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院体到文人:宋画好在哪里?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7:22: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从院体到文人:宋画好在哪里?

2021年12月12日 19:14:14
来源:中国美术





南宋 马远《山径春行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美术史论者大都喜欢指点过去的功过得失,但对宋画却几无微词。对线条的重视,使中国画走上与西方完全不同的道路。宋代绘画艺术承前启后,是战国以来物象化艺术的终点,也是后世文人画的起点。宋代三百余年,是中国绘画的兴盛期,也是高峰期。

北宋 李成 晴峦萧寺图 绢本56x111.8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艺术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自然
宋画好在哪里?近代画家黄宾虹曾如此评价:“唐画如面,宋画如酒,元画以下,渐如酒之加水,时代逾后,加水逾多,近日之昼,已经有水无酒,不能醉人,薄而无味。”作家西川说“我对北宋绘画的热爱甚至超过宋词。看宋画你会觉得伟大。”足见宋画之卓尔不群。

《溪山行旅图》北宋 范宽 绢本设色 206.3cm×10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人们痴迷宋画,源于它的独特。那个时代绘画题材的多元与全面,历代独有。前有山水画、花鸟画、禅宗画,后有文人画、人像画、历史故事画。其中被认为最能体现中国画风致的山水画,在宋代发展最盛。山水画继承荆浩和关仝的雄浑风格,并受道家思想的激发,寻求“与自然合一”,后在郭熙、董源、李成、范宽的继承和开拓下,蔚为大观,唐前山水画的温暖色调和迷人细节一扫而空,转而成雄浑中的简单和肃穆。
高居翰在《图解中国绘画史》中评价:“在他们的作品中,自然和艺术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以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情。艺术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自然,以惊叹和敬畏的心情回应自然。他们视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后世无可比拟的。”

北宋 黄居寀(传)《梨花春燕图》 私人藏品

从院体到文人:宋代绘画艺术承前启后
宋徽宗赵佶自身作为一位杰出的花鸟画家,引导创作风气重视准确性和严谨布局。皇帝的闲情雅趣和推崇,是促使宋代院体画发展的重要契机。据《图画见闻志》和《画继》记载的北宋画家就有386人,《南宋院画录》记录的画院画家为96人。
画院体制不仅促成花鸟画的兴盛,还倡导对风俗画的创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最让人感到熟悉的一幅,画家以浑厚笔力刻画俗世景观,同时将对政治的讽谏喻于其中。

北宋 徐崇嗣《春鸣图》

不仅是创作成就,宋代对绘画制度的推进和理论建树亦不少。宋代画院体制极盛,成后世典范,也是今天画院体制的最早雏形。区别于前代对物象的精心描摹,宋代画家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徽宗在位期间,官方主持收录历代画家作品编成《宣和画谱》,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是论及古代山水画时难以绕开的理论著作。
于明清发展极盛的文人画也始于宋代。绘画载体的变化带来中国画的转型。由墙壁转为纸绢的轴、卷、册,促成绘画从公共艺术转向私人艺术。区别于北派山水画提倡的“外师造化”,文人画转而“内师诸心”,为绘画开启了类似寄情寓性的功能。用看似业余的技法,对形式加以变形。以苏东坡为发端,米芾父子(米芾、米友仁)以及李公麟成为后来的追随者。这样的观念对当时还处于宗教绘画阶段的西方,一直到19世纪,都还属于早熟的想法。

南宋 宋甯宗杨后《垂杨飞絮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终身研究者都不曾见过现存宋画的全部
如今,现存的宋画约千件。元明两朝,体制不完备造成官方收藏极为散乱,一直到乾隆年间,宋元绘画以及明前期作品被收入宫中。清亡后,宫廷里的画作部分散落民间。乾隆的旧藏,一部分被溥仪带到伪满洲国,39件现藏辽宁省博物馆,一部分被国民党带到台湾,943件(一说是420件)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民间宋画收藏开始汇聚,254件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外还有上海博物馆(72件),此四家成为宋画收藏在国内的重镇。另一脉宋画收藏主要在海外,现主要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53件)、大都会博物馆(50件)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25件)等处。

北宋 佚名《桃枝栖雀图》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宋画的珍稀加上年代的久远,使宋画的保存显得更加重要,也更加艰难。2014年浙江文物局为编撰《宋画全集》,经日本京都清凉寺联系藏品,却因藏品“不能对外”的理由遭到拒绝。
在国内,即使是故宫的专家,看一次原作也不容易。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图》,青绿设色打开以后可能会剥落,故宫博物院原分管副院长肖燕翼十几年来也只看过一次。《清明上河图》五年一展。因展览年份未到,在世博会展览真迹的计划最后被动态电子版《清明上河图》代替。就连终身研究宋画的耶鲁大学艺术史学者班宗华,与前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石守谦,都不曾见过现存宋画的全部。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真假甚至连专家也把握不足
因“极”而生“伪”,仿造宋画在明清成为一种流行风尚和生财之道。20世纪初,西方人对宋画的购买需求旺盛,更加速了伪作的产生。上海遂成为作伪产业的中心,此时生产的大量伪作让美国人交了不少学费,也为中国艺术史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后世流传下来的很多宋代作品,其真假甚至连专家也把握不足。上世纪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购藏董源《溪岸图》之前,特举办了一场有关此图是否董源真迹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直至离世之前,高居翰和白宗华都不能达成一致意见,高认为这是一件由张大千所作的赝品,后者则认为《溪岸图》是一件董源风格的、至少是北宋风格的古代绘画。
时隔千年,宋画的考据艰难,无可确论,而宋画所代表的中国传统也离今天的中国年轻人越来越远。2014年11月,正在苏州展示静物油画的陈丹青,也坦白地对澎湃新闻的记者说:“我把北宋的画册一放到面前就知道,我肯定画不出来。”

北宋 赵昌《麻雀桃花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7 06:04 , Processed in 0.00813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