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神粟裕晚年回忆:这场败仗,成为他挥之不去的阴影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4 18:38: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战神粟裕晚年回忆:这场败仗,成为他挥之不去的阴影                                                       

2022-01-04 16:55                    
                  88年前,黄山东麓的谭家桥成为了粟裕将军一生的败仗阴影,这场战斗惨烈程度,是红军北上以来之最,让粟裕将军刻骨铭心,终生难忘,以至于粟裕在生命弥留之际,留下遗嘱将自己的骨灰放在那里,这样自己就可以永远陪着那些牺牲的战友。

背景 1933年10月,国民党纠集100万部队向中央红军发起第五次“围剿”战争,其中以50万的兵力重点进攻江西中央苏区。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犯了冒险主义,红军的反“围剿”失利。面对严峻的战争形势,中央不得不考虑转移计划。
1934年7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调回长期在苏区作战的红七军团,组建北上抗日先遣队,寻淮洲担任军团长,乐少华担任政委,刘英担任政治部主任,粟裕担任参谋长。这支部队北上宣传抗日,直插国民党腹地,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这一个部队吸引一部分国民党的围剿部队,减轻苏区压力,便于苏区安全转移。
参战双方人员配置 11月,红七军团与方志敏的红十军合并,组建红十军团,共有十九师、二十师两个师的先遣队。此时粟裕将军为军团参谋长,寻淮洲为十九师的师长,乐少华为军团政委和二十师政委。合并后的先遣队主要任务为:十九师出击浙皖赣边,发现新的根据地,二十师就在闽浙赣,守卫老苏区。

粟裕将军

红十军团的组建,让敌人慌了起来。12月,急忙部署,除了在浙西、赣东、皖南围追堵截外,另外组建追剿大队,总指挥为浙江省保安大队队长俞济时,统辖部队有李文彬的二十一旅,诚仁部的四十九师,王耀武的第一旅游,浙江保安第一纵队蒋志英部,共11个团的兵力,主要任务就是“追缴”,南北夹击,将红军歼灭在黄山一代。
俞济时受命后,立马组织人员前往谭家桥堵截,出动飞机侦查轰炸。
战斗经过

谭家桥战斗地图

12月13日,红军翻越黄山,到达谭家桥,分别在谭家桥街上、文雅、西谭、留杯荡等地驻军,军团指挥部从汤口沿大岩公路向北经乌泥关进驻谭家桥地区。
谭家桥地处太平县、旌德县、歙县三县的交界处,为三地的交通要道,大岩公路穿越而过。村庄有千户人家,东西高山,中间是平坦的山谷和河流,地势险要,南边制高点蛇形山,山上地势复杂,密林丛深。

王耀武

敌军分三路追击,中路军由俞济时率领的中央嫡系部队,共三个团,外加浙江保安纵队第三团的一个营,装备精良,孤军深入到汤口。先遣队两个师,兵力相当,但是先遣队装备跟不上,弹药缺乏,如果遭遇战,胜算不大。

谭家桥战役

粟裕提出:在公路两旁沿公路设伏,顺序为十九师、二十师,十九师战斗力比较强,安置在上峰。以一个连的兵力控制乌泥关制高点,其余部队在乌泥关以北,与二十师衔接。二十师以一个营构筑工事,坚守谭家桥正面,军团教导团沿公路两侧埋下土地雷。后勤机关设置在西谭至留杯荡一带……,一切准备完毕,就等敌人通过乌泥关,进入伏击圈后,阻断敌人退路,将敌人歼灭在公路两侧。
可严密的部署还是出了问题,14日,先遣队按时进入阵地。当敌人抵达谭家桥3公里处,因红军一名新战士走了火,听到枪声的敌军停止前进,迅速以一个营的兵力占领乌泥关东南一带高地,红军趁机对国民党军发起猛烈攻击,可惜,由于过早的开火,伏击战变成遭遇战,战场形势从主动变为被动,未能将敌军全部歼灭。
此时,俞济时得知前方遭到伏击,命令部队支援,并迅速占领制高点,以密集的炮火掩护,十九师新兵比较多,不擅长阵地战,阵地迅速被敌人冲破。

谭家桥战役

先遣队处境险恶,但是全军将士勇往直前,前赴后继,为了夺回制高点,发起了四次冲锋,但是弹药不足,红军只得以大刀、长矛、刺刀作为武器,与敌人短兵相接,但敌众我寡,还是没有收回高地。
拉锯战、消耗战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血战8个小时,先遣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伤亡近1000人,敌人伤亡220人,军团干部伤亡比较大,粟裕、乐少华先后负伤,寻淮洲因负伤严重,在转移过程中去世,时年22岁。双方打得精疲力尽,无力再战,形成对峙。
到了晚上,先遣队得知敌军21旅游正在往谭家桥支援,为了保存实力,军团首长决定北撤,敌人知道红军要撤退,加紧追击,但是因为是晚上,又怕被埋伏,没有再追击,先遣队顺利撤出谭家桥地区。
后来先遣队在撤退过程中,也要到重创,粟裕率领800余人突围,其余部队被打散,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或被捕。
经验教训 谭家桥为什么会失利呢?
40多年后,粟裕是这样分析谭家桥战役的。他认为:谭家桥失利的原因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主观原因在于指挥出错,选择地形和兵力配备上有失误,比如将组建不久的、战斗力薄弱的二十师部署在战场正面,经受不住敌人的强攻,而战斗力强的十九师被部署在悬崖峭壁一带,很难发挥出作用,兵力难以迅速展开。客观原因是追剿人数过多,达几万人,而先遣部队才几千人。
军团政治部主任刘英认为:谭家桥失利主要原因还是思想上轻敌,此战前,先遣队以较少的兵力战胜过敌人,在心理上,有轻敌的存在,国民党的嫡系不对,大多数是军校毕业,战斗素质比较高,战斗力比较强,不同于其他军阀的杂牌军。

谭家桥战斗图画

当时“左倾”思想在军中盛行,脱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没有准确把我敌人的变动,导致在战场上被动起来。整编军队不但没有提高军人素质和战斗力,反而失去了打阵地战的能力和打游击战的能力,这是失利的主要原因。
1984年,粟裕病逝北京,中共中央遵从粟裕将军的遗愿。4月28日,在中央军委、南京军区的护送下,将粟裕将军的骨灰葬在这片他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这样,粟裕将军才能和自己的战友们长眠于这片土地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6 04:41 , Processed in 0.00799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