吕正操接到消息,知道一营的战士们正在与日军苦战,身为691团团长,他非常清楚,一营的战士们人数较少,武器装备较为薄弱,他们撑不了多久。

吕正操立即整顿剩余的队伍,预备前去支援,同时向旅部和师部求援。吕正操没有等来师部的援兵,等来的是一张电报,上面写着:日军有备而来,放弃一营,691团余部撤离梅花镇。

吕正操看完电报,义愤填膺,将撤退的电报揉成一团。一营的战士可是他们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啊,师部居然说放弃他们,691团的兄弟们做不到,吕正操更做不到。

吕正操带领691团,跟随国军抗日,都是一直在撤退,这口气,他忍了很久,现在不想再忍了。吕正操目光坚毅,向691团的指挥官们说道:“师部命令我们撤退,这就意味着一营的兄弟将全部送命,那是我们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我们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去送死,自己却逃走吗?691团的战士们,我们不退了!去救一营的兄弟!

图|吕正操

吕正操说完,营中的官兵拍桌而起,支持团长!大家积极响应。吕正操带领691团,怒气冲冲地向敌人杀去!

与此同时,梅花镇战况不容乐观,敌人人数众多,武器先进,不断地向防御工事发起进攻,一营的战士们伤亡惨重。梅花镇中的百姓自发前来帮助,他们在阵地上捡武器与敌人战斗。这与国民党军的软弱形成鲜明对比,国民党军真正的敌人并不是来势汹汹的日军,而是自身的软弱。

一营的战士们原本相信,只要坚持,就会等来援军,但是他们看着身边的兄弟一个接着一个地倒下,坚定的信念也开始动摇:不会有援军来了,我们被抛弃了,成为了一支注定会全部阵亡的孤军。

就在战士们心灰意冷之际,他们在远处看到了691团的主力,正风尘仆仆地往这里赶来,为首的将领是他们最敬爱的长官——吕正操。一营的战士欢呼道:“团长来救我们了!我们没有被抛弃!”战士们喜极而泣,战斗力瞬间加满,好让吕团长看看,他的兵没有给他丢脸!

赶来的主力部队迅速投入战斗,这支东北男儿的军队,脑海里回想着日军在东北三省所犯下的罪恶,心中的仇恨在这一刻全部发泄出来。

691团对敌人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日伪军开始慌乱,开始慢慢地向后撤退,敌退我进,691团火力全开。日伪军原本是想以人数的优势拿下一营,没想到这里是一支作战勇猛的军队。

这群软弱的日伪军,遇到了真正的军人,心生畏惧,他们打仗是为了钱财,691团的战士们是为了家国仇恨。日伪军不敌后,很快就望风而逃。梅花镇一营的战士们,纷纷流下了热泪,他们大呼:“谢谢吕团长!感谢691团的兄弟们!

吕正操看着被自己救下来的兄弟,很庆幸自己做出的决定。经过这一战,他们与国军彻底决裂,吕正操再也不想为这样的军队驱使。他要脱离国民党军,完成军人最终的使命,保家卫国。

冀中吕司令,威名远播

这一战,吕正操认识到,与敌人正面作战是不明智的选择,运动战才是杀敌的有效方法,毕竟现在自己在人数和武器方面都处于劣势。691团改番号为“人民自卫军”,吕正操担任人民自卫军司令。

人民自卫军在冀中一带驻守,为了壮大抗日军队的实力,广泛宣传抗日主张,让百姓们都加入抗日的队伍中。另外,吕正操还积极联系地方抗日团队和抗日民主政府,组成抗日团体。

10月31日,吕正操率领人民自卫军与中共冀中地方组织会合,预计拿下高阳城,打击日伪军的嚣张气焰。盘踞在高阳城的数千名日伪军被全部歼灭,这一战鼓舞了当地民众的抗日信心。有不少爱国之士投到了人民自卫军中,人民自卫军迅速发展到5千余人。

1937年,吕正操率人民自卫军来到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为了增加抗日力量,让吕正操带领人民自卫军去开辟冀中抗日根据地。在聂荣臻司令员的领导下,人民自卫军成为了一支敌后抗日抗争的重要武装力量。

1938年4月,吕正操带领人民自卫军,在中共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的领导下,与河北游击军配合默契,铲除了当地的汉奸和武装土匪。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军并肩作战,成功击破了日军第一次春季“扫荡”。

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在平、津、保地带,我军清除了24座县城内的日伪军,各地形成了军民一心的作战形式。在冀中建立了抗日政权,当地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广大群众积极参军,出现了全民抗战的黄金时代。

图|建立抗日政权宣传

1938年,人民自卫军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由吕正操任最高指挥,兼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与县区地方游击队一起阻击日军,共同负责平原游击战。在吕正操和众人的努力下,冀中共建立14个主力团、2个游击支队、5个游击总队,大大提升了抗日力量。

1941年,这是冀中抗日最为艰苦的一年,我军处于日军和国民党军的夹击中,艰难生存。新上任的日军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企图对我方抗日根据地进行压缩,展开以军事、政治、经济、交通、特务的“总力战”。

抗日根据地形势严峻,吕正操沉着冷静地分析局势,提出了以游击战和其他斗争相结合来反击敌人,比如地道战、地雷战等。我方必须寸土不让,继续扩大抗日根据地,补充壮大抗日力量。

就这样,吕正操带领冀中军民一起反击敌人,创造了平原史上最为辉煌的战绩。毛泽东称赞道:“在冀中地区,吕正操作战勇猛,百战百胜。他战法运用灵活,简直是平原游击战的模范。”美国著名记者哈里逊福尔曼在《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告》写道:“围困日军的中国共产党将领经常使用一个方法,在据点附近安放了成千上万个地雷。战争还没有打起来,日军就被炸散了。”

“铁路将军”吕正操

新中国成立后,吕正操功成身退,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这个时候,他的老朋友张学良仍然被蒋介石囚禁着,不得不说,有时候“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图|蒋介石

吕正操虽然很痛恨日本人,但是对他们的铁路技术还是很佩服的。当年日本人在吕正操的村边修铁路,那个年代也没有钟表,附近老百姓看时间就以日本火车过来的时间作参考,他们的时间分毫不差。在抗日战争中,日军凭借火车运输,达到了迅速增援的效果,让我军吃了不少苦头。

吕正操在战争结束后,也有一些空闲时间,他开始寻找关于铁路的书籍,学习关于铁路的建设。1946年,吕正操将所学的知识,写了一篇关于管理铁路的文章,交给中央。毛主席看后,拍手叫好,十分赞同吕正操的见解。

吕正操对铁路深感兴趣,他的余生也在为新中国的铁路事业呕心沥血。

1958年9月,青藏铁路开始第一阶段的修建。1960年,将近2年的时间,只修建了97公里,进程非常缓慢。吕正操代表铁道部的领导向中央说明问题:青藏地区冻土广布,气候恶劣,大部分地区缺少氧气,资金不足。

之后青藏铁路修建二次遇阻停工,印证了吕正操的报告。在中央和铁道部的努力下,克服了众多困难。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时隔54年,吕正操与张学良见面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了半个世纪之久,周恩来和邓颖超一直在关注这件事,张学良是为了民族大义才做出的决定,不应该受到如此对待。周恩来命吕正操时刻关注着张学良的消息,与他保持联系。

图|周恩来

吕正操与张学良一直都有书信来往,有时候也会通电话。1991年,张学良90岁生日快要到了。为了表达中共中央对他的关心,邓颖超指派吕正操去看望张学良,为他庆祝生日,另外替中央送去慰问。5月29日,张学良与吕正操在纽约重逢。

吕正操为张学良带来了三件寿礼:第一个,是《中国京剧大全》一书,张学良很喜爱京剧;第二个,是新鲜炼制的碧螺春茶叶;第三个,是中国有名的书法家启功,专门为张学良写的诗句。

启功写的是张学良视为座右铭的诗句: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张学良笑着说道:“你在冀中抗战的时候,有人给你取外号了,你知道吗?叫‘地老鼠’,都传到我这边了,真是让人佩服啊!”吕正操摆了摆手,笑道说:“哪里哪里,那都是当地百姓的功劳。你说的应该是地道战,用来打鬼子的,效果还不错。”

张学良感叹道:“我现在迷信,相信有上帝。”吕正操说道:“这样说的话,我也迷信,不过是信中国的老百姓。我记得蒋介石好像也是迷信上帝,结果被我们的小米加步枪给打败了。

张学良说道:“果然,民为水,君为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图|吕正操和张学良

6月4日,吕正操向张学良说道,中国共产党欲实行“一国两制”,希望国家能够和平统一。张学良表示,必定在有生之年竭尽全力为中国出力。

人们都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到了吕正操这里,他却说:“最喜夕阳无限好,人生难得老来忙。”吕正操自退休后,仍然关心着国家大事,尤其是军队和铁路,甚至在很多领域都做过深度的调研,比如:教育、经济、科技等。

冀中地区可以说是吕正操的第二个故乡,他常常自称为冀中人民的儿子。

晚年的吕正操常常说道:“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想起早年那些为了掩护我们而被日本鬼子残忍杀害的老百姓,还有在战场上,英勇抗日死在战场上的兄弟。我是幸运的,能够活下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做了一些实事,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2009年10月13日,吕正操将军逝世,享年106岁。吕正操将军的逝世有着时代的意义,那些为新中国呕心沥血的老将们,成为了历史中最为辉煌的一页。新中国的建立离不开他们无私的奉献,让我们永远铭记吕正操老将军。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6 06:46 , Processed in 0.00904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