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2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62年面对印度挑衅毛泽东对四位元帅讲了个故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5 19:56: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62年面对印度挑衅毛泽东对四位元帅讲了个故事

2021年11月28日 11:14:21
来源:冷炮历史



1962年10月的某一天,一名巡逻在中印边境线上的士兵,名叫吴元明,遭遇了人生中最危险的时刻。
24名印军端着枪,跨越边界线,在中国一侧围住了吴元明,日光照耀下印军的刺刀发出白色的光。吴元明孤身一人,却毫不畏惧,哪怕印军刺刀距离身体只有几厘米,他仍然没有退缩。或许是被吴元明大义凛然的神情慑服,24名印军最终无可奈何地退走。
吴元明的困境,当时中印边境线上边防官兵大多都遇到过,由于上级有令,绝不许开第一枪。他们即使占领了有利地形,也无法开枪。自1962年4月以后,已经有几十起我军官兵被围的情况,印军打死打杀我军47人。
吴元明知道,上级这样下命令,自然有其中的道理,他虽然不懂,却仍然坚硬无比地执行着命令。
他们都知道,只要那位印度老头儿一天在总理之位上,这种压力就一天不会减轻。
一、尼赫鲁的印支梦
那位印度老头儿,说的是尼赫鲁。
他生于1889年,已经是70多岁高龄了。

这位高龄总理,一直怀有一个大印支联邦的梦想。
尼赫鲁是1947年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也是颇有一点理想和情怀的政治领袖。他曾带头创立了不结盟运动,当时在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的紧张空气下,能够发起这样的运动,还是值得称道的。
尼赫鲁当年为了壮大声势,特意拉上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声张他的主张,与周恩来总理互相配合,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可谓他在世界政坛上的高光时刻。
但尼赫鲁内心对中国,却有着不足与外人道的深刻算计。
在外国面前,尼赫鲁各种公平公正,在其国内,却非常高调。1949年时他就向印度各邦首席部长声称:
今天全世界都公认亚洲的未来将强烈地由印度的未来所决定。印度越来越成为亚洲的中心。
后来当了几年首相,尼赫鲁的野心越发强烈,他计划建立一个强大的印支大帝国,包括印度次大陆、中国、东南亚、乃至中东,使印度洋成为印度的内湖!
在这个野心之梦的驱使下,尼赫鲁不顾万隆会议上与中国的良好互动,命令其军队不断在中印边界挑起争端,企图侵占中国的合法领土,并声称,那里是印度的领土,现在要夺回来。
而其依据,仅仅是当年那个叫麦克马洪的英国人随手划的一道线。
那怎么能行!中国人民决不答应,边防军队进行了有力的回击。
尼赫鲁本来认为,我们印度这十几年来一直很支持新中国,还帮助你们向联合国呼吁,请求恢复你们的席位,你们怎么就不领情!
不就是喜马拉雅山下那一点不毛之地嘛!为什么要这么斤斤计较呢!
有交情是有交情,可是神圣领土怎能随意让人侵略!
尼赫鲁百思不得其解,当年你们清朝时候可是和大英帝国签订了不少协议,该送的送,该割的割,也没有影响到你们清朝什么核心利益。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这么糊涂了呢?尼赫鲁想来想去,只好请中国总理周恩来到新德里谈一谈,才能真正解决争端。
二、谈判破裂
周恩来带外交部长陈毅,应约到印度首都新德里,带着百分之百的诚意,希望与尼赫鲁政府好好谈一谈,解决好边界争端。

周恩来此前曾访问过印度三次,那三次,由于印度对中国怀有善意,印度人对中国总理都十分欢迎,每次都有大量民众在街道两旁夹道迎接,争相目睹传说中的英俊美男周恩来的风采。
但这次不一样,尼赫鲁下令,沿路全部拉上警戒带,不准民众靠近,以防万一。
防什么万一?
原来当时印度政府对边界争端进行了狂热化的宣传,误导印度民众说,喜马拉雅山下的领土,本来就是印度的,必须从中国人手里夺回来。
刚独立的印度人民非常骄傲,对中国产生了极大的敌意。印度共产党竟因为这件事,内部产生了分裂,支持与中国死争到底的形成一派,支持息事宁人、尊重事实的形成一派,两派大闹一场,竟然把印共的总部大厦都烧毁了。
可见当时社会形势有多不可控。
当然尼赫鲁毕竟是一国之首,他头脑还是清醒的,打归打,闹归闹,中国总理来了,保证其人身安全这是底线,绝不能让狂热的民众把事情搞砸了。
可惜,这位老总理始终不肯面对事情的核心,他才是把事情搞砸的根源。
周恩来、陈毅与尼赫鲁进行了6天的会谈,两家都说的嘴皮干裂,结果仍然很糟糕。中国宁肯作出小小的让步,请印度接受现实,但尼赫鲁仍然丝毫不松口,一再提出无理要求。会谈最终以失败告终。
周总理以惊人的政治智慧,决定在新德里召开一场记者招待会!
这可是在印度民意最为狂热的城市,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但为了中国神圣利益,周总理还是决定在这样的场合,公开表达中国的立场,说清中印边界的现实。
这注定是一场充满危险的招待会。
开会前,有一个叫韦尔娜的英国女记者突然找到周恩来,要告诉他一个情况。这位女记者长得年轻漂亮,颇具正义感。她曾到过中国,和周恩来喝过酒,周恩来当时还说,你在茅台酒里掺凉白开,真是浪费中国的好酒哟。
韦尔娜提醒周恩来,说一会儿印度记者会向你发难,一定要小心。周恩向年轻的女记者致以谢意,坦然地走向了会场。
果然,周恩来刚结束了主题演讲,印度记者就连珠炮式地开始发问,周恩来忍住怒火,一一理智地给予回击。
印度人说来说去,就是要把麦克马洪线当成法定边界线。尤其是这些记者们,根本不懂个中细节,就是一味胡搅蛮缠,周总理以大国总理的气度和胸襟不和他们一般见识,还在耐着性子回答他们的不讲道理的问题。
这时,坐在一旁的外交部长陈毅,突然拍案而起,怒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在座的记者们对陈毅也很熟悉,知道他当年是统率大军南征北战的元帅,他这样的表态,无疑令人为之夺气。
场面骤然紧张起来。
这时,韦尔娜突然站起来,拿起话筒提问:“我想问周总理一个个人问题,可以么。”周恩来示意可以。
韦尔娜问:“据我所知,总理先生已经62岁了,比我父亲年纪还大,可您为什么还这么风度翩翩、英俊潇洒,像一位青年人一样。”
周总理一下子被韦尔娜这个幽默的问题给逗笑了,他回望了一下陈毅,刚才横眉怒目的陈老总也是忍俊不禁。
周恩来明白韦尔娜的好心,这是解围来了。
他故作神秘地说:“这个问题我可以不回答吗?”
他把目光扫向全场。
许多记者都开始起哄,大声笑着说不行。
周恩来在哄堂大笑中说:“我是按照东方人特有的生活方式,我……”
记者们的笑声更大了,直接把周恩来的说话声淹没了。韦尔娜冲着周恩来狡黠地眨了眨眼睛。
主持会议的中国外交人员赶紧宣布招待会结束。
三、二十四把刺刀
然而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靠救场来解决的。
中印谈判不欢而散,尼赫鲁执意推进军事准备,意图以武力强逼中国后退。
很快,被称为印军王牌的步兵第七旅,推进至中印边境,不断向中国边防军挑衅。
这个第七旅非同一般,所谓的王牌不是吹出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印度还属于英国,印度第七旅加入英军,在中东、北非、意大利和希腊等地转战6年之久,参加过1941年北非第三次战役、1944年在意大利突破德军“高斯克防线”等9次战役,打过很多硬仗。

印度独立后,第七旅所在的第四师被视为印军的“标准师”,装备好,待遇高,也是印度推行一切改革的试点部队。
在印度政府授意之下,印军不断越过边境线,对我边防军人进行围逼挑衅。当时我国政府抱着极大诚意,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边界争端,因此下令边防部队绝对不要开第一枪。
毕竟当时世界环境对我们很不友好,舆论上绝对不能陷入被动。
因此当时出现了很多被动的情况。边防战士吴元明的遭遇就是极端的体现。
当时吴元明正好落了单,但眼看一群印军端着枪冲过来,他不能后退一步,于是也端着枪,和这群印军对峙起来。
印军也不是傻子,他们仗着人多势众,围着吴元明不断挑衅,拿刺刀指着吴元明身体,一开始只有一两个印军上来。后来印军士兵倚仗人多势众,索性都围了上来,足足有二十四人之多,二十四把明晃晃的刺刀顶住吴元明,就是要逼吴元明开枪,这样他们便有了开枪的口实。
这场比例悬殊的紧张对峙,持续了将近半小时,吴元明脚踩着祖国神圣的边界线,半步也不后退,始终怒目圆睁,瞪视着印军。
最终,这伙印军在气势上被吴元明征服,悻悻地退走了。
不是所有边防士兵都像吴元明这么幸运。到了1962年九、十月间,印军连续袭击我国边防军,致我军伤亡47人。
面对如此频繁的挑衅,中国人无法再忍,也不必再忍了。
四、西山密议
1962年10月的一天,国庆节刚刚过去不久,北京香山的枫叶已经变成连片的红色,酝酿出一片醉人的秋色之美。
然而这个世界上偏偏有许多不安分的人,放着好好的生活不过,非要寻衅滋事。
毛主席、周总理召集101、陈毅、刘伯承、叶剑英四位共和国元帅齐集香山双清别墅。

101时任国防部长,陈毅时任外交部长,刘伯承时任中国军委战略小组组长,叶剑英时任中央军委常委。
四位元帅聚首于此,非同小可!四位元帅进入会议室后,发现除了总参、总政、总后等主要部门的首长,参会的还有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中将、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何家产少将。
元帅们心里都明白,这是要研究对印作战的问题了。
果然,毛主席开场就点明了议题,并让陈毅元帅、副总参谋长杨成武分别介绍了外交和军事方面的情况。
陈毅在会上通报,由于印军不断挑衅,我边防官兵已有47人伤亡。在座的元帅、将军们无不气愤。
杨成武将军通报了印军在前线的兵力,在早期第七旅的基础上,不断增派兵力,共有5万人,他们在我国境内修筑了1000多个非法据点,许多据点直接修到了我们哨卡边上,简直是蹬鼻子上脸。
叶剑英听说印军的情况,不屑一顾地笑了笑。
毛主席问笑什么。叶剑英说:“印军的总指挥官考尔中将。”
元帅、将军们都有点不解,他有什么好笑的?
原来这个考尔中将,是个典型的赵括式的人物。叶剑英曾经访问过印度,对此人颇有些了解。考尔中将早年毕业于英国皇家军事学院,在印军中当过师长,但从没指挥过任何战斗,实战经验几乎为零。不过这位师长满腹经纶,有着一股典型的英国皇家军人式的骄傲,除了对他有恩的尼赫鲁总理,谁也看不入眼。
尼赫鲁别人不派,却派他来当总指挥,这不是送菜嘛。元帅、将军们不由得发出几声嘲笑之声。
接下来,来自一线的两位司令张国华、何家产介绍了前线的情况。喜马拉雅山区即将进入封山时段,到时大雪一起,后勤供不上,敌我都无法再战,要打,就得抓紧时间打他一顿。
除了后勤困难,一线最大的压力是兵力不足。
众人都说差不多了,周恩来说,部队好办,现成的应急部队,再调上去一个军。
毛主席最后汇总大家意见,好整以暇地讲了一段历史。

讲的是唐朝时吊打印度的事。
公元648年,大唐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派王玄策为主使,蒋师仁为副使,第二次出使印度次大陆上的戒日帝国。没想到,戒日王已在一年前病死,国内大乱,大臣阿罗那篡夺王位。这个阿罗那不知天高地厚,派兵袭击大唐使团,杀了卫兵三十多人。王玄策连夜逃到泥婆罗国,借兵来战,把阿罗那杀得大败亏输,这个篡位者被王玄策捉走,押回长安治罪。
这段故事一讲出来,大家都明白主席的意图了。
宵小作乱,不值一哂。我何惧你五万大军。
西山密议定策,中国统帅部的命令,化作无形的电波,飞驰至前线。
五、活捉印军王牌旅长
1962年10月12日,尼赫鲁不顾中国政府仍在呼吁和平的情况下,悍然下达作战命令,把中国军队从印度的“东北边境特区”赶走。
自作孽,不可活。
根据印度当局命令,10月17日印度军队炮击中国边防部队的前沿阵地。
18日,印军再次向克节朗地区的中国边防部队发动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迫还击。
既然来了,就不能让你们白来。
一场针对印度王牌军第七旅的包围战悄悄打响。
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是一个比总指挥官考尔中将清醒得多的指挥官。
印军发动炮击后,考尔中将迫不及待地宣布,中国军队已经吓破了胆,全部后撤了。同时要求第七旅快速前进,占领中国军队的阵地。
达尔维准将不同意贸然前进,但如预料的一样,这位毫无实战经验的中将先生根本不管前线是什么情况,因为在他头脑中,这场战争已经胜利了90%,余下的工作,只需要步兵走过去插上印度国旗就行了。
达尔维准将虽然一万个不乐意,但被迫执行了命令。
第七旅进至克节朗地区,很快遭到解放军五个团凌厉的攻势。
第七旅这个所谓的王牌军,在当世无敌的轻步兵面前,很快被打得怀疑人生。
张国华司令员沿用了我军穿插迂回、分割歼灭的经典战法。
十二年前,不可一世的美国军队,在朝鲜战场就是惨败在这种战法之下,麦克阿瑟和他的美国大兵们,一口气从鸭绿江边退回三八线以南。
印军显然战前没有做过任何功课,对解放军的战法闻所未闻,步兵部队一接触,达尔维准将就傻了眼,怎么四面八方都有中国人,他们是怎么跑到了我们后面!
战役素质跌破认知,印军的战术素养也没好到哪里去。
印军第七旅到前线后,首先选择是钻入地堡群,利用既有工事对抗解放军。这种理念是印军在二战形成的,先占据火力、工事或者装备上的优势,再与敌决战。
要说这种理念也不错,起码在单兵层面,这有利于保护士兵的生命安全。
但上升到一个旅的层面,大量士兵钻进乌龟壳自保,还拿什么进攻?
我军士兵虽然大多是解放后入伍的,但营以上军官几乎都经历过战争,战场上的嗅觉极为灵敏,一见印军这么打,立刻找到了针对性的打法。
某团一个副连长亲自带着火箭筒班,在步兵火力掩护下,冲到地堡边,用火箭筒直接炸地堡,居然用以9发火箭弹连续摧毁地堡10座(其中1发穿过1座地堡,炸毁1座地堡),歼印军1个加强排。
可以说,解放军对印军形成了降维打击。
在枪等地区的激战中,解放军全歼印军两个步兵连。这场战斗中印军完全打懵了,丧失了组织抵抗的能力,270名印军被击毙者高达228名,占比高达84.4%。一般来说,战斗伤亡中,死、伤比达到1:3是普遍现象,印军被打成这样,也是没谁了。

另外交待一句,270名印军被击毙228名,剩余42名哪去了?全部被俘,一个都没跑。
就这样,印度王牌第七旅,在很短的时间内被解放军分割包围,一口一口活吞。
10月22日,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在与各个营部失去联系之后,放弃了他的指挥官职责,只带少量士兵往西南方逃跑。
正当这位准将先生因为找到逃生之路而自鸣得意时,他遭遇了一个连的解放军士兵,达尔维面如死灰,放下武器,向中国人投降了。
达尔维生于1920年,参加过英军在缅甸与日军的作战。他向解放军哀叹:“你们在24小时内消灭了一个旅,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怎么说呢,这位准将先生真有点少见多怪了。哪怕稍微了解一下莱芜战役、淮海战役之类的战斗,也不会这么说。
第一阶段自卫反击战,我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以485人伤亡(其中阵亡151人)的代价,歼灭印军1897人,其中击毙832人,生俘1065人。

10 月 24 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总参谋部于同日命令西藏边防部队停止追击,暂不过达旺河。西藏边防部队即在达旺河以北地区集结,休整待命。至此,中印边境东线第一阶段反击作战胜利结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1-12-16 05:28:46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21-12-17 05:58:51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21-12-22 06:47:01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8 06:42 , Processed in 0.01042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